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逢國慶賈氏增爵祿 沐皇恩元妃再省親(3 / 3)

到了丹墀,方才落轎。

先來的四位昭容早在兩旁伺候,攙了元妃下轎,進了正殿居中坐下。隻見賈赦、賈政自月台下走了上來,才要行國禮,昭容忙諭曰:\"免。\"賈赦、賈政二人退下。隨後就是賈珍、賈璉、寶玉、賈環、賈蓉、賈蘭上來,行過了禮退下。便是賈母、賈夫人、薛姨媽、邢、王二夫人走了上來,昭容忙又諭曰:\"免。\"元妃忙站起身來,讓賈母諸人進了正殿,列坐兩旁。

隨後乃是尤氏領了紈、鳳、釵、黛、迎、探、菱、湘諸姊妹上來,行了國禮,俱各侍立兩旁。須臾,鼓樂齊鳴,笙簫並奏。

獻過了三道茶,元妃便起身入內室,脫去了宮衣,換了常服,命昭容出來吩咐預備竹椅顯轎五頂。自己坐了一頂,遂命賈母、賈夫人、薛姨媽、邢、王二夫人都坐了竹轎。其餘尤氏以下諸人,俱皆隨行,先到賈母上房,進內欲行家禮,賈母暨眾位夫人俱各跪止之,然後就坐。賈母以下諸人,俱挨次兒坐下。

元妃先向賈母、賈夫人道:\"我們自從在太虛幻境一別,倏然一年有餘了。幸喜林姑老爺補授京都的城隍,不然我們娘兒們也就不能再見麵兒了。\"賈夫人道:\"這都是主上的聖德如天,才有這樣亙古未聞的奇事。我們也是托賴著娘娘的洪福,才能享受人間的香火呢。\"元妃又向薛姨媽道:\"姨媽怎麼也露了老了,想是家務過於操勞的緣故?\"薛姨媽道:\"外臣托賴娘娘的福,家裏還有碗飯吃。隻是兒子不知好歹,未免家事瑣碎,不得不自己操一番心。\"元妃聽了,又向邢、王二夫人道:二位太太的臉麵兒,也不像我上次來的那個樣兒了,也總是為我們姊妹們生生死死受了許多熬煎之故。\"王夫人聽,滿眼流淚,早已哽噎的說不出話來了。元妃也擦淚道:\"太太從此也要把心放寬些。這如今我們托賴著上天的保佑都回了生,主子的天恩看待的很重,太太也很該放心的了。至於寶玉,蒙主子的天恩賞了翰林,雖說是看椒房的分上,到底也是他的學問到得去,才有這樣的恩典呢。太太也就不必再操心他了。蘭哥兒也是很有出息的孩子,更不用太太操心。至於別的家務,全交給他們妯娌們辦去就是了。\"王夫人試淚道:\"娘娘隻管放心,唯願娘娘福履安康,我們就托賴著受了福了。\"正說時,隻見昭容進來稟道:\"外臣賈赦、賈政率領子侄請安叩見,在外候旨。\"元妃道,\"我來省親,原該我去見才是。你們仍舊預備下竹轎,我和二位太太一同到上房裏去。鳳丫頭呢?\"鳳姐聽了,連忙走了過來。元妃問道:\"過會子你們在那裏擺酒席呢?\"鳳姐答道:\"酒席都擺在凸碧堂伺候著呢。那裏地勢高,看月亮瞧的真切些。\"元妃道:\"很好。如今的酒席不可照上年之例,不論國禮,不演戲文。隻在凸碧堂居中放一張大團圓桌子,我和老太太、姑太太、姨太太、二位太太坐。我還沒得和你們姊妹們說說話兒呢,兩旁再擺幾張桌子,你們姊妹們也都坐下,不必站著伺候。再者你們有了小孩子兒的人,都把孩子抱來我看看。你就照著我吩咐的辦去罷。

辦妥了,先把老太太、姑太太們讓過去坐。我到太太上房和老爺們並他們弟兄們也說說話去。到了時候,你差人來請就是了。\"元妃吩咐已畢,便同邢、王二夫人坐了竹轎,到前邊上房去了。

