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麵對創業
心態是控製創業心靈平衡的砝碼,沒有靈活的心態調整很難讓自己保持最佳的狀態。所以創業首先是一種心態的考驗,隻有良好心態者才能真正成功。
創業的基本前提是什麼?不是好的產品,更不是投資,這個基本前提存在於創業者的內心,那就是創業者的心態。
影響創業一般包括以下幾種心態:做事求穩,怕風險、怕失敗。我年紀大了,精力不行了;我年紀太小,沒社會經驗。我的文憑不高;我雖然有文憑,但對創業沒幫助。想創業,但沒本錢。賺錢太難,打工太累,不如吃低保。我的家庭背景差,父母無權、無錢、無文化。
創業者要成功,必須從創業一開始時就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一、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創業會麵臨很多壓力,通常會遇到客戶糾紛、經營低潮、資金缺乏等等一係列突發事件,這些都會讓創業者產生壓力。同時創業還有很大的風險,有時,資金會付諸東流、員工會不配合等等,這會使之遭受沉重的心理打擊。所以,要想獲得成功,首先須學會麵對失敗,要積極思考失敗原因,努力想新的辦法,有時一而再地失敗往往是成功的指路牌。
二、要有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積極的心態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麵,創業有時會充滿艱難和風險,有時也會很順利,但不管怎樣,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首先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相信自己能成功,這是創業的原動力。當然自信也不能盲目的自信,而要建立在理性基礎上。
三、要有獨立分析和決策的心理準備。在家裏父母會安排好一切;在單位老板會給你分配好工作任務;當創業時就不可能再有這種依靠,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靠自己來決定經營和發展方向。有時父母和朋友的幫助和建議隻能起輔助作用,作用不會很大,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獨立的分析和決策,譬如製定完善的創業計劃書,學會市場分析、經營管理、投資分析。
四、要有創新務實的心態。創新是創業的核心,隻有不斷求變的進取心態,才能不斷的整合創新,創造創業的機遇和靈感。另外創業還必須務實,在務實中有創新,一步一個腳印的創業才能成功。
五、要有冷靜理性的心態。創業需要衝動,但衝動後更需要冷靜。這種創業的心態主要表現在對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要全麵、理性、嚴謹。由於首次創業者沒有經驗,創業所依據的基本上是通過書本和各種媒體所學的知識與信息,故在創業之前隻能停留在理論分析上,無法深入的了解項目,所以需要冷靜分析,才能從容麵對一切問題。
總之,人與人之間很小的心態差異,會決定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一個成熟、良好的創業心態,是創業者走向成功的基礎。調整心態是一項循序漸進的事,同樣也是每個創業者每天的“功課”。在創業的逆境中調整好心態,獲得成功的幾率也會更大。
良好的創業心態,是每個創業者理智步入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礎。遇到挫折危而不亂,麵對成功得意而不忘形,這些都是創業者保持良好心態的準則。
工作中收斂鋒芒
在工作中不要鋒芒太露,這樣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也容易和同事打成一片,樹立一個好的口碑,用工作業績說話,讓領導知道自己的價值。
中國有很多古語警告我們:在工作中不要鋒芒畢露,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保護自己最好的心態就是深藏不露,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否則,你就會遇到危險。
古人強調“藏巧露拙”,就是告訴我們做人不可太出風頭。而有的人隻要有機會就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的麵前,把自己的計劃與意圖全盤托出。戴維在一家周刊工作,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記者,敏銳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以及行雲流水般的文筆常常使他的報道趨於完美。他策劃的選題常常是周刊的頭條,發表後常常會引起轟動。
鑒於此,周刊一旦有什麼重大選題都交給戴維,戴維也從不推辭,認為能者多勞。起初一兩次也沒什麼,次數多了,同事就不滿了,認為戴維太囂張,好的選題總是自己霸占,從不給別人一個表現的機會。漸漸的,戴維被同事疏遠了。但戴維不以為然,他覺得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個卓越的人,就應該顯得與眾不同。
有一天,周刊記者部主任辭職了,周刊需要挑選出一個新的主任。周刊高層決定采用民主選舉的方法,讓所有員工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戴維當時非常有信心,認為主任一職非他莫屬,因為處於同一級別的同事沒有誰比他更優秀的。然而,讓戴維想不到的是,沒有一個人選他,大多數人把票投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