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3 / 3)

我去了成教局,成教局也不同意。我隻好通過熟人找關係,去了成教局一位處長家裏,這位處長告訴我,說沒有教材他們不好批。我就回去準備教材,為編寫教材我花了一個多月。教材編好後,我又去了成教局。其實成教局的領導們根本不相信我能辦卡耐基的培訓,他們說我沒有教材隻不過是一種借口。現在他們被我纏得沒有辦法,就說這種班要市委宣傳部特批。

於是我傻乎乎地就真的去了市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的人給我的感覺就是普遍素質都很高,他們直接告訴我說:“你也不動腦筋想想,一個培訓班哪裏用得著宣傳部批!你是被他們當皮球在踢。”

那時我真的就是一傻小子,全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才堅持下來。但大半年的四處碰壁,我終於認識到,以自己這樣一個毫無名氣的毛頭小夥子,要辦一個獨創的能在報紙上登廣告收費的培訓班是不可能的,隻有想法先從免費培訓班著手。

我分析了接觸過的培訓中心,從中選出一家我認為對我有一些好感的,提出我出課室租金,先免費辦一期培訓班,看效果如何?由於不用承擔責任,沒有後顧之憂,培訓中心原則上同意了,但提出要我先試講一次。我精心準備了試講,功夫不負有心人,試講效果還不錯,也有人願意報名參加免費培訓。

於是我辦了一個月的免費培訓,但培訓中心還是認為我不夠成熟,希望我多做些準備。

那天在煩惱中和一位朋友談起了這些事,他說你怎麼這麼傻,這些事你不出麵還容易辦些。他要我完全交給他去辦,不用再操心了。

他找了一家熟人的培訓中心,將我的培訓作為中心年度計劃的一部分,一起報給了成教局。結果成教局的人看都沒看,就蓋了一個章。

真是叫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老實說由於沒有教材,沒有模式,我是摸著石頭過河,邊幹邊改進。開始的培訓是不成熟的,但我憑著一股熱情,一股衝勁,和學員建立了融洽的關係,在善良的學員配合下,我的培訓班才能不斷地辦下去。就這樣在實踐中摸索,實踐中成長,培訓班也越辦越成功,開始有企業邀請我培訓了,廠長、經理協會也來請我講課,電台、電視台也來了。一次在電台做節目時,一位聽眾打電話來說,你為什麼不將講的東西寫成書呢?這樣就不用去全國各地重複講演,也能讓更多的人接受你的思想。這句話提醒了我,也鼓勵了我,於是我決定寫書。

我的文學功底並不好,講演是一回事,寫書又是另一回事,但我有事業心,有熱情,有衝勁,這些支撐著我,我不斷地修改,不斷地與朋友們探討,這樣曆經數年,熬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做了無數次的修改,以至於我都能背出書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原本不抽煙,但為了熬夜提神,為了幫助自己集中注意力,我抽的萬寶路空煙盒就可以裝一大書櫃了,喉嚨和肺都受到嚴重傷害,天一冷就咳個不停。我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說:我真的是用生命在寫書。就這樣,伴隨著生命和青春的流逝,我才終於完成了《方與圓》。

書寫成了,哪個出版社願意出版?出版了又有誰來買呢?為找出版社我就耗時近一年,還要負責包銷一大部分。我沒有賣過書,完全不熟“做書”這一行,也沒有書商接受我,有個書商看了封麵一眼就扔給我說:“這是什麼鬼書,沒人要的。”但我對自己的書有信心,我知道很多書商文化程度不高,他們沒有眼光鑒賞書,隻是看到某書暢銷後,才趨之若鶩。我沒有能力讓書行銷全國,但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讓它在深圳暢銷,這樣一定會波及全國。

於是我像一個街頭小販一樣,在所有願意接納我的書店門口扯上一個大橫幅,說得好聽是“簽名售書”,實質就是街頭叫賣。每個星期天我都西裝革履裝模作樣地端坐桌前,一些朋友便幫我四處張羅,那真是一段自尊心受煎熬的日子。雖然我知道書也是商品,但在內心深處總認為書是神聖的,是不應該街頭叫賣的。但沒有辦法,這是唯一的路。

