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人生命運的法則:積極主動。
這裏,我將用錘子砸開包裹你生命的石塊,也許濺起的火花會灼傷你,但它能解放你的生命力。
小時候我曾想:要是有上帝,他應該讓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我們是上帝的子民,上帝當然寵愛我們,給我們一切我們所想要的。但如果獲得是這樣簡單容易,那我們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我們又怎麼會珍惜我們的所得呢?所以仁慈的上帝隻給了我們獲得這種需求的力量,並將它隱藏在我們內心。關鍵是我們要懂得這種力量的存在,要盡力發掘出來,用它去獲得我們的需求。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尋找到或者說挖掘出這種力量,以至於我們都平庸了。其實正是由於有這種力量的存在,無數英雄才向他們的人生挑戰,並用它鑄就了輝煌。
一、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有這樣一句格言: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這句話被提得太多,以至於大家都麻木了,不能體會它的重要性。實際上越是經久不息被幾代人推崇的東西,就越是重要的。比如人參、靈芝,幾千年來被人們尊為聖品,現在它也仍然是難得的補品。反觀近幾年社會上大力宣揚的一些新型補品、營養品,雖然流行一時,但又有多少能持續四五年呢?所以凡是優秀的東西就一定是久經考驗,被幾代人認可的東西。因此我並不追逐時髦,總是喜歡從古老的、普通的真理中,去尋找出它的現實意義。古老的、普通的雖然意味著簡單,但往往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真理。
記得曾去一位在深圳打工的親戚那裏玩,兩人聊起天來,他感慨萬千:“每次聽潘美辰唱的《想要有個家》時,我都會淚流滿麵。多想像一個正常人那樣成家立業過上穩定的生活,但三十好幾了,還要在異鄉飄泊,不說立業,連成家的願望都無法實現。”
我笑他是一個結婚狂。其實成家的要求對一般人而言都不算高,但對於他卻是困難重重。他屬於白領打工一族,月收入3000元左右,在內地這屬於高收入,但深圳的高消費和年輕人多姿多彩的生活,這種收入隻能基本算夠用,很難再有結餘。轉眼間他來深圳已有七八年,年齡也不小了,開始有了成家的壓力。但在何處成家呢?在深圳?沒有深圳戶口,不穩定的工作收入,住房的壓力,好像不現實;而且在來深圳前,他父親就笑話他不要還沒立業就帶著一個姑娘大著肚子回家靠家裏養活。但回家鄉一時又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也不可能拿到這麼高的工資。於是留不是走也不是,高不成低不就,進退兩難,談起來就愁緒滿懷,看不到生活的前景。
但這能怪誰呢?
每一個初來深圳之人,都懷抱著一番理想,於是痛下決心要學好英文。我初來深圳時,也曾立誌要學好英文,但堅持不到幾個月,就由於枯燥乏味,終於放棄。而他和一個夥伴同時來深圳打工,他懷揣大學房地產專業畢業文憑,同伴隻有高中文化。開始兩人都有共同的想法,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地方,要立足就必須學好外語,於是兩人都開始了學習,但有大學文憑的他最終沒能堅持下去,於是現在30好幾了還在到處打工,為生存奔忙;但他的同伴,卻始終堅持每天自學兩三個小時,為了學好英語,他還專門應聘去了當時深圳唯一的五星級酒店——蛇口的南海酒店做服務員,為的是能多與老外接觸練習口語,就這樣,兩年後他的英語口語就有了一定的成就,適逢阿莫科石油公司招倉管員,他幹過倉管工作,又能用英文交談,於是順理成章地被聘用,一年後就被提為倉管經理,月收入1萬多元,後來在深圳買了房,成了家,現在30多歲又去美國自費留學讀本科。兩人完全不同的際遇,不同的結局,正在於是否主動努力,是否堅持不懈有關。
初來深圳時,我曾多次告誡他,來深圳不能求享受,要努力奮鬥混一個出身,起碼現階段不能圖享受,否則就失去了來深圳的意義。開始他聽我講時還會很振奮,但時間一長就淡忘了。因為他沒有危機感,他的收入使他可以過上較舒適的生活,於是惰性增長,以至來深七八年都無所作為。
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現時的感慨就正應了這句話。這一切不都怪他自己嗎?
