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借人之勢”一計被普遍運用,其意是誘導上司之力戰勝對方,以保存自己的實力。有這麼一種處世高手,他們在與自己的競爭對手相鬥時,絕不說對方一句壞話,當麵不說,背後也不說,不隻不說壞話,而且還盡說好話,在上司麵前替對手說好話,因而對手在失敗之後都可能蒙在鼓裏。
清道光年間,軍機大臣曹振鏞當政之時,對政敵的打擊往往不動聲色,卻“言到敵敗”,非常奏效。他對剛剛擔任軍機大臣的蔣攸恬很討厭,兩人麵和心不和,曹振鏞知道蔣攸恬剛由直隸總督任上調上來,屬於道光帝想要的那一類人,時間久了,一旦得到皇帝的重用,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勢,就想找機會把他排擠走。一次,琦善因處理鴉片戰爭後與英國殖民者的“洋務”不當,被革去兩江總督一職,一天,道光問曹振鏞道,“兩江地處南海邊陲,與洋人對峙,交往很大,職位非常重要,朕想派一個資深望重、外曆封疆的能員去擔任此職,你看誰合適呢?”
太好了!何不利用這個機會,把姓蔣的趕出軍機處?不過,曹振鏞心想:如果由自己提出來,不免授人以排擠同僚的口柄,弄不好還會此起道光帝的懷疑,所以他不直接提出由蔣攸恬調任兩江,而提正被白蓮教叛亂搞得焦頭爛額、肯定不能調任的川陝總督那彥成。曹假裝很認真地對道光帝說:“臣以為川陝總督那彥成資曆最深,可以調任兩江。”
果然,這個建議立馬遭到道光帝的否決,“川陝一逞,正發生民亂,那彥成不能調動。”說著又看了看曹振鏞,當時軍機要員全都在場,蔣攸恬亦在身旁,但是曹振鏞就是不再說話。
道光帝見曹振鏞不說話,但環視四周,看到了蔣攸恬,馬上說:“你就是前朝的封疆大吏,去任兩江總督正合適。”萬歲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此事就這樣決定了。實際上蔣攸恬由軍機大臣調任兩江總督,無論從權力還是權位上,都有下放的嫌疑,所以,蔣攸恬出來後對人感慨地說:“曹公的智巧,真可怕呀!他把自己的意思含而不露,卻讓陛下說出來,就無可更改了,這樣的排擠,真是高明至極啊!”
雲貴總督阮文達也是為曹振鏞所厭惡。一次,道光皇帝偶然讀到了阮文達,就對曹振鏞說:“阮文達已任總督、巡撫30年了。剛到壯年就官居二品,怎麼升遷得這樣快呢?”
曹振鏞讚揚道:“阮文達學問優秀。”
“何以見得呢?”道光皇帝繼續問道。
於是,曹振鏞又玩起了他最擅長的“軟刀子”,滿臉堆笑地對道光帝說不得道:“他現在任雲貴總督,每天與賓客談文刻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