我自己有公司,經濟收入應該算可以,但我仍然十分重視這本書的銷售,這主要不是錢的問題,是想讓自己對別人有點用,在社會中認可自己的價值。

現在,我每天都能接到很多崇拜者的來電來信。一位東北的讀者打長途找了我很多次都沒找到,那天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終於找到我了,我問他有什麼事,當他知道接電話的是我後,很興奮地說:“我就是想聽一下你的聲音,能聽到你的聲音就很高興了。”我著實感動了一陣,也為自己的功夫沒有白費而高興,因為感覺到自己活著是真的被別人需要了。

我有很多同學,他們從小就做著作家夢,文學功底也遠勝我,我將寫的東西拿給他們看,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能挑出許多毛病,以至於後來我都不敢將寫的東西拿給他們看,怕打擊了自己的信心。現在大家在一起聊起天來,他們都感到活得煩,因為事業無成。他們文學功底遠勝於我,但他們沒能出書,反而是我寫了書,我覺得隻是因為我並沒有躺在幻想中,而是處處主動出擊,腳踏實地去做了。

我談了這麼多,你們可以看出來,我剛進入社會時就是一個愣頭青,連辦一個小培訓都費了這麼多周折,但這些周折對我未嚐不是件好事,讓我變得更成熟了。

像我這樣的一個傻小子都能有所成就,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有所成就,關鍵是要用一種積極的思想麵對人生,並在行動上永遠的主動出擊。

思想上積極,行動上主動,這就是掌控人生命運的法則。

索尼原來隻是一家小公司,但盛田昭夫在科學雜誌上看到貝爾試驗室發明了晶體管後,第一時間就去美國買下了專利。你們估計一下用了多少錢?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專利隻用了2.5萬美金。因為當時全世界都還沒有認識到晶體管的重要性,而盛田昭夫敏銳地發現了機會,並主動出擊抓住了機會。

當時的電子管收音機體積都很龐大,像一張小桌子。盛田昭夫利用晶體管很快就生產出了一批小型收音機。它的口號是:能裝在口袋裏的收音機。其實當時他生產的收音機比口袋還要稍大一點,於是他將每位推銷員的衣服口袋都做大了一些,讓他們裝在口袋裏去推銷,結果晶體管的這項專利當年就為他贏利250萬美金,也從此索尼開始成為了世界級的大公司。

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開始也隻是一間小公司,完全無法與IBM競爭,但他懂得不夠實力成為競爭對手時,就先成為朋友的法則,主動地靠近IBM,積極爭取IBM的訂單,並最終取得了成功。微軟公司正是借助於IBM的力量才強大了起來,而IBM數年後才反省到他們的自殺行為。

很多人總在說人生中機會不好,你沒有積極的思想,主動的行動,即使有好機會你也不會知道,還是一樣的會錯過。就像馬克·吐溫常抱怨的:“我往往是在機會離去時,才明白這是機會。”

人生中不是沒有機會,而是你需要用積極的思想去發現機會,並主動出擊去把握機會。

《方與圓》發行量過500萬冊,創造了過億元的產值。但我第一次拿給一位書商看時,他一把就給我扔了出來,說這是什麼鬼書;而“方點圓”的彭總卻在《方與圓》還沒有影響的時候,主動找到我要求代理發行全國。

人生中真的不是沒有機會,我們也真的能掌控自己的命運,關鍵是要積極主動,有積極的思想,主動的行動。

我們說成功需要有好的人脈,那如何才能建立人脈呢?這也需要積極主動。

以前有位學員曾對我說:“老師,我每次上班出門坐電梯,都碰到一位小姐,她與我住在同一幢房。一人坐電梯怪悶的,我很想跟她打招呼,但又怕她不理我,自討沒趣。”

在班上,我們把這作為任務交給了這位學員。

第二天這位學員繼續講他的故事。

“我坐電梯又遇見她,這次我想一定要跟她打招呼。可她板著臉,一副冷冰冰的模樣,我又害怕了,但我想就把這作為一次試驗吧!於是硬著頭皮與她打了個招呼。豈料她馬上回應了,原來她也很想跟我打招呼,隻是怕我拒絕她罷了。”

