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內容好似與本書遊離了,與人交往,去探究廣告的藝術幹什麼?那麼與人交往要取得成功的話,是不是要了解人的心理,善於激發人的欲望呢?而廣告藝術對這兩點是最重視了。
我看電視。看報紙,最注意的,首先就是廣告。廣告篇幅不大,但凝聚了相當的藝術力,是策劃人精心思慮的結晶。看廣告,花時不多,但受益匪淺,對個人修養,掌握大眾心理都有極大幫助。廣告藝術對於我們,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廣告已成為企業創名牌,產品促銷的重要手段。作為藝術,廣告的作用已不僅僅是廣而告之,更重要的是激發大眾的購買欲望。廣告正是要通過多種藝術手法,不斷地、反複地將信息呈現給大眾,誘導你相信,然後刺激你主動去買。
一、宣傳的效力
心理學家發現,絕大多數人買東西時,如果遇到許多不同品牌,他潛意識中,一定會選購見過廣告的產品。
心理學理論也強調:模擬體驗與實際體驗往往能夠融合為同樣的體驗。當你看到那些繽紛多彩的產品廣告時,你的內心正在經受模擬的享受,受到一種舒適美感的誘惑,自然而然在你潛意識深處會產生一種實際體驗的欲望。
談起廣告,我就想起它對我抽煙上癮的影響。從小學背著教師偷偷將絲瓜藤當煙抽開始,直到在內地工作,十幾年過去了,我抽煙始終沒上癮,拿得起放得下。但來深圳後,香港電視裏經常播放的萬寶路香煙廣告,卻深深地刺激了我:一位充滿男子漢魅力的牛仔,在美國西部雄渾奇麗的黃土、大山之間豪放地與群馬追逐。小憩時,點起一支萬寶路,深深地吸一口,多愜意嗬!整個廣告畫麵渲染了一種粗獷、豪放的氣息,令人不禁感覺,惟有抽萬寶路才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每當看到這個廣告,我都止不住想抽支萬寶路。這種強烈的誘惑最終讓我抽煙上癮。
廣告的作用的確不可低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現代社會,廣告正是決定產品銷路的命運之神。
以前的奧運會,同類產品可以有幾家做讚助商。可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尤伯羅斯為獲高額利潤,突出新招,同類產品中隻許獨家讚助,當然這家公司必須付巨額讚助費。當時,柯達公司自認得東道主之利,不去積極爭取,結果被日本富士公司贏得了奧運會膠卷的壟斷廣告權。這下柯達公司急眼了,在各條公路、街道樹起巨大的柯達廣告牌,花的錢甚至超過了富士公司的宣傳費,但效果仍不理想。從那年開始,富士膠卷就超過了柯達膠卷成為世界銷量第一。
在廣告上求省錢的舉動,往往都是短視。廣告占的篇幅越小、頻度越低,導致大眾信心就越不足。深圳有家企業招聘員工,寥寥數字,就用了大幅報紙版麵,結果應聘者甚眾。問他們原因,都說:“這麼幾個字就用這麼大篇幅,說明這家企業經濟實力雄厚。我們來了,自然工資也高。”
越沒有實力的企業,越不敢做廣告,顧客就越少,經濟效益也就越差,導致一種惡性循環;隻有敢大量做廣告的企業,引來顧客越多,經濟效益就越好,從而就越有實力再做廣告,產生良性循環。廣告越隆重,越有氣派,給人的感覺就是企業越有實力。國外越有名的企業、越大的企業,做的廣告越多,就是這個道理。而且大量的廣告,還可以引發員工的自豪感,從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二、滿足消費者的理想要求
弗洛伊德說人遵循惟樂原則。人的本性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生活,但現實又是這樣的無情,所以人都寄希望於理想,易陶醉在理想之中,所以凡是能激發人理想的事物,都一定受歡迎。
同樣道理。一種暢銷的產品往往也並不僅僅在於其實用性,同時在於它能起媒介作用,幫助消費者實現某種理想和希望。
比如衣服的實用性是保暖,但現代社會誰買衣服僅是為了保暖呢?大家買衣服更重要的目的,是讓自己顯得瀟灑、漂亮。這就是大家內心的理想。因此廣告不應僅僅局限於產品的實用性,還要盡力去宣揚能有助於滿足大眾的理想。“新奇士”橙汁的英文名就是這個目的。“Sunkist”,將”t”改成“。”就是與太陽接吻。多豪邁的名字,讓人喝起它來,就仿佛在與太陽接吻,內心會陡然升起一種輝煌。
德國曾有家公司,推出一種摩托車,宣傳口號是經久耐用,十年不壞。對於重視實用的德國人來說這句口號好像頗受歡迎,但摩托車銷路卻很不理想,為此公司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原來當時大多數德國人的生活水平還不夠買汽車可大家普遍認為過二三年就買得起汽車了。而這種摩托車卻被大力宣揚為十年不壞,大家想過幾年買了汽車,這摩托車怎麼處理都不經濟。因此多數人都決定暫時克製一下。
弄清了銷售額減少的原因之後,該公司除了立即撤掉“十年不壞”的宣傳口號以外,還用一連串的心理戰術滿足消費者的理想要求。他們的做法是改變摩托車的款式,使其外觀形象接近小汽車。例如把原來類似自行車的車鈴改為類似汽車的喇叭;本來輕騎是不需要牌照的,他們卻特意給他們的產品裝上像汽車牌照一樣的“裝飾品”等等。這些對策果然奏效,摩托車又一次暢銷起來。
“名牌效應”也反映了大眾買商品,正是為了實現某種理想。很多人寧願花普通衣服幾倍的價錢去購買名牌服裝,倒不在於名牌服裝的使用性有多好,而是穿上名牌服裝,能抬高自己的地位,心理上會有優越感。
很多廣告詞,譬如“這裏是你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這裏讓你童年夢幻,夢想成真”,都是針對消費者的理想。有次我見到一則專賣遊戲機商店的廣告:這裏,是您孩子成為科學家的搖籃。就是強調玩遊戲機,能開發智力,鍛煉反應能力,通過誇張的手法,渲染為小孩未來成才打下基礎,以打動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