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麵對失敗與挫折時,能夠從中吸取經驗,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在一定的意義上,研究成功要從研究失敗開始,超越失敗則必然會通向成功的彼岸。正視失敗,了解失敗,最終必定超越失敗。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並非失敗必是成功之母,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母子關係。如果你在失敗後,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很瀟灑地一點也不在意。那麼,等待你的很可能還是失敗。沒有反省自己,沒有認真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是我們總是失敗的真正原因。“但這又和我的創業屢戰屢敗有什麼關係呢?”你可能會這樣問。其實,你隻要回過頭去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了。諸多失敗者的失敗原因,隻是具體情況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諸多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沒有認真地去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沒能從中吸取寶貴的教訓。
之所以有很多人屢戰屢敗不能成功,除了他們沒有認真反省這一主觀原因外,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失敗和挫折通常是以一種“啞語”的形式來向人們說話的,如果你不去認真地對待它,琢磨它,你是不會理解的。
有些人屢戰屢敗,有些人屢敗屢戰,有些人視阻力為困難,有些人視阻力為挑戰,原因在於態度不同,所以行為各異。
我有一位朋友,他經常怨天怨地、怨命運、怨自己,為曾經受過的感情創傷,幾年來一直鬱鬱寡歡。但當我告訴他,我的未婚妻另結新歡,棄我而去,我要孤身走路時,他頗為意外,因為我仍然活得很愉快。我鼓勵那位朋友說:“成熟的人,衡量方法不在於年齡,而在於你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生活的快樂與否,隻是在於你的心態。”
終於,我遇上了我心目中的白雪公主,結婚、生孩子,忘記過去,努力向前,繼續為目標而一起奮鬥。
有人說:“成功是一次旅程,而並非終點站。”對於成功者的挑戰就是:繼續成功,再創高峰。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士博士說:“隻要你對結果非常在乎,幾乎必然可以得到。想要富有就富有,想要博學就博學,想成為好人就會變成好人。隻要你真心期望這些事。”
快樂就是擁有夢想,成功就是夢想成真。遇到困難放膽去幹,為目標而奮鬥,直至大局似乎已定,仍須慎防有變,多留神。這實在是為人處事的好建議。
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者永不成功。要屢敗屢戰,而且愈戰愈勇。
屢戰屢敗者的處方就是:認真地對待你的每一次失敗。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在下一次奮進中引以為戒。
當然,如果你至今未能成功,可能是由於有以下幾個原因:
1.你現在的失敗隻是暫時的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你隻需咬緊牙堅持下去,曙光就在你眼前。
成功者不懼怕失敗,但他們重視失敗,他們能夠從中得到其他方式方法給予的寶貴教訓和啟示,這幫助他們認清自己和所麵對的形勢,及時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一步步逼向成功。要相信,隻要是金子,隻要你用心去磨煉,它總是會發光的。
2.你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長選定有效正確的目標,或者沒有為這些目標付出應有的汗水和努力。
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在各個領域都能出類拔萃的全才。每個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所謂優秀者,隻能是某一方麵的優秀者;所謂天才,也隻能是某個領域內的天才。這就要求人們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選擇從事自己相對最有特長的最有望成功的領域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隻有這樣,才有可能先他人而獲得成功。假如你被公認是一位出眾的優秀者,但是卻沒有成功,你有必要靜下來反省一下,你所製訂的奮鬥目標是否對於你的特長來說是合適的。如果不是,你就應立即加以轉變。
如果反省後,你發現你的特長與你的目標是相符的,你還要看看自己是否為自己的目標付出了必要的努力和汗水,這一點是經常被一些失敗的優秀者所忽視的。因為優秀者往往會因為自己優秀而無意識地認為,自己無需花費與他人同樣的氣力就能獲得比他人更多的成果。這對於學生時期的學習成績來說可能是對的,但是對於你一生奮鬥的事業來說卻是不成立的,除非你是這個領域的奇才。但是既然你現在仍未成功,那麼你肯定就不是這領域的奇才。因而你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