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增加你的吸引力(3 / 3)

另一位回答:“那是我哥哥。”

這位一聽吃驚地說:”哎呀,沒注意你們倆人長得那麼像嗬!”

這句話毛病百出。本來說“醜八怪是誰”,已經沒有禮貌了,別人回答“是他哥哥’就應趕緊道歉吧,他卻偏來句“長得那麼像嗬”,那另一位不也成醜八怪了嗎?這種說法足見說話者沒有修養。

有天走到街上,見到父子倆人吵架。父親正凶巴巴地叫罵著,可兒子卻毫不示弱地喊道:“老子不是看到你是老子的老子,老子不打斷你的腿。”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人的禮貌反映了他的家庭教養。

大家來到深圳,各地罵人的方言都派不上用場,罵了別人也聽不懂,因此大家都別著普通話叫嚷:“他媽的”。我們年輕人為了表現粗獷,表現彼此之間的親熱,也常常“他媽的”前,“他媽的”後。特別有些知識分子,為了不讓別人覺得自己書呆子氣十足,也有意在說話中加上幾句“他媽的”,“他媽的”已成為深圳的國罵。但有些人罵習慣後,卻收不了口。

有次我一個同事與他叔叔談話,我在邊上記錄,二分鍾的談話就說了十四個“他媽的”。

回來後我問他:“你剛才與誰在說話呀?”

“我叔叔。”

“你與你叔叔說話,也是‘他媽的’前,‘他媽的’後嗎?”

他不好意思了。

幸好是與他叔叔在說話,如果是與別的長輩,別人不會說他魯莽,不拘小節,而隻會說他沒有教養。

小事真的能暴露一個人的本來麵目。你平常的一言一行,無不反映了你自身的修養。

我在文秘班授課時,由於電腦機房在裏麵,因此每次上課都有學員進進出出,麵對形形色色的學員,通過她們不同的進出方式就能大致看出她們某些方麵的修養水準。有些小姐,見到有人在上課,為了減小影響,因此盡量放輕腳步,但有些小姐,卻怕別人不知道她有高跟鞋一樣,咯噔咯噔走得山響。出教室關門也是如此,有些小姐小心翼翼,盡量不發出響聲,可有些小姐卻猛力關門全然不在意別人的存在。這後一類小姐說好聽點,是不善於為別人著想,說難聽點;則是沒有教養。

人的教養水準是無法偽裝的,內在有涵養,行為、舉止自然就會彬彬有禮:內在修為不夠,行為、舉止也就自無法表現得有教養。

(二)講禮貌能增添你的魅力

現代小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往往是“斯文靚仔”。現代先生所屬意的“白雪公主”,常常要有“大家風範”。何謂“斯文”?何謂“大家風範”?正是指良好的修養,溫文爾雅的風度。而講禮貌正能顯現你良好的修養,使你風度儒雅,舉止瀟灑(講禮貌正是一種瀟灑)。

英國強調紳士風度。何謂紳士風度?自然是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與小姐一起進門,應先替小姐將門推開,與小姐一起吃飯,應先將凳替小姐放好,這展現的是你作為翩翩君子的風采。可有些人卻不同,進門時,特別是那種彈簧門,以為他會替你拉住一下,昂首挺進,可他一鬆手,門“啪”的一下,就將你打了出來。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呢?有些小姐容貌、打扮、舉手投足都給人留下美好印象,但隻要你偶然見到一次她們傲潑婦般地在罵人,我想這些美好印象頃刻就會蕩然無存。

先生也同樣如此。有人曾對我說:“先生就要有一些‘油汗味’!”的確,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氣概。但粗獷不是粗魯,也刁;是大大咧咧。粗獷隻是一種精神上的狂態,行為上的豪放。男人就要剛柔相濟,既粗獷又懂禮貌,這樣才會使你備受人喜愛。

你外在顯露的氣質,正是你內在思想、品質、修養的一種反映,而講禮貌正能使你顯得氣質優秀。

(三)握手足對他人的尊重

禮貌還表現在與人握手的方式上。握手雖然是小事,但小事有時也能壞大事。在我的生活經曆中,有兩次握手,使我畢生難忘。

第一次,自然是我作為成人的第一次握手。在我讀大學時,父親的老戰友來探望我,一見麵就伸出手,我長那麼大從來沒被人作為成人而正式握手,真有點受寵若驚,慌忙之中伸錯了手,當對方遷就我換成左手時,我卻又伸出了右手,就這樣經過幾次變換,才握成了這讓我感覺自己已成人的第一次手。如果說第一次握手刻下了讓我走向成熟的烙印,那麼第二次難忘的握手,卻讓我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重要。

