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安徽、南京、武昌都先後來人或來電要求支援。李烈鈞率艦隊先往安徽,到安慶後被推為安徽都督,隨後因北洋軍猛攻武昌,武昌民軍告急,李烈鈞乃率艦隊西上。到得武昌,黎元洪任命他為蘇皖粵鄂贛五省聯守總司令。李烈鈞一麵命艦艇防守長江江麵,一麵率陸軍迎南海北洋軍,從而穩定了武昌的陣勢。
但是,馮國璋的進攻升了級,更加瘋狂。武昌民軍為借重黃興威名,加電催促黃興早日來武昌。
黃興對武昌起義早就作了部署,蔣翊武下達起義令也是他批準的。得到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後,他趕緊離開香港,於10月24日到達上海。當天晚上,他與在上海的革命黨人商定,派吳暘穀等人去南京策動新軍反正,他和宋教仁去武昌支撐全局。此時,武昌雖已發難,但上海、南京還未進行,沿江口岸都在清軍手中。黃興是被清廷一再懸重賞通緝的“要犯”,怎麼躲過沿途清軍的查緝是個大難題。最後想出了一妙法。
由同情革命的女醫師張竹君出麵組織紅十字救護隊,開往武漢實施戰地服務,黃興化裝冒充醫師混在其間,徐宗漢扮作護士同行。
10月28日,黃興趕到武昌。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喜出望外。在同盟會中,黃興的職位和威望僅次於孫中山,時人皆並稱“孫黃”。黃興一到,軍心大振。被漢口危機弄得六神無主的黎元洪,立刻挑選了一位又高又大的軍人,叫他騎上又高又大的戰馬,高舉一麵大旗,上書“黃興到”三字,在武昌城內外跑了一圈,借黃興之威名穩定了武漢的軍心民心。
武昌革命派內部,一派想借黃興威名,以革命軍總司令之職淩駕於黎元洪之上,以削弱黎元洪的權力。另一派與舊勢力勾結,擁護黎元洪,以任用黃興為名,以求置於黎元洪屬下之實。擁黎派獲勝。11月3日,黎元洪在武昌閱馬廠廣場上“登壇拜將”,委任黃興為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
黃興無意無暇爭權,他知道當務之急是解決漢口危機,僅與黎元洪談了幾句話,了解了漢口的軍情,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待閱兵式結束,征塵未洗,盛宴不赴,便匆匆奔赴漢口前線。
16日,黃興令三路大軍進攻漢口,自己親率一路。首攻告捷,司令部退到花園附近陣地。一敵探正掏槍瞄準黃興側背,日本顧問萱野長知用日語大呼“危險”,黃興已轉身用軍刀一刀劈死敵探,繼續麾軍苦戰。
漢口地區無險可守,民軍處境困難。但是,黃興臨危不懼,在滿春園一線布置了防禦工事,準備破釜沉舟,決一死戰。北洋軍攻入漢口,黃興則派兵分守要衝,利用街道樓房進行巷戰,頑強阻擊。他親率敢死隊督陣,有臨陣脫逃者,就當場處決;敵人臨近,就驟起衝鋒。他以弱軍而抗強敵,使北洋軍無法前進。
馮國璋無計可施,問計於袁。袁世凱回電:“速用火攻。”頓時漢口濃煙滾滾,漢口民房化為灰燼,革命軍不得不稍稍後退。北洋軍燒一段,前進一段,大火燒了三晝夜,漢口中心滿春園一片焦土。北洋軍趁火打劫,搶掠、奸淫、擄掠,無所不為。百姓房燒人死,血流成河。
北洋軍的暴行,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和聲討,袁世凱才不得不假惺惺地下令:“通飭各營,整頓紀律。”革命軍因為損失過重,又無險可守,不得不退守漢陽,以後又退出了漢陽。黎元洪得袁世凱密信,暗與清廷私通,處處鉗製黃興,迫使黃興離開了武漢。