這裏賈母、賈夫人、薛姨媽仍舊坐了竹轎,眾姊妹在後相隨,一齊先到了凸碧堂來。隻見前麵搭一架翠歌台,十分華麗。

台上伺候著八個女檔子,都是十三四歲的女孩兒,豐姿韶秀,態度嫣然。中間桌上擺著樂器。鳳姐回去了賈母,便遵著元妃的口旨,中間放了大團圓桌子,兩邊又擺了四桌,其餘的看席俱擺在兩廊廡下,以備貴妃賞賜克食。又派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在議事廳款待眾昭容。林之孝、賴大在榮禧堂的外書房款待眾太監。諸事料理停妥,紈、鳳、釵、黛四人,親自到王夫人上房門口來請,昭容稟了進去。

不多一時,隻見元妃同邢、王二夫人仍舊坐了竹轎出來。

賈赦、賈政率領珍、璉、寶、環等都送了出來。元妃在前,邢、王在後,都向大觀園而來。紈、鳳、釵、黛見了,便隨在元妃的兩旁幫著轎行走。元妃見了,先向李紈道:\"珠兄弟跟林姑老爺到任,你們夫婦倆也見了一見沒有?\"李紈道:\"托娘娘的洪福,雖說能夠常見,到底陰陽殊途,雖見猶不見也。\"元妃聽了,歎息道:\"我們回生的人也不少,偏他又不在這個數內,這也是有一個定數的,非人力所能強也。\"又向鳳姐道:\"人家回了生,都恭了喜,生了孩子,你到底也有喜信兒沒有?\"鳳姐笑道:\"兒女都有個分定,我那裏有娘娘和林妹妹的福氣大呢。\"李紈笑道:\"我聽見平兒說,你也有點因兒了。你就老老實實的說罷了,怎麼在娘娘麵前又混撇起清來了。\"鳳姐笑啐道:\"可知道是不是呢,你們就混聲張起來了。\"招的元妃笑道:\"你們妯娌們倒很熱鬧,可憐我在宮裏成日家規規矩矩的,實在拘束的受不得了,可和誰去說個趣話兒呢。\"說畢,又向釵、黛二人笑道:\"林妹妹,我才剛兒和寶玉說來,咱們這一回生,雖說是上天垂憫,到底仰賴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鼎力。木本水源,必該思所以報。我已奏明了聖上,在我應得的分例項下,動支帑銀二千兩,就在城隍廟旁邊另建一廟,塑像供奉,即以甄士隱配享,名曰’三賢祠’。廟成之後,再求主上錫封號。倘這二十千兩帑項不夠,你們受了恩的人,也再大家布施些兒,你們倆人說好不好?\"釵、黛二人聽了,齊聲道:\"娘娘想的很周到,情真理當,我們也把這件事疏忽了。\"一路說說笑笑早到了凸碧堂的跟前。邢、王二夫人早從岔道繞來,隨著賈母等早都一字兒排班等候。元妃下了轎,釵、黛二人攙著上了凸碧堂,向賈母道:\"老太太和姑太太,咱們娘兒們這如今是兩世的團圓了。我如今奉旨省親,原是為盡家庭之樂,況且老太太、姑太太已是神人了,就是朝廷家也要尊敬神靈的。老太太再要講行國禮,這就不像骨肉團圓的歡慶了。

\"賈母笑道:\"我已經遵娘娘的口旨,把酒席都擺定在這裏,以後再不敢行國禮了。\"元妃聽了,乃命鳳姐將正中的羅漢椅挪開,留下居中一隙,兩邊圍上六張方椅。元妃坐了東邊的首座,賈母坐了西邊的首座。東邊二座是賈夫人,三座是邢夫人。

西邊二座是薛姨媽,三座是王夫人。中間也留一隙,好聽女檔子唱曲。

台上奏起細樂來。尤氏領了紈、鳳、釵、黛親自執壺把盞,遞酒放箸畢,這才同著菱、湘、迎、探眾姊妹們一齊上來行禮,謝過了坐,各按賓主長幼的次序兒,分坐了兩旁的四席。女檔子上來磕了頭,一齊彈唱起來。