有一次,會同一幫友人榮幸地得到某大公司總經理的召見。當我懷著敬仰的心情快步走上前,滿腔熱情地伸出我的手時,他卻隻是隨便地拿出手,放幾根手指在我手上蹭了一下就罷了。我突然感到蒙受了極大的恥辱,鄭重其事,他卻敷衍了事。我當時真想找條手帕狠勁地擦擦手,然後瀟灑地扔掉。雖然我沒這樣做,但在我的心裏卻產生了震顫一一握手也是表達對他人尊重的一種方式。

握手所告訴別人的東西,有時遠遠超出你從這種方式中想象到的。軟弱無力的握手,反映的是你缺乏自信心,一觸即鬆的握手,表現的是你對人的冷淡,而那種傲慢自大和強壓似的握手,卻正顯示你在裝腔作勢。隻有在握手時略帶一點力量的堅定的握手一一不是故意用力擠壓式的一一表明:“我充滿了活力,我已經把握了那些物。”這種方式的握手代表著自信,代表著待人熱情而有分寸。

特別對於小姐,要麼就不與人握手,與人握手時,不管是否出於羞怯,請拋棄那種一觸即鬆的方式,而采用落落大方,充分表現你熱情的方式——略帶一點力量的堅定的握手。這也正是你待人彬彬有禮的表現。

(四)過分禮貌是拒人於千裏之外

講禮貌的好處雖然很多,但我們也要辯證地看待。

有位學員曾給我提出一個問題,怎樣與他的女朋友分手,而又不過分傷她的心?有學員開玩笑說,告訴她自己得了癌症活不長了。這種方法自然騙不了人。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自然有好多,但我覺得“講禮貌”卻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種。

比如他突然對女朋友表現得特別彬彬有禮,她幫了他忙,他說聲“謝謝”,大家分手,他說聲“再見”。這種過分的禮貌實質上正是拒人於千裏之外。

小姐拒絕追她的先生就常用這種方法,始終對他彬彬有禮、客客氣氣,這實質上正能對先生的愛意產生一種遏製。如果這位先生知趣,自然就會不作非分之想。

人際交往中也正是這個道理。如果你去找老朋友幫忙,他突然對你過分客氣,又是倒茶請你喝,又是讓位請你坐,那麼他已經對你見外了,實質上正是在拒絕你。與真正的朋友交往,大家是不拘禮節,隨意自然的。過分拘於禮節,正是彼此隔膜的表現。

為什麼有人與人相識不久,就仿佛情意相投的老朋友?為什麼有人與人交往卻始終不能達至和諧?前一種人正是人際關係的高手,他們善於快速打消禮節,表現出大家就像老熟人一樣。如果表現得恰當,這種氣氛自然也能感染對方,從而快速融化彼此的陌生感。

我有次去小梅沙遊泳,不小心眼鏡掉進了大海。恰好第二天來了一批熟人,大家一起去東門食街吃野味,當時我老遠就模模糊糊地看見一個人微笑著向我走過來,熱情地對我伸出手。我想是熟人,可不要怠慢,也趕緊伸出了手,結果握著、握著,我看著對方,才發現我並不認識,於是我問:“你是誰呀?我不認識你呀!”

對方熱情地回答:“我是‘秋實’餐廳的老板,歡迎你光臨我店。”

我笑著說:“你這家夥,我們第一次見麵,你就好像幾十年前已經認識我了。下次再見麵,我想我們一定就有血緣關係了。”

這位老板的做法,雖然過分,但效果卻明顯,我們還是去了“秋實”餐廳。與人交往的陌生感、拘束感,猶如一座冰山,而交往中快速打消禮節,表現得隨便自然的方法,則仿如照耀冰山的陽光。

如何與領導處好關係?這是人人都關注的問題。

我調來深圳是因為我們校長的幫助,因此我對他感恩戴德。每次他對我說話,我都畢恭畢敬地聽,在他麵前我從不敢亂說亂動,行動中規中矩,做事謹小慎微。有次我上樓梯時明明見他想下樓,但他一見我,卻馬上裝作想起什麼事一樣又縮回去了。為此,我很難過,我百般感激他,為什麼他反而怕見我,見了我就躲呢?

