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起名不僅要考慮音調,更重要的還是要有寓意,讓人容易記。江南的“傻子瓜子”就是如此。初時別人笑賣這種瓜子的人傻:這麼便宜,豈不賺不到錢。後來賣瓜子者幹脆就叫自己的瓜子為“傻子瓜子”。傻子賣的瓜子,你買了還有不占便宜的?結果“傻子瓜子”反而名震全國。還有一天我走到街上,看見一家小酒店,就叫“六七八酒食”,一看就讓我記住了。
“名字”既要寓意深刻,又要容易記住,琅琅上口,這就是起名的藝術。
四、使人記住信息
語言是複雜的藝術,不僅有表達技巧、聲音藝術,還要注意別人的注意力。要在他人注意力最集中時,將信息有效地傳達給他。但人的注意力受生理和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下麵僅介紹最簡單的兩種情況,以通過此來啟發、提醒大家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注意人的注意力。
1.首位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拿一篇描寫人物性格的文章給一幫大學生看。這篇文章開始表現出主人公好像很活躍。很外向,但整篇文章看完後。經過思考會發現主人公實質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大學生看完後,心理學家做了一個調查,要求大家寫出主人公的性格傾向。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人都被書的前半部分所迷惑,紛紛認為主人公性格外向。
心理學認為:從一個人那裏獲得信息時,愈是最先輸入的信息,留下的印象愈深刻。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首位效應”。
我本人也有類似的經驗。有次別人請我去演講,我將對方指定的時間記在日程表上。可幾天後,對方又提出更改時間,當然,我也把更改的時間記在日程表上。可是,到了演講那天才發現,自己記住的一直是對方第一次指定的時間。於是不得不打電話再次確認。
當你一個人向別人傳遞信息時,愈是重要的內容,愈應放在前麵,正所謂“開門見山”,讓別人一下就能把握重點。否則你前麵囉嗦了一大通,還未涉及重點,別人早厭煩了,注意力也渙散,此時你再談出重點,如果早已大打折扣。正如教師上課。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除掉開始幾分鍾的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往往就沒精打采。所以優秀的教師將重點講解一般都放在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則用來練習、鞏固。
2.新近效應
從一個人那裏獲得信息時,重要的內容應安排在前麵。那麼從很多人那裏獲得信息時,比如大會發言,在什麼時候發言效果又最好呢?
有人會根據上麵的理論,說第一個發言最好。這種想當然的結論是錯誤的。第一個發言的人,雖然也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往往給人的感覺卻是猛張飛一類魯莽的人。
心理學強調:當人從不同的情報來源獲得許多情報時,他將會受最後一個情報的左右。這種現象心理學上叫“新近效應”。
在一次會議上,眾多的到會人員圍繞著議題正在進行著熱烈的討論和激烈的爭論。此時,有一個人默默不語,一言不發,隻是偶爾在本子上記幾筆。會議接近尾聲時,他才站起來,拿起剛才寫字的本子,對各位發言者的意見作一番歸納。然後有條不紊地闡述了自己的意見。最終,他的意見成了這次會議的結論。領導不是常常這樣做嗎?當你也這樣做時,不僅讓你的意見能深入人心,也讓人感覺你是一塊天生的領導材料。
在任何情況下,最後的意見,往往左右了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