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但要圓滿地運用技巧,還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而聲音藝術就是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麵,它甚至還直接影響到人的魅力。可以說聲音藝術是人際交往中的高級技巧。
記得有次熟人邀我去參加一個家庭聚會,其間遇見一位小姐,打扮得花枝招展,卓爾不凡,給人的感覺就像一隻美麗的孔雀,令我心蕩神移。但很可惜,她一說話,她留給我的美好印象頃刻間就蕩然無存。因為她的聲音也像孔雀叫。
中國有句成語,叫“聲色犬馬”,將“聲”與“色”並列,足見古人對聲音的重視。聲音對人來講在某種程度上不亞於容貌的作用,聲音要有一種能滲透人心的魅力。我們公司在招聘公關小姐時,對聲音的要求就特別高,要有磁性,用我的話來說,要像國民黨的女播音員一樣,嬌滴滴的。因為在我們公司,公關小姐的工作經常是電話聯係,在電話中,不見其人隻聞其聲,所以聲音特別重要。
聲音的影響力,一方麵取決於人的嗓子,但更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聲音中的情感因素和聲調藝術的運用。
實際上,我們把聲音作為我們表現自我的方式,遠遠超過了其他任何方式。聲音不隻交流思想,它也傳達你的感情。聲音的高低、熱情的程度,無不暴露出你的生活觀和待人態度。
自信的人,聲音蘊藏力度;熱情的人,聲音滲透熱力;樂觀的人,聲音飽含活力。你有沒有注意聽你自己的聲音,它是代表失望、冷漠,還是勇氣、熱情?讓情感充塞你的聲音吧!放開你的閉氣閘,表達出你待人的熱情、友善、這正是使你的說話更具效力的重要手段。
聲音不僅要滲透情感,還要注意聲調的運用。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代電子線路教師所講的課,劈裏啪啦,像打機關槍一樣,沒有停頓,沒有變化,弄得大家目瞪口呆。不懂運用聲調藝術,講話就一定沒有色彩,缺乏吸引力,無法清晰地表達情感和思想。聲調藝術是輔助溝通的重要手段。
法國一位著名的悲劇大師應邀出訪美國,在歡迎宴會上,大家紛紛要求來段即席表演,為了不負重望,他就用法文非常悲痛地講述起來。雖然大家聽不懂法文,但隻覺聲音淒婉動人,撕心裂肺,全場一片肅然,許多老太太都都忍不住潸然淚下……講完後,全場一片悲聲,惟獨法國來的隨行人員哈哈大笑。旁人問:這麼淒慘怎能笑得出?隨行人員答說:“你們被他騙了,他沒說什麼淒慘的故事,隻是在用非常悲痛的聲音念著:刀子、叉子、盤子、碟子……”
這就是聲調藝術的魅力,我也曾有過被人運用聲調所騙的經曆。
潮州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深圳的菜場,小商販一般都是潮州人。每次我去買菜,害怕被他們騙,總要裝模作樣地看看秤。每當此時,攤主就豪爽地說:“二塊五給你算了!”我一聽占了便宜,趕緊付了錢就走。時間長了,有一次當攤主又說:“三塊錢給你算了,費事去計較”時,我就認真地計較計較,結果一算下來,才兩塊八。攤主多賺了我兩毛錢,但語氣仿佛還是便宜了我。
如果說人嗓子的好壞是天生,那麼聲調的運用就完全靠後天的鍛煉。
一、練習使聲音有力,且富彈性
為了鍛煉大家的膽量,我在訓練學員時,常采用讓學員上台演講的方式。我發現,凡是社會經驗豐富、自信心強的人,演講起來就能從容鎮定,侃侃而談;而越是社會閱曆不足、自卑感的人,上台講話聲音就越細小、越無力。
要表現你對自己的信心,要讓人瞧得起你,要與別人平等地交往,在講話中就必須使聲音堅定有力。但堅定有力,不是像一塊破磚被扔到牆上,硬梆梆的。聲音要有彈性,要有一定的厚度。講話聲音應該是通過胸腔的共鳴發出,而不是扯著嗓子叫喊。
當然這種共鳴要通過練習,使它出乎自然,而不要矯揉造作。
二、練習使聲音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