正當北洋軍在漢口殘暴地屠殺百姓之前後,四川、陝西等15省先後起義或獨立。無論是清廷,還是袁世凱,誰也阻擋不了滾滾的革命洪流。盡管北洋軍在漢口、漢陽戰場上占了局部優勢,但是它已經處於革命洪流的包圍之中。
11月1日,皇族內閣解散。北洋軍奪漢陽後,因黃興的民軍猛力阻擋,袁世凱也就知難而退,12月2日至5日休戰三天,以後又不斷延長休戰時間。但是,馮國璋即使接到袁世凱及兒子袁克定七次暗示他都不理會,一心忠於清廷,想以軍功奪得黃馬褂並世代承襲。
袁世凱看他毫無政治頭腦,隻知大砍大殺,壞了他又打又拉之策、抓權登大寶之計,遂用明升暗降之法,把馮國璋調回北京任禁軍總統管,而於12月8日下令全力支持他抓權竊國的湖廣總督段祺瑞,同時兼任第一、第二兩軍總統。至此,段祺瑞掌握了湖北前線的全部指揮權,第一就是按兵不動,在執行袁世凱對民軍又打又拉、著重在拉的策略時極為賣力。
袁世凱自己則動身進京,受隆裕和攝政王的召見。
隆裕、載灃把賭注全押在袁世凱身上,指望他保住大清朝苟延殘喘。清廷軍政大權,全交袁氏一人。
此時的朝世凱,再無漁翁之態,不僅手握軍政大權,而且得到洋人支持;在南京革命勢力方麵,既有汪精衛,又有用革命外衣包裹著的立憲派,個個都是他的朋友。穿上官服的洹水漁翁左右逢源,好釣大魚。
洋人看中這個假漁翁之前,曾想用武力幹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中旬,英、美、日、德、法等國軍艦19艘聚集在武漢江麵,日夜升火待命,威脅革命軍。辛亥革命的發展太迅猛了,他們怕得發抖,恨得要命,偽裝中立,實則幹涉。它們繼續把關稅送到北京。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還貸給清廷白銀300多萬兩,它們企圖借此維持清廷的腐朽統治。俄國從北方破裂中國革命,妄圖乘機分裂中國,它指使一小撮蒙古王公宣布外蒙“獨立”,並出兵強占黑龍江省呼倫道(今海拉爾)、滿洲裏等地。
一個月後,英國公使朱爾典對關於袁世凱的情況彙了總,並於11月12日向英國政府彙報。1911年11月15日,英國外相格雷複電朱爾典,其電文稱:“我們對袁世凱已發生了極友好的感情和崇敬。”並表示,若建立以袁為首的政府,英國政府將歡迎、承認和支持。朱爾典將此信息告訴了袁世凱,也通報了各列強夥伴。帝國主義者們彈冠相慶:他們又找到了一條好使喚的上等走狗。
袁世凱在革命黨方麵的主要朋友是汪精衛。汪精衛被捕後,日本政府派西田耕一(肅親王善耆的日本顧問)告訴善耆:日本人不同意清廷殺掉汪精衛。攝政王也就不敢向汪下手。
武昌事起,汪精衛被釋放。他感謝善耆的善待,就與肅親王和其他權貴交上了朋友。袁世凱進京,兩人一見麵,一拍即合。汪與袁往來一久,就與袁的長公子克定成了好友。汪甘願充當袁的謀士和袁與革命軍聯係的枯朽橋梁。
袁世凱如今四麵春風,八方通達。不到一個月,就通過奕匡在隆裕麵前玩了個把戲,把攝政王擠掉,退歸藩邸抱孩子去了。接著,以接濟軍用為名,擠出了隆裕的內帑,同時逼著親貴們輸財贍軍。親貴們感到了切膚之痛,皇室的財力已到了枯竭之境。至此,清廷的政、兵、財三權,全部被洹水漁翁袁世凱釣去。
圖窮匕首見。11月28日,袁授意駐俄公使陸征祥聯合各駐外公使致電清室,要求皇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