元妃向賈母笑道:\"我看這園中景色,收拾的十分幽雅。

趁著月色,真是一片琉璃,大有太虛幻境的光景,比上次輝金塗碧強多了。瞧著教人心曠神怡。\"賈母道:\"這都是仰體娘娘體恤之意,不敢糜費的緣故。\"元妃道:\"如今家裏原比不得先了,這才是呢。\"又向湘雲道:\"史大妹妹,我上次省親,你怎麼沒有來呢?\"湘雲忙站起來答道:\"那年娘娘省親,我的歲數還小,嬸娘怕我不懂規矩,不敢教我來。\"元妃笑道:\"自己姊妹們裏頭,這也太多心了。\"又向香菱道:\"菱姑娘,你的小孩兒可好嗎?\"香菱也站起來答道:\"托賴娘娘的洪福,很乖。花兒也出了。\"元妃又道:\"尤三姑娘今兒聽見我來了,他怎麼也不來見一見呢?\"香菱道:\"他也是上月生了孩子了,還沒滿月呢。\"元妃又向巧姐道:\"我們巧姑娘也出了嫁了,你女婿念的書怎麼樣?\"巧姐站起來答道:\"托娘娘的福,他倒也愛念書,能夠下小場了。\"元妃點點頭兒。又向探春道:\"三姑娘,三姑爺如今作什麼呢?\"探春站起來笑道:\"不能念書,將來不過考武罷了。\"元妃笑道:\"朝廷家文武並用,也是好的。\"又向迎春道:\"才剛兒我聽見大娘說,二姑爺被大士、真人洗了腸肚,如今通好了,這也是一件奇事。\"迎春紅了臉,站起來笑道:\"這也是托娘娘的洪福,如今果然通好了。\"元妃道:\"他如今是個什麼官兒?\"迎春道:\"世襲指揮使。\"元妃道:\"這個官兒不大,每月的俸廉夠過嗎?\"迎春道:\"原先胡化濫用,原是不夠過的。自從洗了腸肚,如今也很知道過日子的艱難了。\"元妃笑道:\"這也奇怪極了。怎麼不見四姑娘呢?\"尤氏忙站起來答道:\"四姑娘悟道的心誠,不肯改換妝束,不好在這裏見娘娘。過會子娘娘到櫳翠庵拈香時,他在那裏伺候叩見呢。\"元妃聽了,歎道:\"這是怎麼說呢,罷了,這也是他個人的誌氣,由著他去罷了。大侄兒媳婦回了生,也沒個什麼喜信兒嗎?\"秦氏聽了,無言無對,隻得站起來抿著嘴兒笑。

尤氏道:\"他原先就有個月水不調的病兒,如今回了生,誰知道還是照舊呢。續娶的媳婦倒養了孩子了。\"元妃道:\"這樣說起來,你也是有了孫子的人了。\"尤氏笑道:\"都是托賴著娘娘的福。\"元妃又向寶琴、岫煙道:\"你們姊妹倆我今兒是頭一遭才見,我聽見說你們倆人做的詩很好。今兒是中秋節,又是我回來省親,也不可無詩以紀其事。過會子我先做一首,你們會作詩的也都作一首,我也領教領教。\"寶琴、岫煙一齊站起來,笑道:\"願求娘娘賜教。\"賈母聽了笑道:\"既是娘娘高興要做詩,把寶玉也叫進來,教他遊廊底下也作一首。\"元妃笑道:\"我也正要試試他的學業比先何如。\"賈母聽了,便命人去叫寶玉。

須臾,女檔子唱畢,元妃命賞製錢八十千文。八個女檔子磕頭謝過了賞,元妃便命人取了文房四寶來,昭容研默,鋪了花箋元妃提起筆來,無多思索,即一揮而就,命昭容送到兩邊席上來。釵、黛、菱、湘等眾姊妹一齊湊來,接到手中,隻見上寫道:久罷深宮鬧掃妝,珠冠霞帔又焜煌。

新膏乍沐身何幸,舊地重來意轉傷。

一脈情偏憐姊妹,再生恩欲報爹娘。

願將今夜團圓酒,代奉椿萱壽北堂。

眾人看畢,一齊上來稱賀道:\"娘娘天縱之才,非臣妹等所能仰企於萬一。\"元妃笑道:’我這首詩,也算不得好,不過自雲其所雲而已。眾姊妹不必過謙,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此時寶玉也到了,忙忙的也看了一遍,即命人去取筆硯。元妃笑道:\"你們也不必拘泥定要和韻,各抒所見,隨便用韻也使得的。\"眾人聽了,一齊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