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負完全責任,你現在的處境正是你自己造成的。現在生活不得意,人生不快樂,你不要抱怨,要抱怨就抱怨你自己,為什麼不主動努力呢?難道你身邊沒有比你起點還低但最終取得成功的人嗎?與他們比較一下,難道你不應該抱怨自己嗎?上天是公平的,隻有付出才能有回報,你隻有艱辛地努力了,才能最終享受人生。
成功的確困難,但不成功你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沒有成功你就不會有好的回報,生存的壓力就會圍繞著你,你每天就會為無數的繁瑣小事煩惱,會為飯碗煩惱,會為每天的菜價煩惱,會為尋找伴侶煩惱,會為孩子的前途煩惱。如果你每天深陷其中,你就會被這些煩惱所困擾、所支配;但如果你從中跳出來,眼界更高一點,你就會發現,隻要你成功了,這些煩惱也就迎刃而解了。家務事可以找保姆,菜價漲跌也就那麼幾毛錢,不屑一顧。不是說比爾·蓋茨見到地上有100英鎊也不會彎腰撿嗎。因為他撿這100英鎊所耗的短短幾秒鍾時間,對他而言可以賺上千英鎊。
成功很難,但不成功更難。成功的難是幹大事的困難;而不成功的難,則是應付瑣碎生活小事的困難,那麼,你更願意麵對哪一種困難呢?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戰鬥,假如你因為膽怯、懶散而害怕人生的戰鬥,拒絕人生的戰鬥,隨波逐流。其實這是沒有用的,你還會因為生存壓力,生活需要,自然地逼迫你參加人生戰鬥,結果當你被動地接受這場戰鬥時,你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戰敗者。你還不如主動出擊,選擇有利於你的人生戰場,去打一場真正的你選擇的人生戰爭,去爭取勝利。
據說在深山裏麵住著一位智慧老人,他能預測未來。幾個調皮的小孩就想戲弄一下這位老人。他們抓著一隻鳥去到老人那裏,問老人:“你不是能預知未來嗎?請問我手上的這隻鳥是死的,還是活的?”
老人回答:“如果我說這隻鳥是死的,你手一鬆,這隻鳥就會飛掉;如果我說這隻鳥是活的,你就會將它掐死。這隻鳥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上。”
這隻鳥的命運就是我們人生的命運,它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有人問我:相不相信命運?我說相信命運。我相信自己能創造命運。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們的人生是失敗還是成功,是默默無聞還是光彩顯赫,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尼采曾這樣告誡我們:那些受苦受難,孤寂無援,飽嚐淩辱的人,不要被妄自菲薄、自慚形穢、頹唐壓得抬不起頭,你們唯一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力量。
提到深圳,很多人認為深圳的發展是占了地理位置,有政策優勢。我不否認,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深圳的地理位置、政策優勢,吸引了一大批熱血之士,正是他們創造了深圳的奇跡。
我曾刻意接觸了幾十位白手起家的巨富,雖然他們從事的行業及方法、手段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吃苦耐勞,堅忍不拔,頑強向上的精神。他們每個人都有一段艱辛的往事,有一段常人無法忍受的吃苦、忍耐、奮進的曆史。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之所以能從中表現出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為他們有著強烈的成功欲望,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就像尼采說的:“人怎樣才會獲得強大的力,怎樣才能肩負大任呢?肉體和精神的一切美德和本領,都是不辭勞苦、一點一滴地積攢的。要不辭勞苦、自我克製、目標專一、堅忍不拔地重複同一勞作,吃同樣的苦頭。”
一位學員曾給我講了他的故事。第一天上課他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帶著兩個保鏢,開著一輛奔馳車來的。