其實每個人都渴望友誼,別人總是顯示出不友好的原因或許隻是在於他擔心你,害怕你將拒絕他,所以采取主動精神,不要等待他人發出建立友誼的信號,自己先做出第一步行動,這樣也許你會看到對方也開始變得熱情了。克服別人將會“冷落”你的恐懼感,冒一次風險,為了證明他是友好的,打一個賭。雖然你不可能每次都贏,但伸出友誼之手,而被別人拒絕,並不可恥,它反而更顯出你的瀟灑、大度。

在聯合國的一次會議上,周總理主動向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伸出了友誼之手,但杜勒斯傲慢地拒絕了。這是誰的恥辱呢?當然是杜勒斯的恥辱,因為他拒絕了一隻和平之手。一次我回內地和一位朋友上街,路過他女朋友家時,他邀請我和他一起上去坐坐。坐著聊了沒有多久,他女朋友就對他說:“我們分手吧,我已提過了多次,我是認真的,我已下了分手的決心。”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時感到很氣憤,這樣的話怎麼能當著外人的麵說呢。我想要是我遇到這種情況,你不尊重我,我也不尊重你,我一定會說:“哼!你有什麼了不起,分手就分手。”

可我這位朋友卻是這樣說的:“既然你決定分手,我也不能強求,但隻請你記住一點,我是真的愛過你!這種愛也並不因為你的拒絕而減弱。”

聽了他的話,回去後我對他說:“我們認識了十幾年,我沒有發現原來你還是那麼偉大!那麼瀟灑的!”

要建立廣泛的人脈,也要主動出擊,克服別人將會拒絕你的恐懼感。

要點:

凡事主動出擊

其實主動的行動包含著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要馬上行動。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機會稍縱即逝,因此找到了任何機會,就要馬上行動。另外就是要執著。

●執著

林肯講過一個鐵匠的妙事。

有個鐵匠把一條圓錐形的鐵柱放進炭爐裏燒得通紅,然後他拿出來放在鐵鑽上把它錘成一把劍。劍是打成了,可是他一點也不滿意。

於是他把劍放進爐火裏再燒再錘,但由於損耗,已不可能再鑄成一把劍了,結果他就做了一個馬蹄鐵,但他仍是不滿意。他把馬蹄鐵再放進爐裏燒紅,但拿出來時,連馬蹄鐵也做不成了,他就將它打成一根鐵勾,但他還是不滿意,他將鐵勾放進炭爐裏,當他把這燒紅的鐵器拿出來後,他已不知可以把它打成什麼器物了。在毫無頭緒之下,他把這塊鐵器放進水裏,熱鐵在水裏發出嘶嘶之聲,鐵匠於是說:“我結果使它產生泡泡啊!”

如果你的人生也像鐵匠這樣,今天做這,明天做那,那麼你的人生也隻會冒幾個泡泡就完了。

人生的目標可以變,但不能經常變,經常變你就將一事無成。

我問一個問題:“你們知道林肯嗎?”

大家都會回答:“知道。”

因為林肯經曆了無數挫折,但仍然堅持了下來。

記得一本書上刊載過一個美國人的故事。大致內容如下:

他是一位相貌醜陋,有著蹩腳南方口音的美國人,有過短暫的婚姻,最後又死於非命。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不幸,他隻有過一次成功,、於是他幫助了好些人。

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21歲做生意失敗

22歲角逐州議員失敗

24歲做生意再度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一度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5歲角逐聯邦參議員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

52歲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亞伯拉罕·林肯。

我再問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鄧小平嗎?”

大家仍會回答:“知道。”

因為他在一生中三落三起,但絕沒有向困境低頭,結果改變了全中國的命運。

“但你們知道馬英高嗎?”

“馬英高是誰?”

你們當然不會知道他是誰,因為他半途而廢了!

