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聲音中缺乏音調、速度、表情及語言的變化,剩下的便毫無生氣了。也就是你奪走了自己的熱忱。溫暖及人性。我們要給語言染上色彩,要讓聲音出乎自然的感情流露。
1.強調重點
人在講一句話時,不可能每個字都是重點,如果字字都作為重點,聽者一定很辛苦、也很累。講話時,次要的內容應該一帶而過,強調重點。這樣讓人聽起來有變化感,主次分明,講者有聲有色,聽者輕鬆愉快。
2.改變你的音調
據報載: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薩瓦羅蒂在北京音樂廳唱歌時,震得房頂懸掛的吊燈都搖擺不定。這也許有些誇張。但一般職業歌唱家音域範圍能達三十六個音階之多。
你的音域範圍有多少呢?是否像人嘲笑的“五音不全”,連五個音階都不能用全呢?講話要有抑揚頓挫,要有音調的變化,要讓感情的起伏,滲透進聲音的起伏之中,這樣的講話才有生氣、才有活力。不要像一個老學究在讀枯燥的論文,死氣沉沉。
3.變化說話的速度
一個正常人說漢字的速度。1分鍾應能達到120個字。如果你1分鍾不能達到120個字,那麼,最適合你的職業是什麼呢?我推薦給你——做保姆。因為隻有帶小孩子,才不需要說話速度那麼快。
講話應當變化說話速度,有快有慢,這樣才能輕重緩急,秩序井然。你能把“一塊錢”念得讓人聽起來感覺好像比“一萬塊”還多嗎?當你將前者讀得緩慢、沉重,後者讀得輕快、隨便,效果就出來了。你不妨試一下。這就是變換說話速度產生的效果。
4.在要點前後停頓一下
“沉默是金”,記得有首歌裏這樣唱:“此時無聲勝有聲”,有首詩裏也如是說。
在講話中,突如其來的沉默就是如此,因為它能夠迅速吸引人們的注意。國外有位演講大師,每當他走上講台,首先就一聲不吭地用眼光橫掃會場。本來喧鬧的會場,被他這一舉動,頓時安靜下來。幾秒鍾後,他才突然石破天驚地講出一句震撼人心的話,大家的吸引力馬上就被他抓住了。
不僅在講話開始時,在講話過程中、在要點前,都可以運用停頓。你講得好好的突然停下來,正在聽的人,甚至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都會覺得奇怪,而被你的舉動吸引住,此時你再講出重點,收效自然就大。
聲音藝術的重要性對人是不言而喻的。你要影響他人、要說服他人,在大多數場合都是通過聲音來完成,那你為什麼不刻意訓練一下,以更好地運用聲音藝術呢?如果你喜歡唱卡拉OK,那也可以拿著麥克風練一下朗讀,多多地充滿感情地朗讀,甚至多多地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正是提高運用聲音藝術能力的有效途徑。
聲音的藝術在很多場合都有用,就不必一一贅述了,我隻想談一下為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它在企業起名中的作用。
三、聲音藝術在起名中的運用
也許一般人都以為,名字對企業來說是件無足輕重的事。這裏我想舉一個例來說明這種看法的錯誤。
日本著名企業索尼公司,在創業之初叫做東通工。“東通工”在日語裏意味著一般普通的中小企業,這個詞大眾化、土氣、沒有特色。後來公司研製收錄機成功後,就將“東通工”改名為“索尼”,“索尼”這個詞讓人感到新鮮、洋氣、獨特,而且琅琅上口,有開口音,音節幹脆、響亮,讀起來就讓人振奮。頓時“索尼”傳揚開去,成為家喻戶曉的公司,“索尼”的產品也隨之銷路大開。應當說,索尼公司的成功,與“索尼”這個名字的語感宣傳作用是分不開的。後來日本公司紛紛效仿,出現了“鬆下”、“三洋”、“東芝”之類。深圳的電子集團改名為“賽格”集團我想也有此意。
名字代表了企業,是企業公關宣傳的最直接對象,起好了名字,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深圳最著名的酒店是“三都”:“晶都”、“新都”、“名都”。三家酒店都有“都”字,這決不是偶然。“都”字氣勢宏偉,象征著仿如酒店中的“大都市”;“都”字音節短促、幹脆,讀起來令人心情振奮。我最喜歡“晶都”了,“晶都”意味著晶瑩透亮的“大都市”,映襯了酒店的豪華;“晶都”諧音“金都”,黃金的首都,又迎合了廣東人迷信的心理。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