“我沒有文化,也沒有專長,但就想來深圳闖闖。由於沒有邊防證,我是藏在‘的士’後箱裏麵混進深圳的。來深圳後,因為找不到工作,我曾三次逃港,但三次都被抓回。你一生中都不會有那種感受。我扣留在羈留所時,已身無分文,那時一顆花生米我都舍不得很快下肚,要使勁地咀嚼,以擠出它的每一滴油來。
“後來我開始幫人賣菜,晚上就睡在攤檔上。我是潮州人,不會講白話,賣荷蘭豆時,我卻大叫著:‘去邊度,去邊度。’(去哪裏?去哪裏?)別人在叫賣著菜,我卻在叫喊著‘去哪裏。’顧客都覺得好笑,但反而過來買我的菜。我賺了一點錢後,就去販賣水果。由於是隨地擺賣,成天都要跟城管的人打遊擊。有時剛辛辛苦苦賺點錢,攢在手裏還沒拿熱,就又被罰沒。特別那一次,我剛進了一批水果,突然天降大雨,水果都被淋濕,又賣不出去,結果全部爛掉,我又成了窮光蛋。後來聽人說西麗湖香港人多,賣香賺錢,我就借了一些錢去賣香。果然生意不錯,我又開始有點錢了。但我不想再做遊擊攤販,想找個門麵。
“我在深圳轉了很多地方,發現僑社(靠近深圳關口的華僑商店)沒有賣水果的,我就去找僑社的老總。我穿著拖鞋,一副寒酸樣,老總一見我,話都沒說一句就叫保安將我趕了出去。第二天,我穿了件像樣點的衣服,又去見老總。當他又要趕我時,我趕緊說:‘我隻講一句話就走。’然後我說:僑社門口沒有賣水果的,有些香港人喜歡大陸的水果,我在門口擺個攤,會吸引香港人來,不管他們買不買東西,起碼會到店裏轉一轉,增添些人氣。老總聽完我的話後,沒有表態。那時老總上下班有小車,我卻騎著自行車。於是第二天,我買了一些水果,租了部的士守在門口。當老總下班回家時,我就叫的士跟上。由於車太多,跟著跟著就跟丟了,但我沒有放棄,隔天又租部的士跟蹤,就這樣直到第四天才終於跟到他家。老總回家上樓時,一扭頭就看見了我,於是對著我一笑,將我讓進了家門。老總告訴我他知道我跟了他幾天,還說在我之前找他的人有幾十個,但沒有一個像我這樣有恒心。並當場決定叫我明天就去。
“我終於有了固定的銷售點,水果生意也很好。一年後,有位老頭找我說香港人喜歡中藥,賣中藥更好。我不懂中藥,就和老頭合夥賣中藥。這樣生意越做越大。後來上步食街開業,我有了本錢,也抓住了這次機會,在裏麵開了間餐廳。深圳人都知道上步食街的生意紅透全深圳,我當然也就賺到了錢。現在我名下還有房地產公司、實業公司……”
隨後他告訴我,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感覺自己沒有文化,很難將公司發展壯大,所以想學點東西,結交一些有知識的朋友。
我看著其貌不揚的他,直到現在他還像一個暴發的農民,瘦小的身上穿著一套專為“鬼佬”做的肥大的名牌西服,細細的腕上戴著一塊大大的勞力士金表。如果不了解他,我會覺得他很俗氣,很可笑。但現在我從他那拙劣的外表所包裹的一顆不算高雅的心裏,卻發現了一股強烈向上的衝勁。
一個沒有文化,看上去似乎素質也很低的人,通過自己艱辛的努力,主宰了自己的命運。但我們還有更多的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表現出較高的素質,卻仍然要為生活奔忙,命運被別人主宰。
不主宰自己的命運,就要被別人主宰,而要主宰自己的命運就是要靠努力,靠奮鬥。現在大家都說:有文化的沒錢,沒文化的有錢。我一直想探究文化是否製約了賺錢。文化並不製約賺錢,隻是文化在一些人身上產生了副作用,使他們愛麵子、講虛榮,不願做低賤的事,不能吃苦中苦了。
成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古人早就說過:要以苦作舟。吃常人難以吃的苦,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這才是成大器的途徑。實際上在每個光彩顯赫的人的後麵都有一部辛酸的血淚史。隻是他們成功的光環籠罩了一切,使你看不到背後的陰影。眾人隻知道羨慕、景仰他們,卻不知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說不定讓你按他們的經曆重新來一次,你還不願意呢。
當英國著名元帥勒菲弗的一位朋友稱讚他的財產和好運時,元帥回答說:“你是嫉妒我嗎?你完全可以以一個比我更便宜的代價得到我的這些財富。到院子裏去:我拿一支手槍,在30步開外,向你打20槍,如果我不能打死你,那麼,我所有的財產都歸你……怎麼樣?你不願意?很好,那麼,請記住,我是在槍林彈雨中,在出生入死中才達到你現在所發現的這種成功狀態的。我起碼冒過在更近的距離內被敵人射殺1刪次以上的危險。”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很劃算,寫了一本暢銷書,就像在銀行裏開了一個活期存折。其實人們隻注意到我寫書後的收獲,卻不知道我為了辦班、講座、寫書所付出的代價。實際上又有哪一個成功者,沒有付出過代價呢?
