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發揚團隊合作精神(1)(1 / 2)

在自然界中,宇宙萬物是彼此關連的,團結可以發揮最大的力量。合作既需要你的付出,也需要別人的付出,每個人都需要真誠的合作。

所謂合作就是將各個獨立的個體組成小的組織,並且其所有成員都向著同一目標努力。

在發展自信心及領導才能的過程中,你還必須發揚合作精神。合作是所有組合式努力的開始。合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專心、協調。

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喜歡被迫購買或遵照命令行事。如果你想贏得他人的合作,就要征詢他的願望、需要和想法,讓他覺得是出於自願。

羅斯福當紐約州州長的時候,他完成了一項很不尋常的功績。

他一方麵和政治領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麵又強迫進行一些他們十分不高興的改革。下麵是他的做法。

當某一個重要職位出缺時,他就邀請所有的政治領袖推薦接任人選。“起初,”羅斯福說,“他們也許會提議一個很差勁的黨棍,就是那種需要‘照顧’的人”。我就告訴他們,任命這樣一個人不是好政策,大眾也不會讚成。

然後他們又把另一個黨棍的名字提供給我,這一次是個老公務員,他隻求一切平安,少有建樹。我告訴他們,這個人無法達到大眾的期望,接著我又請求他們,看看他們是否能找到一個顯然很適合這職位的人選。

他們第三次建議的人選,差不多可以,但還不太行。接著,我謝謝他們,請求他們再試一次,而他們第四次所推舉的人就可以接受了;於是他們就提名一個我自己也會挑選的最佳人選。我對他們的協助表示感激,接著就任命那個人——我還把這項任命的功勞歸之於他們。我告訴他們,我這樣做是為了能使他們感到高興,現在該輪到他們來使我高興了。

而他們真的使我高興。他們以支持像“文職法案”和“特另稅法案”這類全麵性的改革方案來使我高興。

記住,羅斯福盡可能地向其他人請教,並尊重他們的忠告。當羅斯福任命一個重要人選時,他讓那些政治領袖們覺得,他們選出了適當的人選,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主意。

要試著去了解別人,從他的觀點來看事情,能創造生活奇跡,使你得到友誼,減少摩擦和困難。

讓對方幫你一個忙,不但能使他自覺重要,也能使你贏得友誼與合作。富蘭克林就運用這項原則,把一個刻薄的敵人變成了他一輩子的朋友。在那個時候,富蘭克林還是一個年輕人,他把所有的積蓄都投資在一家小印刷廠裏。他又想辦法使自己獲選為費城州議會的文書辦事員。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獲得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那樣可以獲利很多,因此他當然不願意失去文書辦事員的職務。可是出現了一項不利的情形。議會中最有錢又最能幹的議員之一卻非常不喜歡富蘭克林。他不但不喜歡富蘭克林,還公開斥罵他。

這種情形非常的危險,因此,富蘭克林決心使對方喜歡他。

但是,怎樣做呢?這是一個難題。給他的敵人一點點小惠?不可以,那樣會引起他的疑心,甚至輕視。

富蘭克林太聰明了,不會弄出那樣的窘境。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相反的辦法,他去請求敵人來幫他一個小忙。

富蘭克林向他的敵人借10塊錢?不是!他所請求的令對方覺得非常的高興——這個請求觸動了他的虛榮心,使他覺得獲得了尊重。這項請求,很巧妙地表示出富蘭克林對對方的知識和成就的仰慕。

下麵就是富蘭克林自己敘述的經過:“聽說他的圖書室裏藏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書,我就寫給他寫一封便箋,表示我極想一睹為快,請求他把那本書借給我幾天,好讓我仔細地閱讀一遍。他馬上叫人把那本書送來了。過了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把那本書還給他,還附上一封信,強烈地表示我的謝意。於是,下次當我們在議會裏相遇的時候,他居然跟我打招呼(他以前從來就沒有那樣做過),並且極為有禮。自那以後,他隨時樂意幫忙,於是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富蘭克林去世已經150多年,而他所運用的心理辦法,也就是請求別人幫你忙的心理辦法,可以說對我們今生今世都有效。

個人的參與左右著集體的成敗。愈是真誠地投入、鍥而不舍地參與解決問題,愈能發揮個人創造力,所獲成就也更能得到認同。拿破侖·希爾認為,日本人的經營方式改變了全球市場,最了不起之處即在於重視個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