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告的藝術(2 / 3)

任何優秀的廣告,都必須善於迎合顧客內心的理想願望。

三、使商品流行的方法

怎樣的商品才受人歡迎?這一點與人受歡迎的條件恰好相反。實際上現代人對商品流行的感覺,具有兩方麵的內容,即對物質的求同性與心情的各異性。

既要求價格的一元化、低廉化,同時又希望商品品種繁多,追求同他人有所不同的心情各異性。

我有次買了件衣服,即便宜,又漂亮。我非常喜愛,時常穿在身上。後來同事發現這衣服好,也紛紛去買,一下這種款式的服裝仿佛就成了“校服”,令我覺得很沒意思。此後,我就不願穿這衣服了。

所以優秀的廠家應該用品種繁多的係列產品,把人們頭腦中固有的“便宜質量差”這種形象連鎖轉變為“便宜——產品豐富,具有個性”,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種新的形象。

但便宜時常會帶來反效果。我們年輕人之間有人吹噓自己襯衣多漂亮,你隻要一句話:才幾十塊錢一件!對方頓時就會威風掃地。價格便宜,象征著低檔,意味著你沒錢;價格昂貴,顯示你有錢,表明你與眾不同。

我高中有位同學做服裝個體戶,有次賣女式大衣,標出了全市同類產品最低價——100元。但看的人很多,買的人卻很少,大家都隻是摸摸看看“這麼便宜!是不是貨有問題,”我同學一氣之下將大衣收了起來。過一段時間,他又重新將大衣掛出來,標價180元。結果沒過多久,就賣出了好幾件。

用上價格昂貴的商品,人內心會產生一種自豪感:我有錢,我比你優越。所以深圳越有名氣、越昂貴的大酒店,去的人就越多。坐在裏麵,就仿佛自己長高了一截;出來,又成了自己吹牛的本錢。廣告宣傳也要針對這種心理。

比如有種空調機的廣告:“很多人希望擁有,很少人能夠享受。”香港drever’s廣告:吃得起當然要吃dnyer’s。都是通過標榜商品的昂貴,吃(用)起來與眾不同,來刺激購買欲望。

四、廣告的藝術手法

廣告絕不應隻是枯燥的產品說明書,它必須通過藝術的手段讓人們對產品產生信任。國內某些廣告老是呆板地強調獲得什麼金質獎、銀質獎之類,雖然也能讓觀眾產生一定的信服力,但久而久之,會讓人膩味而厭煩。國外的優秀廣告著眼點始終在於讓人賞心悅目,永銘於心,仿佛是一幅優美的藝術珍品。

這種差別是經濟的發展水準造成的。在發達國家,產品質量一般都得到保證,廣告的作用就隻是讓人記住產品;而在我國,眾多的偽劣產品,使人們心有餘悸,所以廠家要突出表現的是產品質量的保障。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視野的開闊,大眾更需要一些具有高度藝術性的廣告,讓人在得到美的享受同時,潛意識中記住產品。

廣告的藝術手法越高明、觀賞性越強,它宣傳的產品就越能深入人心。許多優秀的廣告,通篇都是藝術的渲染,有的如一部優美的風景片,有的似一個生動的小故事,隻在最後才點出產品。這種手法並沒有喧賓奪主,反而讓人更加深刻地記住了產品。

藝術正是廣告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眾多的廣告中,斑斕多姿的藝術手法,實際上,歸納起來不外有三種。

1.運用科學性和數據化的語言

現代是一個科學的時代,飛速發展的科學給人類帶來了今天的高度物質文明。人們從小到大學習的,都是科學知識,膜拜的都是科學巨匠,因此在人們心目中往往產生了一種科學迷信:隻要科學的東西,就是合理的、正確的、毋庸置疑的。

在前麵已講過利用人的科學迷信調節他人心理。廣告中,如果多運用一些科學性術語,數據化的語言,也能增強說服力。有些牙膏廣告強調某某專家鑒定、某某醫科所鑒定,就是這個道理。屈臣氏蒸餾水廣告,開篇就是:人體含80%的水分,所以水的選擇很重要。一種濃鬱的科學性油然而生。

然後配上晶瑩透明的優質水,當空中滴下一滴仿如甘露的蒸餾水時,濺起燦爛水花,激蕩無窮……令你不得不產生信任感,激發痛飲的渴望。

當然過多的學術性語言、數據羅列,會顯得單調、死板。所以許多廣告運用科學的圖形,來簡潔、直觀地表現科學性。如許多藥品的廣告,治胃的就配上胃器官圖形;治頭疼的,就展現腦器官圖形。這些圖形既強調了科學性,又不乏生動。

2.戲劇化地展現思想內容

人的思想底蘊都向往著一些浪漫、波折的事物。莎士比亞的戲劇,之所以受人歡迎,很大程度取決於它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平鋪直敘地報告事實永遠是不夠的,必須使事實更生動、有趣而戲劇化地表現出來,才能有效地吸引人們的注意。戲劇化也是廣告中的一種重要手法。

香港一家專營膠粘劑的商店,曾推出一種新的“強力萬能膠水”。店主用該膠水把一枚價值數千元的金幣粘貼在牆上,並宣布誰能用手把這枚金幣掰下來,金幣便歸其所有。一時,觀者如雲,登場一試者不乏其人。然而許多“壯士”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以後,仍然隻能“望牆興歎”而徒勞無功。據說還驚動了一位頗負盛名的氣功大師,出山一顯身手,結果還是白費力氣。於是,這種膠水的良好性能有目共睹,名聲不脛而走。這就是充分運用戲劇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