當然有些人的成功是輕而易舉的,但多數人的成功卻曆經磨難。前一類人的成功是沒有後勁的,後一類人的成功才是持久的。因為他們的成功不僅成功在事業上,更重要的是成功在“人”上——入得到了鍛煉。更何況容易得到的東西是沒有什麼滋味的,經過艱苦努力的獲得,才有一種沁心的快慰。
想如果人人事事順遂,不勞即獲,要啥有啥,遍地都是黃金、鮮花、美味佳肴,伸手即來,張口就得,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勞作,那這個世界多乏味啊,也許最後人人都變成了瘋子。
所以孟子早就說了: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們國家最虧的一代,是現在那些四五十歲的人,所有的不幸都被他們趕上了。長身體的時候是三年自然災害,讀書時要上山下鄉,結婚時又趕上計劃生育,40多歲青春已逝時又遇到下崗,真是生不逢時。於是很多人正當年富力強的中年時,卻僅僅隻是“洗了睡”,一天一天地打發著時光。
他們的不幸社會有責任,但他們自身也有責任。
中央電視台曾播出了一個蘆薈大王的故事。
那是一位中年的下崗女工,丈夫棄她而去,她獨自帶著女兒,完全沒有生活來源。一次偶然在電視中聽說蘆薈對美容、治病都有奇效,於是決定種蘆薈。
她向父母借了一筆錢,帶著女兒,去偏僻的鄉下,承包了一片土地。一位完全不懂農活的中年婦女要種蘆薈,困難可想而知。由於沒有多少錢,無法請勞工,一切苦活、累活都要自己幹。挑土、擔水、施肥,僅僅為了挖一條水渠,一個強壯的男子漢都會累趴下的體力活,她一個婦道人家硬是咬牙挺了下來。
但辛苦並不一定就有回報,由於完全不懂蘆薈的習性,種的蘆薈生長得不好。於是,她又開始學習農業知識,去很遠的地方請教專家。就這樣白天辛苦,晚上還要照顧女兒,女兒睡了,她還不能睡,還要挑燈夜戰,補習農業知識。一位在北京長大嬌生慣養的女性,在電視中見到她時,已完全像一個村婦,黝黑的皮膚,健壯的身體,這正是她幾年辛苦的見證。
她談到艱辛處時,眼淚都止不住往下掉。有一次家裏燈壞了,她和女兒搭著凳子往上爬,女兒在下麵扶著,她在上麵換,但怎麼都不夠高,女兒怕摔了母親,母親怕摔下來砸了女兒,無奈之下,母女倆抱頭痛哭。最後還是鄰居大叔聽到哭聲,過來幫忙換了。
我第一次在聽成功人士的事跡時,是從頭至尾眼裏含著淚的。她現在種植的蘆薈有幾十萬株,價值數百萬元,是名副其實的蘆薈大王,但我仍然為她的經曆而心酸。
環境的確重要,但命運如何,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自己。下崗是一件痛苦的事,但隻要處理得好,也許會成為人生的轉機。中年人有家有室,在家庭生活的溫馨中,漸漸磨滅了鬥誌,這時突然下崗,往往不知所措,實際上事已至此,何不重新振作起來,隻當是人生的重新開始,再來一次奮鬥,雖然年齡稍大,但卻比年輕人更有經驗。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你失敗,隻是因為你自身努力不夠;你成功,也隻是因為你努力了。
以前見到乞丐時,我總是不能理解:人怎麼可以不要尊嚴,怎麼可以放棄生命中那神聖的可以改變命運的力量,而去做一個寄生蟲?
