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化通過富有鮮明色彩的對比,製造強烈的反差。如有的洗衣粉洗出的牛仔服,不經意從樓上掉下來,硬得居然插進了水泥地;而用了柔軟劑洗出的牛仔服,穿在身上卻柔軟舒適。
戲劇化有時又顯示“猶抱琵琶半遮麵”,渲染神秘感,增強誘惑力。如一種手表廣告:一隻帶著黑手套的纖秀的女性的手慢慢伸出來,與另一隻充滿陽剛之氣的男性的手溫柔地接觸,在這種浪漫的情調下,慢慢地掀起衣袖,露出半邊手表,然後又迅快地放下衣袖。本來廣告就是想宣傳手表,但卻故意隻讓你看一半,製造神秘感,誘發你的好奇心。
誇張的手法、節奏明快的音樂、出人意料的結果等都是戲劇化的有效手段。戲劇化中最重要的手段還在於製造轟動效果。記得小時看人張貼海報,常常將四五張同時貼在一起,當時怎麼也想不明白:讓人知道貼一張就夠了,為什麼要這麼浪費呢?現在想來才明白,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製造轟炸式的宣傳效果,吸引人非過去看看不可。特別對於新鮮出爐的廣告,一出台就要如原子彈爆炸般地製造出轟動效果,轟得眾人都想一試。那種細水長流的廣告手法,遠不如將經費集中起來,去營造一種恢宏的、對人視覺、聽覺乃至心理的轟炸。
深圳“阿波羅”香煙廣告,就突出地運用了戲劇化手段。某天,深圳特區報的半個版麵,突然隻用來登載了這樣幾個字:明天將有一顆新星出現!引得大家好奇心起,紛紛議論,盼望第二天報紙。結果第二天,報紙上仍然占了半個版麵,卻隻出現了這樣幾個字:這顆新星即將登台!到了第三天,大家才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看到,籠罩半個版麵的幾個大字:隆重推出“阿波羅”香煙。大家盼望了幾天的新星,原來就是一種香煙,在好奇心驅使下,免不了想去品嚐,“阿波羅”香煙的銷路,也就此打開。
在電視廣告中,運用戲劇化手段的,也比比皆是。星島日報的廣告:看報人入了迷,小偷進家搬走了家具,縛住了其妻子,甚至竊賊手中的吸塵器不小心吸走了他的假發,他都渾然不知。這種誇張的手法,既有強烈的觀賞性,又反襯了星島日報的迷人。
戲劇化效果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還在於製造浪漫的情調。香煙廣告現在已經禁播了,但以前一些世界名牌香煙的廣告,的確給人以美的享受。
健牌香煙,口味純厚悠長。廣告畫麵則是蔚藍的大海,邊上美女簇擁,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此時,抽一支煙,該是多愜意嗬!萬寶路香煙,剛烈有力。配上的畫麵,則以遼闊壯美的美國西部為背景,展現粗獷、雄勁的氣魄,令你認為隻有抽萬寶路才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我很欣賞一部跑車的電視廣告:在茫茫無際的大沙漠中,一部紅色跑車一躍而出。遼闊無邊的撒哈拉大沙漠已經夠引起人的無限遐思了,而駕駛著一部漂亮的跑車在此間盡情奔馳,又該是多浪漫嗬!茫茫的沙漠映襯著跑車,就猶如湛藍的天空映襯著紅日,讓人不能不有黃山觀日出的壯觀感受。
3.表現濃厚的人情味
人人都有七情六欲,能在大眾心裏產生深切共鳴的東西,一定是充滿人情味的。隻有那些洋溢著濃厚人情味的廣告,才能深入觀眾的心靈,達致水乳交融的溝通。那些說教式的、標語口號式的廣告,隻會讓觀眾反感,而不會有任何積極作用。如果廣告能讓觀眾感到,就像是鄰居家的女孩子走過來對自己說:“阿姨,這洗衣粉可好用啦,洗出的衣服特別幹淨。”那麼她不僅不會反感,而且還會馬上想要知道“真的嗎?什麼牌子?在哪買的?”
心理學認為:人在涉足一個新領域之前,有一種特殊的心理傾向。即在那裏尋找與自己心靈相通的人;假如找到了,他們便會比較輕鬆放心地進入。而人情味的作用,正在於使觀眾對廣告產生親近感。
香港雀巢助長奶粉的廣告,主要手法就是表現人情味。
一位年輕的媽媽依偎在丈夫懷裏,嬌嗔地強調張家喂嬰兒用雀巢助長奶粉,李家也用雀巢助長奶粉。這種寫意本身就人情味十足。最後丈夫說了一句類似調情的話:“你是相信我多些呢?還是相信雀巢助長奶粉多些?”看似與廣告內容無關,卻頓使整個廣告生機盎然,洋溢出濃厚的小家庭生活情趣。
表現人情味並沒有脫離廣告主題,隻是讓廣告顯得更加豐滿,有血有肉。我記得日本一種變焦照相機廣告。兩位戀人在古羅馬廣場的噴水池邊上相依相偎。突然來了一車遊客,大家紛紛拿著這種相機搶拍這對戀人的浪漫。先生一見,頓時鬆開手,豈料小姐毫無防備,一下跌進噴水池。正當先生在那裏攏攏頭發,搔首弄姿,洋洋得意,準備接受拍照時,小姐水淋淋地從水池中鑽出,憤然一高跟鞋扔過去,打得先生狼狽不堪。
這種廣告可以說讓人一見,就永遠沒法忘記。這才是真正的廣告藝術。
表現人情味一個重要的成分,還在於引起人們對童年的回憶。盡管人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但事實上成年人的潛意識中常有對童年體驗的懷念。如果廣告能做到刺激消費者喚醒童年的回憶,那麼他們便自然而然對商品本身產生某種親近感。電視廣告中,讓兒童演員出場,讓他們邊吃邊說:“真好吃!真好吃!”之類的話,或是讓他們向大人撒嬌要買某種食品,其目的就是喚起成年人對孩提時代的懷念,讓他們都來買。口香糖之所以暢銷,也在於大家嘴裏嚼著口香糖,內心會油然而生對童年情趣的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