格羅夫說:“隻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許多人曾對我說過這樣的話:“為了成功,我曾試了不下上千次,可就是不見成效。”你相信這句話是真的嗎?別說他們沒試過上百次,甚至於有沒有十次都頗令人懷疑。或許有些人曾試過八次、九次,乃至於十次,但因為不見成效,結果就放棄了再試的念頭。成功的秘訣,就在於確認出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然後拿出各樣行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大家都知道桑德斯上校,“肯德基炸雞”連鎖店的創辦人,但你們知道他是如何建立起這麼成功的事業嗎?

桑德斯上校在65歲時還身無分文,孑然一身,當他拿到生平第一張救濟金支票時,金額隻有105美元,但他沒有抱怨,而是自問自己:“到底我對人們能做出什麼貢獻呢?我有什麼可以回饋的呢?”

隨之,他便思量起自己的所有,試圖找出可為之處。頭一個浮上他心頭的答案是:“很好,我擁有一份人人都會喜歡的炸雞秘方,不知道餐館要不要?我這麼做是否劃算?”

隨即他又想到:“要是我不僅賣這份炸雞秘方,同時還教他們怎樣才能炸得好,這會怎麼樣呢?·如果餐館的生意因此而提升的話,那又該如何呢?如果上門的顧客增加,且指名要點炸雞,或許餐館會讓我從其中抽成也說不定。”

好點子固然人人都會有,但桑德斯上校就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但會想,而且還知道怎樣付諸行動。隨之他便開始挨家挨戶地敲門,把想法告訴每家餐館:“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雞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夠提升,而我希望能從增加的營業額裏抽成。”

很多人都當麵嘲笑他:“得了罷,老家夥,若是有這麼好的秘方,你幹嗎還穿著這麼可笑的白色服裝?”這些話是否讓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絲毫沒有,因為他還擁有天字第一號的成功秘訣,那就是執著,決不輕言放棄。

最終桑德斯上校的炸雞配方被接受了,但是在整整被拒絕了1009次之後,他才聽到了第一聲“同意”。

在過去兩年時間裏,他駕著自己那輛又舊又破的老爺車,足跡遍及美國每一個角落。困了就和衣睡在後座,醒來逢人便訴說他的炸雞秘方。他為人示範所炸的雞肉,經常就是他果腹的餐點,往往匆匆便解決了一頓。

在曆經1009次的拒絕,整整兩年的時間裏,有多少人還能夠鍥而不舍地繼續下去呢?真是少之又少了,也無怪乎世上隻有一位桑德斯上校,這也正是他取得成功的可貴之處。

如果你好好審視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業的人物,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輕易為“拒絕”所打敗而退卻,不達成他們的理想、目標、心願就絕不罷休。

迪斯尼為了實現建立“地球最歡樂之地”的美夢,四處向銀行融資,可是被拒絕了302次之多,每家銀行都認為他的想法怪異;但現在,每年有上百萬遊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歡樂”,這全都出於一個人的執著。

我相信,隻要能不斷辛勤灌溉所種下的種子,執著地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那麼你就必然會走出人生的冬季,進入春季,多年看似不見成效的努力,終將會有收獲的一天。

有位父親,把一棵看來已死的樹鋸斷。春來的時候,他竟發現樹樁的四周長出嫩芽來。他說:“我以為它真的死掉了,葉子在冬天時都掉光了,枝幹那麼脆弱,一折就斷,我真以為這棵老樹已再沒有生命了,但誰知道它的根仍蘊藏著生命呢。”他望著他的孩子說:“孩子,你不可忘記這重要的教訓啊!千萬別在冬天砍樹。”

每個人都會有人生失敗的時候,關鍵是決不要放棄,你這個時候做的消極的決定,很可能像在冬天砍樹一樣,是一種錯誤。

對於執著,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電視中看到的關於鄧偉的事跡。

鄧偉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是張藝謀的同學,他初次作為電影攝影師拍的電影就獲得廣泛好評,正當前途無量時,他卻有了一個夢想,要完成世界100個文化名人的人像攝影。

這樣的夢想對於當時的鄧偉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沒有資金,沒有世界性的名氣,誰會理他,即使同意了,他又怎麼有錢去拍攝呢?但他抱定了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於是他放棄了電影攝影,開始為自己的夢想做準備。