後來我反視自己,我不也是一個乞丐嗎?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乞丐,命運的乞丐。
我們總是順從環境,順從命運,從沒想過努力,從沒想過奮鬥,或者也曾想過,但最終卻屈服在環境和命運麵前,成為命運的羔羊。我們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總是乞討命運的好安排,這與乞丐何異?這是精神上的“乞丐”。
人們貪圖享受,不去力求改變,卻又乞盼命運的眷顧。人們隻是在乞討,卻不懂得索取、創造。命運並沒有好心腸,它不會施舍弱者,你隻有發奮努力,去征服它,主宰它,它才會聽命於你。
女人最憎恨什麼人呢?——鐵屑向磁石說:“我最憎恨你,因為你吸引,而力又不強,不夠吸引我依附你。”
古龍也說:女人就像一隻鹿,總在你麵前跳來跳去,但隻有勇敢者才能握住它的犄角。
這個女人其實就是我們的命運。
大部分人都被生活控製,而不是控製生活。
其實衡量一個社會的優越與否,我覺得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看這個社會能不能讓更多的人通過個人努力而掌握自己的命運。
很久很久以前,有隻老鷹下的蛋被大風刮進了雞窩,老母雞將這隻蛋和其他的雞蛋一起孵化了出來,從此小鷹在雞群中開始了生活。由於生長在雞群中,小鷹不僅走路像雞,連叫聲也像雞,但眾小雞還是嘲笑它:你看你長得多麼難看,脖子細細的,腿長長的。小鷹自己也覺得很自卑,它隻夢想著有朝一日能飛上籬笆,像隻公雞一樣啼鳴。
一天它獨自外出,不小心迷了路。這時飛來了一隻老鷹。小鷹惶恐地問:“你是誰?”
“我是老鷹。”老鷹問:“你是誰?”
小鷹回答:“我是雞。”
老鷹說:“不,你不是雞。你是一隻鷹。”
小鷹說:“我真的是隻雞,我在雞群裏長大的。”
老鷹說:“你看你和我長得多像,我們有同樣的長腿,有同樣的細脖子。你是一隻鷹。你應該像我一樣的飛翔。”
從此小鷹開始了向老鷹學習飛翔,終於有一天小鷹飛上了藍天。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隻掉落在雞群裏的鷹,如果你不飛向藍天,其他的雞還會嘲笑你是隻最醜陋的小雞,你應該振翅飛向藍天,那才是你真正的歸宿。
要點: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二、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那我們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呢?我覺得掌控人生命運的法則就在於四個字——積極主動。也就是思想上積極,行動上主動。
美國文學家梭羅說:“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的價值。”
●積極的思想
一個人的成長不在於經驗和知識,更重要的在於他是否有正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
——哈佛校訓
人生中最小的差別是一念之差,但卻可以導致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差別——成功與失敗。決定你人生的正是你的人生態度。
我們的人生不受製於所遭遇的環境,乃受製於我們所抱持的態度。我們無法完全控製人生中將要發生的每件事,但卻可決定要怎樣去想、去相信、去感受和去麵對,當我們決定了要如何去麵對時,也就注定了我們會有怎樣的人生。當你用積極的思想去麵對人生中的遭遇時,你就會有積極的行動,也就可能得到積極的結果;而你用消極的思想去麵對人生中的遭遇時,你就隻會有消極的行動,從而得到消極的結果。
愛迪生發明燈泡時,實驗了上萬種材料做燈絲才最終成功。別人問他:“你怎麼能做到在失敗了9999次後,還能堅持下去呢?”愛迪生回答:“我沒有失敗9999次,我隻是發現了有9999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美國總統羅斯福少年時代是一個花花公子,但一次遊泳時,受了寒,引發了小兒麻痹症,從此雙腿不能動了。當時羅斯福的心裏充滿了悲觀和恐懼,他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就這樣完了。但是,最後他決定用積極的思想去麵對,不向所遭遇的逆境屈服,決心要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卓越的人。他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最後他當選了美國總統,並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還有前不久被以色列人定點清除的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他14歲踢足球時就受傷致殘,導致終生隻能在輪椅上生活,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他仍然堅持自學,並考上了大學。其後他又用他的伊斯蘭思想去鼓舞大家,並創立了能影響全世界的哈馬斯組織。
在上個月我看了係列電視節目《超級訪問》中訪問桑蘭的那一集。桑蘭曾是國家女子體操隊隊員,在參加紐約友好運動會時,不幸摔傷致殘,頸部以下失去了知覺。《超級訪問》是以擅於賺取被訪人的眼淚而著稱的,’但在那一整集的節目中,桑蘭始終都是一副笑臉,她的笑聲清脆而爽朗,極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