實際上從人的本性來說都想活得輕鬆自如,誰也不願總是背著虛偽的假麵具,生活本身就夠艱辛、吃力了,人自然願意與那些使他感到隨意自然的人相處。而我在校長麵前過分拘束,導致他與我交往始終有一種很累的感覺,享受不到交往的樂趣,這就是過分禮貌的弊端。

為此我決定改變我與校長的交往方式,盡量在他麵前表現得隨便自然,在尊重他的前提下,時不時還與他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有次去民俗文化村旅遊,人人都不願與領導走在一起,覺得與他們一起太拘束了,可我卻有意走到校長身邊,開玩笑地說:“想不到校長大人也有很孤寂的時候,別人都怕與你一起,還是我來陪你吧。”結果這種處世方式的改變,使我與校長的關係更加融洽。

要記住領導也是人,他與你一樣也渴望有些要好的朋友,也渴望與那些使他不覺得拘束的人交往。你觀察過沒有,凡是領導真正要好的朋友,都是和領導相處隨便,能適當開玩笑的人。所以你千萬不要被領導外在的假麵具所嚇倒,他正需要你給他說說笑話,將他看成朋友,讓他活得輕鬆愉快。這就是與領導的相處之道。當然你也不能隨便拍著領導的肩說:“你這家夥混得怎麼樣呀?”由於領導的地位,開玩笑一定要在不損傷他尊嚴的前提下進行。

禮貌既然是辯證的問題,那我們如何把握分寸呢?我覺得對領導、長輩,異性就要多注意禮貌,而對青年同類則要善於打消禮節。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根據當時的環境、氣氛而定。如果當時的氣氛需要你表現良好的教養,尊重對方,那麼你就應該表現得彬彬有禮,而如果當時對方正興致盎然,需要你湊趣時,你就不妨打消呆板的禮節。總之,高明的方法應該是:既讓對方感覺你有教養、講禮貌,而又不會因此而阻礙你們關係的融洽。

四、運用你的幽默力量

幽默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藝術,能用來改善你對自己作真誠的評價,並增進你與他人的關係。

(一)幽默使你人生態度更樂觀

幽默,不會幫你由矮變高,或從胖變瘦,也不會幫你由失敗而變成功,甚至在你痛苦的時候,也不一定能讓你快樂起來。

但是它的確能幫助你!如果你用有趣的思想,輕鬆地麵對自己,你會發現你對自己的缺陷、失敗、痛苦,就更容易原原本本地去接受,並能用一種新的眼光去看待,也許你就會覺得好過一些了。

我有一位同學,英俊而又才華出眾。一次不幸的車禍使他的腿終身殘疾。我們都替他惋惜,避諱提他的腿。可他出院後看到我們憐憫的眼神,卻富含哲理地開玩笑說:“別人都說我的腿不好,其實哪裏?明明是路不平”

他的內心不痛苦嗎?我相信一定痛苦萬狀。他正是借這種幽默來勇敢地接受自己。

用幽默去嘲笑痛苦,痛苦會減輕,用幽默去嘲笑失敗,失敗會變得微不足道,用幽默去嘲笑自己的缺陷,你會更勇敢地接受自己。

美國一位女政治家,對手譏笑她的肥胖,她在一次競選演講中卻主動說:“有次我穿上白色的泳裝在大海裏遊泳,結果引來了蘇聯的轟炸機,以為發現了美國的軍艦。”結果在笑聲中選民反不以其肥胖為意。

鋼琴家波奇,有一次開演奏會,發現全場座位坐不到五成。他當然很失望。但是他走向舞台的腳燈對聽眾說:“這個城市的人一定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

於是這半滿的大廳裏,充滿了笑聲。

有人曾給我講過文革期間開相聲大師侯寶林批鬥會的故事。

當主持人高呼:“打倒侯寶林!”侯寶林趕緊往地上一躺說:“侯寶林給打倒了。”當主持人叫喊:“給侯寶林戴上高帽子!”侯寶林就拿出自製的一頂高得出奇的紙帽,往頭上一戴說:“侯寶林已經帶上高帽子。”逗得大家笑得前翻後仰。弄得主持人哭笑不得,本來一場嚴肅的批鬥會,結果變成了侯寶林的滑稽表演。

(二)幽默增加你的吸引力

我向很多小姐征求意見,問她們中意什麼樣的先生?結果絕大多數小姐都提出了共同的一條:“有幽默感。”

在西方,沒有幽默感的先生,簡直就是沒有魅力、愚笨的。

幽默會使你顯得樂觀、豁達,會增強你的感染力。你歡樂時,你的幽默能讓人分享你的歡樂;別人痛苦時,你的幽默能幫助他人減輕痛苦。人人都有追求快樂的天性,都想生活輕鬆寫意,那麼幽默也就自會使你受歡迎了。同時,幽默還會使你顯得聰明、機智,笨人那裏會幽默呢?甚至別人的幽默他都不能理解。常令人哭笑不得。

