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讓對方體麵地下台(1 / 2)

在待人處世中,對待有些人,如果一開始就軟,他必然認為你好欺負,而對你更加強硬;如果你硬到底,他下不來台,來個“死豬不怕熱水燙”,你也沒辦法。最有效的辦法是:軟硬兼施。至於是先硬還是先軟,還是軟中有硬,硬中有軟,則要因事、因時、因人而異。

朱元璋史稱“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他當上皇帝後,打天下時那種虛心納賢、任人唯賢的作風全拋在腦後,朝思暮想的是維護他的絕對尊嚴和家天下。為此,他以各種卑劣手段,排除異己,殘殺功臣。

李善長在隨朱元璋征戰中,以多謀善斷著稱。開國初,組織製定法規製度、宗廟禮儀,與朱元璋關係如魚水一般,朱元璋將李比之為漢初蕭何,稱他為“功臣之首”,命他為開國後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貴為天子,對李的態度大變。李善長過去被朱稱讚為“處事果斷”,現在則說他“獨斷專行”。過去朱特許李對疑難大事先處理後奏,稱讚他為“為朕分憂”,現在則說他“目無皇上”。朱元璋對李善長功高權大,產生了疑忌之心。但考慮到李善長功高望重,輕舉妄動恐生不測之變,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機清除的手法。

一是打。深知朱元璋為人的李善長察覺到皇上對他的猜忌,一連幾天,李善長因患病沒有上朝,於是就借機給朱元璋上了個奏章,一來對不能上朝議政表謙意。二來提了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對自己的態度。按慣例朱元璋應下旨慰問、挽留。但是,他來個順手推舟,隨即批準了李善長退休,毫不費力地把李善長趕出了相位。

二是拉。削奪了李善長的相權,免除了對他的威脅。但不少人心中暗罵朱元璋寡情毒辣。為了籠絡人心,安撫李善長,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棋為妻,朱李兩家又成了國戚。

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收繳兵權曆來都是件極為敏感而棘手的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兵變,造成混亂,曆史上這樣的前車之鑒實在是太多了。趙匡胤卻處理得很好,他先選了一個日子,把石守信、王審騎、高懷行等人請到宮中欽酒。

酒席上,君臣痛飲,大家都十分高興。酒酣之時,趙匡胤見時機已到,便讓四周人的人都退下,便悄悄地對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裏話”來。

趙匡胤說:“我沒有你們的鼎力相肋,也當不了皇帝,我會永遠感念你們的恩德。可是做天子也太艱難了,還不如作節度使快樂。”石守信等人不知就裏,忙問為什麼。趙匡胤便接著說:“這不難知道,試問在坐諸位,有誰不願意做天子?”石守信等人聽了這話,立即惶恐不安,連忙向趙匡胤叩頭說:“陛下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來?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懷有野心,想做天子?”

趙匡胤說:“你們說的不對。你們雖然沒有野心,但你們手下的人難道不想貪圖富貴嗎?一旦你們也被黃袍加身,你們雖然不願意做皇帝,但那可能嗎?你們難道已經忘記了我是怎樣被你們擁戴當皇帝的嗎?”

石守信等人這才恍然大悟,終於完全明白了皇帝是在擔心他們。他們都是聰明人,不要說當時毫無準備,不能與趙匡胤相抗衡,唯有任他處置一條路,就是被皇帝懷疑上了,也最終沒有好下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聽從皇帝的安排。他們連忙向趙匡胤叩頭,並哭著說:“我們很愚笨,沒有考慮到這些事,請陛下可憐我們,為我們指條活路吧。”

趙匡胤見他的一席話已經震懾住了石守信等人,便真心地勸他們說:“人生好比白駒過隙,飛逝而過,所好者無非就是富貴,不過想多積錢財,厚自娛樂,遺福子孫。你等何不釋去兵權,出外當個地方官,再多買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兒舞女,日夜宴飲,以終天年。我再與你們結成兒女親家,這樣一來,君臣相安,兩無猜忌,該是多好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