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成功相對比較容易,但第二次卻不容易,原因就是不能“歸零”。事物發展都是有規律的,都是有周期性變化的,一個人的失敗往往是因為它曾經的成功。“歸零”心態,其實就是一種虛懷若穀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人才能夠不斷進步。
如果你無法“歸零”,你就無法站在新的角度看待問題,也就無法找到自己的落腳點,努力的結果隻能事倍功半。
《窮爸爸,富爸爸》裏講了一個故事:一個落魄的籃球明星來到一家洗車店裏打工。老板要求他在擦車時摘下冠軍戒指,以免將車劃傷,但遭到了他的拒絕。他說,那枚戒指是他剩下的唯一榮耀,如果把它拿走,他就會崩潰。結果他被洗車店解雇了。
可見,保持一種“歸零”的心態對於一個人長期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我們主張產品零庫存,同樣主張成功零庫存。隻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麵對新的挑戰。”海爾集團的年銷售額數百億元,張瑞敏從未有一絲飄飄然的感覺,相反,他時刻向員工灌輸危機意識,要求員工麵對成功必須始終保持一種如履薄冰的謹慎。
成功僅僅代表過去,如果一個人沉迷於以往成功的回憶,那他就再也不會進步。對於有遠大誌向的追求者來說,成功永遠在下一次。保持“歸零”心態,才能不斷發展創造新的輝煌。
人們問球王貝利哪一個進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遠是“下一個”!冰心曾經說過:“冠冕,是暫時的光輝,是永久的束縛。一個人隻有擺脫了曆史的束縛,才能不斷地邁步向前。”
禪學裏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前去拜訪。進門的時候,態度比較傲慢。老禪師便為他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還不停地倒。他就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大師就自語:“總是滿的,那我幹嗎還要倒?”禪師的本意是,杯子是滿了,所以我倒不進去了。
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就此提出了一個“空杯理論”。他說,每個人都掌握了一定的學識,有過一些成功的經曆,就好比水杯中已經蓄了很多的水。而當你接受新的工作和挑戰時,你能否成功,取決於你是否能倒空杯中的水,潛下心來從頭學習、從頭做起。
對於縱橫職場的精英來說,除了比技術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比心態。當獵頭找上你的時候,是因為你的經驗、能力、業績以及業界的口碑;當新東家對你寄予厚望時,還是因為你過去的經驗、能力、業績以及業界的口碑。但是,如果過於看中“過去”,“過去”也就成了包袱:因為過去成功的經驗,你首先會想到在新環境“複製”;因為過去失敗的經驗,你不敢大膽嚐試;因為過去的業績和口碑,你可能會不擇手段地去建立業績或者尋找借口維護口碑。
在成長的道路上,當我們以“歸零”的心態去麵對這個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時,我們就會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新成果。
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在你手上。
“簡直煩透了!”你覺得百無聊賴。你可能很不喜歡你眼下的工作,你從工作中得不到絲毫的樂趣,也毫無創造性可言。但你要記住,這不是老板的錯。
領導沒有逼著你來他的公司上班,也沒有強迫你在他的手下吃飯。當初,是你主動應聘到了這家公司;或者,是你托了關係好不容易才擠進了這家公司。你的曆史,是你自己寫成的。
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工作態度,隻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再惡心的工作也會變成最出色的工作,希爾頓說過:“世界上沒有卑微的職業,隻有卑微的人。”
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