人們喜歡幽默的人,希望與幽默的人一起工作,樂於為這樣的人做事,而且希望選擇一位有幽默感的人作為終身伴侶。

我最佩服我們公司經理的一條,就是他的幽默感。誰都願與他在一起,他總是能讓你輕鬆,給你帶來歡樂與笑聲,這也正是他的吸引力、凝聚力之所在。那次我同他坐火車從廣州來深圳。沿途他都在講笑話,幾分鍾就一個,引得車廂裏的旅客都圍過來,還不斷地有人給他遞煙、送飲料,整個車廂充滿了笑聲。他當時簡直就是車廂裏的王子。

我還記得他講的幾個笑話。

“有位先生上廁所小便,將隨身帶的錄音機放在身後地上。小偷見了,就將錄音機拿了頂在頭上,裝模作樣地小便。那位先生小便完了,轉身發現錄音機不見了,就四處尋找。小偷說:‘你怎能這麼大意?現在小偷很多,你看我小便時都把錄音機放在頭上。’那位先生聽了,懊悔連聲地說:‘就是,就是………

“有一次足球比賽,一幫球迷弄不到票。我知道體育場裏住了運動員,就叫這幫球迷穿上舊運動衣,大家排好隊,在我‘一二一,一二一’的口號聲裏向體育場跑去。到了體育場門口,我對看門的老頭說:‘6個啊!’老頭說:’嗯,6個。’然後1、2……6地數,數完後,老頭突然醒悟過來。‘6個,6個什麼呀?’可我們人已經進去了。”

他的笑話一個接一個,幾乎就沒有間斷。邊上人個個聽得笑哈哈,我在一旁被人擠了近兩個小時,居然完全不知疲倦。這是我坐火車從廣州來深圳的旅途中,感覺時間過得最快的一次。

人人都應該有幽默感,幽默正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一切奮發向上者所必不可少的力量。那麼,怎樣才能養成幽默感呢?

當然幽默並不是純技術的,更重要的,它還是取決於你的品質。幽默正是你人生觀的一種反映。隻要建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心胸開朗、豁達,那麼你並不需要刻意追求,就會成為一個富有幽默感的人。

(三)培養幽默感的方法

幽默實質上最能反映人的說話水平。我為了訓練學員的幽默感,要求他們每人講個笑話。結果笑話還沒講完,他自己笑得不得了。可講完後,下麵卻沒一個人笑。因為大家還沒有聽懂怎麼回事。

看恐怖電影,如果一槍就把人打死了,你還沒反應過來,可能一點都不會緊張。而優秀的恐怖電影卻往往在緊張的音樂配合下,凸顯在黑暗的小巷中,一雙神秘的腳在一點點地挪動。可能電影最終還沒將人殺死,但卻由於高超的氣氛渲染將你嚇個半死。講幽默也同樣如此,要有鋪墊、氣氛渲染、製造出入意料的戲劇化效果。

那麼我們是否要將這些幽默的技巧一條一條地羅列出來,認真地加以記憶、學習呢?如果這樣做的話,那麼可以說你的幽默感就被扼殺了,被那些條條框框扼殺了。幽默最重要的是要隨機應變,要根據對象、環境以及一刹那的氣氛而定。而要掌握這種本領,唯一的途徑就是熟能生巧。

平時要經常看些幽默,笑話之類的小故事,背一些精彩的,有空就在朋友麵前講講,講多了,你就會隨機應變、自由發揮,也就能把握幽默的技巧,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幽默能力是運用得越多就越強的。

我看過這樣一個小幽默故事。

外國學生學中文,最頭疼的就數“東西”這個詞。教師說:“‘東西’這個詞類似於英文中的‘thing’,但又有些區別,‘東西’可以用來表示物,如粉筆是東西,黑板是東西;也可以用來代表人,形容人調皮,可以說:‘你這個鬼東西’,描述人壞,可以說:‘你這個壞東西。’”

學生聽後,就對教師說:“桌子是東西,板凳是東西;我是東西,你是東西。”

教師一聽趕緊糾正:“不能說人是東西。”

學生馬上改正說:“老師,你不是東西。”

教師一聽哭笑不得,說:“這更不對了,這是罵人的話。”

學生聽後糊塗了,不理解地問老師:“說你是東西不對,說你不是東西也不對,那你到底是不是東西呢?是東西又是個什麼東西呢?”

類似這樣的笑話有許多,記下來,背一些,適當場合講一下,會增進你的幽默感,同時也會使你做人更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