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從逆境中尋求經驗(1)(1 / 3)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曆或多或少的失敗,沒有人能永遠成功,所以,在失敗與挫折麵前,我們所做的方法與態度是相當重要的,有時方法不同,就會改變你的一生。

每當我們開始幹一件事時,總難免要失敗。如果害怕失敗,那你將一事無成。家長們常說:“孩子隻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個家長都懂得孩子不摔幾跤是學不會走和跑的。而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學會走路時,心情是非常激動的。事實上,所有人都是這樣長大的。

體育也是如此,工作也是一樣。隻有在失敗中,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本領。你想長大成人,想超過別人,就更要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

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柯魯德·史密斯曾經這樣說:“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榮幸就是每個人都失敗過,而且每當我們跌倒時都能爬起來。”

日本人把“不倒翁”這一玩具稱為“永遠向上的小法師”。每當人們參加競選的時候,就有用它當成裝飾品的習慣。有的人把“不倒翁”的一隻眼塗黑;還有的人若是當選了,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塗黑,以示慶祝。

“不倒翁”因為重心在下麵,所以無論你怎樣推它,隻要一鬆手,它就會馬上彈起來,因此它是個很招人喜歡的玩具。

正是因為不斷地經受磨難,人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在日本有“八起會”。這是那些因不走運而倒閉的經營者們的集會。他們的領導者曾以“失敗是開路的手杖”為題,為“八起會”的成員們做了講演,這給予當時在座者以極大的鼓舞。

的確,人們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的東西,比從成功的經驗中學到的還要多。

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有驕傲自大、過分自滿、誇海口、濫用職權等等。總之,大體上都是因為一些小事而導致巨大的損失。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曾說過:“不會被一座山壓倒,卻可能被一塊石頭絆倒。”但是,無論什麼樣的失敗,隻要你跌倒後又爬起來,跌倒的教訓就會成為有益的經驗,幫助你取得未來的成功。

我們經常將人生中的不如意消極地解釋成“挫敗”,但若能將之視為一種“挑戰”,它就會引領我們積極地去麵對了。

比如,一對戀人因為個性不和而分手,若隻是責怪自己:“看吧,我就知道,我就是無法了解對方在想什麼,我對感情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會放縱自己因循在這樣的借口中,永遠無法成長。

但若能告訴自己:“我現在有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就是如何去了解兩性之間的性格差異。”如此一來,就會讓自己朝正麵而成熟的想法去探求,並積極地麵對,去開展下一步。

假設一位業務員去拜訪客戶卻遭到拒絕,如果他隻是想著:“我就是沒用嘛!我就是沒辦法去推銷,而且我手上的商品根本就是連最厲害的業務員也賣不出去的東西……”

這樣的想法隻會讓自己越來越退縮。但倘若換一個角度來想:“我現在正麵臨如何提升自己銷售專業技巧的挑戰,我有一個要讓客戶更加信任我、更容易接受我所銷售的商品的挑戰。”這樣的想法將會在無形中激勵自己更勇敢地展開新的嚐試。

不管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都不會在一個人意識中成為失敗,隻要這個人把挫折當作是一種教訓,事實上,在每一種逆境及每一個挫折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大教訓。而且,通常說來,這種教訓是無法以挫折以外的其他方式獲得的。

如果這種說法不對的話,我們也就不會把同樣的錯誤犯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又不知從這些錯誤中吸取教訓。

失敗的方式多種多樣,失敗再失敗的原因隻有一個:

未能認真吸取經驗教訓。每個人在未達到成功之前都有可能遭遇失敗。但當你吸取了自己的經驗教訓後,定會對今後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啟發與幫助。偉大的成功是在無數次失敗後換來的。

在失敗麵前,往往有三種人:一種人,遭受了失敗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讓失敗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為無勇亦無智者。一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並不知反省自己,總結經驗,但憑一腔熱血,勇往直前。這種人,往往事倍功半,此為有勇而無智者。

一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能夠極快地審時度勢,調整自身,在時機與實力兼備的情況下再度出擊,卷土重來。這一種人堪稱智勇雙全,成功常常蒞臨在他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