逐鹿18(3 / 3)

同時,袁世凱覲見隆裕敷陳利害。

隆裕太後坐在靠南窗的炕上,滿麵秋容。坐在太後旁邊的溥儀,看著跪在麵前紅氈子墊膝上那個粗胖老頭袁世凱,真正是莫明其妙。

隆裕懂得,袁世凱報的全是凶信:“全體國務員要人密奏太後,如今海軍盡叛,天險已無,何能悉以6鎮諸軍防衛京津?雖效周室之東遷,已無相容之隙地。東西友邦,從事調停,皆以我圖政治改革而已。若坐失良機,則難免無不幹涉,而革命軍也必攻之愈甚。讀法蘭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子遺也……”。

被袁嚇昏的隆裕,連忙召開禦前會議,把宗室帝胄們叫來拿主意。王公們聽了密奏的內容和袁的危言,對法蘭西故事並不怎麼驚詫,對袁急轉直下的態度變化倒是震駭已極。本來在清民兩軍議和談判中,袁一直反對實行共和,堅決主張君主立憲。他曾在致梁鼎芬的一封信中,信誓旦旦地對清室表達他的耿耿忠心,說是決不辜負孤兒寡婦(溥儀、隆裕)。他剛到北京不久,發布準許百姓自由剪發辮的上諭那天,在散朝外出的路上,世續指著自己腦後的辮子問他:“頂城兄,你對這個打算怎麼辦?”他肅然說:“世續兄你放心,我還很愛惜它,總要設法促使它。”

這一來,反袁派也高興了:“袁宮保絕不會當曹操!”

清袁雙方的談判達成了把國體問題交臨時國會表決的原則協議,國會的成員、時間和地點問題,則以清方的堅持而未決。正爭執中,南京成立了民國臨時政府,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

內外交困帝國主義列強都企圖利用中國的動蕩局勢,乘機擴大它們在華的侵略利益,沙俄的侵略野心尤為凶狠,準備進行武裝幹涉,分割領土,以攫取更多的特權。10月21日,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尼拉托夫奏報沙皇說:“從我國利益看來,目前中華帝國的瓦解在許多方麵是我們所希望的。好使中國各地區並不完全獨立,而彼此之間也將展開削弱他們自己力量的互相敵對行為。”沙皇政府根據這個報告,指示駐華公使:“把中國分為幾個獨立國家,在我們看來,是與我們的廣泛利益一致的。”24日,日本政府通過決議,要利用當前的機會求得“滿洲問題的根本解決。”即吞並東三省南部,並準備出兵占領京沈鐵路,使列強承認它在華的“優勢地位”。辛亥革命期間,沙俄和日本勾結在一起,秘密策劃對華采取武裝幹涉行動。

11月初,沙俄駐華公使廓索維慈對四國銀行團中的美國代表司戴德的夫人進行一次“十分坦率”的談話,供認他“唯一的意見是要使中國衰弱不振,並始終反對(中國)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這個談話,絕不是廓索維慈的私人意見,而是反映了沙俄政府的侵華政策。4日,沙俄政府向它的盟國法國表示:由於情況的變化,俄國將在中國東三省北部、新疆和蒙古進一步鞏固它自己的地位,它需要在這些地區享有“行動的自由”,希望獲得法國政府的支持。8日,法國方麵接受了沙俄的要求,表示願意滿足俄國的心願”。這幕秘密交談,十分清楚地暴露了沙俄乘機和掠奪中國北部領土的貪婪野心。

帝國主義列強都借動蕩之機爭先恐後地擴大侯侵華權益。為了有一個可靠的走狗和工具,他們不約而同地扶植了袁世凱。

河南彰德。袁氏秘密小朝廷。

各種情報,接二連三地呈遞到袁世凱的手上、書案上。這些情況明白地表明:愛新覺羅氏的天下不長久了,袁氏的天下將到來了。

袁世凱心裏樂滋滋的:湖北集團是那個黎元洪為首,與我北洋密切相關,他心中永遠有我這個“衣食父母”。11月9日,他致電各省,請派代表赴鄂商討臨時中央政府問題,太好了,有出息,他獲勝,就會擁戴我袁氏朝廷了。11月11日,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湯壽潛、上海都督隊陳仁美這三家合組的江浙集團發出的聯合通電,更對我袁氏朝廷極為有利。他們倡議於上海設立臨時會議機關,“磋商對內外妥善方法”。他們提出的代表集議方法,由各省諮議局和都督府各舉代表一人出席會議,兩省以上代表到會即行開議。他們獲勝,也對我有利。尤令人高興的是,江浙聯合致電中“提議大綱”3條,太合我的口味了。第一條推舉清廷外交官伍廷芳、溫宗堯為臨時外交代表,嗯,好,一切順我心意,一切在我意料之中。

15日,為研究解決革命的中央政權問題,第一次各省代表會議在上海召開,定名為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17日,上海代表聯合會接到武昌方麵邀請代表赴鄂的電報,江浙集團為了便於操縱會議起見,堅持上海為代表聯合會特別臨時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但表示願望承認湖北都督府代行中央軍政府職權。湖北集團不甘退讓,堅持代表聯合會移至武昌舉行,多次發出電報和函件,並派居正等到上海力爭。這時,多數省區的代表已抵鄂,黃興、宋教仁等同盟會重要領導人也在武漢,至24日,上海代表聯合會隻得決定遷往武昌開會,各省留一人在上海以便聯絡。

一邊是湖北、江浙兩集團爭會議地點,一邊是武昌革命軍與清軍緊張對峙。老奸巨猾的袁世凱,玩弄了反革命的兩手:一方麵派代表到武昌進行和談和試探,甚至派一些密探打入革命派內部,另一方麵,又派他掌握的北洋軍相續攻陷了漢口和和漢陽。武昌處於清軍炮火的威脅之下。

11月26日,經過英國公使朱爾典和袁世凱密謀後,由英國駐漢口領事出麵,向湖北軍政府提出南北停戰議和的建議。卷入革命陣營並取得了湖北軍政府重要職權的舊官僚政客和立憲派,竭力主張與袁世凱妥協。黎元洪曾經致函袁世凱,希望他“翻然速來”,“洪扶大義”,“將來民國總統選舉時,第一任之中華共和國大總統,公不難從容獵取也。”一部分革命黨人隨聲附和,同意和袁世凱的代表談判。12月初,南北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接著袁世凱派唐紹儀和全權大臣總代表,馳赴南方,與各省軍政府議和代表伍廷芳舉行和平談判。

12月18日,南北雙方代表開始在上海進行和談。帝國主義駐京外交使團召開會議,商討如何迫使南方革命勢力徹底就範問題。沙俄公使廓索維慈建議,“要求”各本國政府允許,向南北雙方代表提出同文的非正式照會,勸告早日恢複和平。這次建議獲得了各國公使的一致讚同。20日,當南北議和代表舉行第二次會議的時候,駐上海的俄、英、日、法、德等六國總領事向雙方代表提出照會,要他們“盡力成立和解,停止現行衝突。”這項照會,雖向南北雙方代表同時提出,表麵上似乎是“不偏不倚”,但它的矛頭卻是指向南方革命勢力的。帝國主義在幹涉南北議和和同時,還使用種種卑鄙毒辣手段,打擊和壓迫南京革命勢力。它們在政治上拒絕承認南京臨時政府的合法地位,在經濟上切斷南京臨時政府的主要財源,力圖迫使它向袁世凱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