為了鍛煉自己的意誌,他獨自去了新疆的荒野,在雪原上錘煉自己挨餓耐渴的吃苦能力。恰好他的同學在那裏拍電影,當同學在拍攝荒野的雪線時,發現有一個人,就等待著他離開,但等了很久也沒見離開,就在長鏡頭中仔細看,竟然驚奇地發現像鄧偉,就叫其他人來看,大家也覺得像鄧偉,於是用擴音器喊他的名字,鄧偉聽到後就過來了,大家見到竟然真是他,都笑問他是不是有病。

鄧偉在鍛煉自己的同時,也開始給一些文化名人發函,希望能拍攝他們的人像,以留給後人懷念。

但三年過去了,沒有一封回函,他都要放棄了,這時接到了香港船王包玉剛的回函,函中的內容卻是拒絕他的請求。但父親鼓勵他說:“任何事情敢想就是成功了一半。”

不久英國一家學校邀請他去作攝影講座,講座結束後,他就留在了英國打工,由一個客座講師,一變而為一個打工者。他做過油漆工,搬運工,燙衣工,由於燙鬥太重,留下了後遺症,他說幾年中手一握緊就痛。他省吃儉用,一個人孤獨地在英國生活,這一切隻是為了存錢完成他的夢想。

其間他不斷地向名人發函,但均沒有回複,他決定主動出擊,直接去找他們。首先他選中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他就直飛新加坡,下了飛機後,要求的士司機帶他去李光耀家,的士司機覺得他有問題,都不願意,他答應多付一些錢,的士司機在錢的誘惑下就帶他去了。到了李光耀家附近,的士司機不能再往前開了,就告訴了他路線,讓他自己去。

於是他下車自己往裏走,遇見了一個哨兵,攔住他問找誰,他回答找李光耀,哨兵就讓他進去了。繼續往裏走,又遇見了一個哨兵,他說有封信要給李光耀總理,又獲得了通行。

到了一棟房子的門口,他敲了門,一個身材魁梧的人打開了門,問他幹什麼?他說他是中國的攝影師,有封信想交給李總理,那人問能否讓他看一下,鄧偉就將信交給了那人,那人說:“如果相信我,就由我將信轉交給李光耀,有消息再通知你。”鄧偉同意了。

古語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幾天後,在一個海邊,鄧偉接到了通知,約他去給李光耀拍照。

萬事開頭難,給李光耀拍照後,他就將李光耀的照片附在了函件裏麵,又向一些名人發了函,這回他得到了一些人的允許,於是他的攝影計劃開始能進行了。當然其中也不是都很順利,為了給以色列總理拉賓拍照,他連續幾年鍥而不舍地給拉賓寫信,拉賓回信了,寄來一張親筆簽名的近照,但拒絕了他的要求。

但鄧偉並沒有放棄,他繼續寫信給拉賓,說那張照片拍得並不好,他能夠拍得更好,就這樣曆經四年,終於感動了拉賓,為拉賓拍攝了照片。就這樣一個看似天方夜譚的故事,經過他的不懈努力,終於辦成了。整件事耗資300多萬元人民幣,全是靠他自己省吃儉用打工賺來的。為了準備這些攝影,深入了解他的拍攝對像,以拍出他們的個性與神韻,他寫的筆記就有二十多本,用他的話說,每一次攝影都是一個故事,都可以寫一本書。

張藝謀對鄧偉做了一個精彩的總結,形容他讀書時做事就一根筋,也隻有他這樣一根筋的人才能辦成這樣的事。

人有時真的就是要一根筋,這樣常常能使我們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鄧偉的例子就是明證。記者曾問鄧偉:“你做這件事,沒有名,沒有利,當電影攝影師多好,你後悔嗎?”鄧偉回答:“我不拍電影會有其他人拍,但這件事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不後悔。”

曾經有段時間醫院誤診他得了癌症,他卻說:“我已經做了一件我一生中想做的事,我死而無憾。”

我們活到現在,我們做過一件我們真正想做的事嗎?我們做事往往隻是為了生存,隻是為了利益,但從沒有真正做過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多麼可悲呀!

每一種思想,隻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加以貫徹,遲早都會夢想成真。

要點:

每一種思想,隻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撓地加以貫徹,遲早都會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