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六禮告成巧姐出閨 十月孕足平兒生子(2 / 3)

邢、王二夫人先與封氏奶奶見過了禮,又與薛姨媽、香菱道了喜。李紈、寶釵等挨次兒都行過了禮,大家依序就坐。丫環捧上茶來。茶罷,邢、王二夫人先將黛玉到廟,以及平兒等不能來的緣故,告訴了薛姨媽,便和封氏奶奶彼此敘了一會子一往的事情。香菱又抱上小孩兒來,大家輪流抱了,逗著玩笑了會子。薛姨媽便吩咐先擺幾樣果子,燙了酒來喝著。一麵將打八角鼓兒的女檔子,並說書的女先兒都叫上來。請安已畢,安排桌椅,鋪了紅氈,便琵琶弦索笛管笙簫的熱鬧起來,直唱到定更時分方罷。

大家散坐吃茶。隻聽有人進來稟道:\"賈老太太、林姑太太來了!\"這裏大家聽了,一齊起身迎了出來。早見鮑二家的攙了賈母、司棋攙了賈夫人下轎走了進來,後麵乃是寶玉攙著黛玉,二人緊緊相隨。一見眾人迎了出來,黛玉忙向寶玉丟了個眼色,寶玉會了意,忙鬆了手,低聲道:\"你好生走,看仔細絆倒了,我到書房裏去罷。\"說畢,遂向書房去了。

這裏賈母見了薛姨媽,笑道:\"我道喜來遲了。那一位是我們的神仙新親家母?\"隻見封氏奶奶走了過來,笑道:\"老太太可好,你老人家才是真正的老神仙呢!我那裏敢當你老人家這樣稱呼。\"於是,拉了賈母的手,同進了上房。大家彼此對要行禮,謙讓了會子。隻見上麵炕上的酒席,早已擺停當了。

正中的炕上是首席,便讓賈母、賈夫人坐。東邊一席,便讓邢、王二夫人坐。西邊一席,便對封氏奶奶和劉姥姥坐,薛姨媽下邊相陪。橫炕上也擺了三席:首席是惜春和尤氏、尤三姐坐,陪的是寶琴。二席是李紈、尤二姐、秦可卿坐,陪的是香菱。

三席是湘雲、寶釵、黛玉,陪的是岫煙。丫環們先送上茶來,然後斟上酒來。

賈母擎杯向封氏奶奶道:\"親家太太,你這些年在那裏住著來,怎麼認著我們親家公了?\"封氏奶奶笑道:\"我的老太太,說起來教你老人家笑話。我們當日,原是在蘇州閶門內仁清巷居住著來。女兒五歲上,因上元看燈,被人拐去。後來隔壁葫蘆廟失火,延燒了我們的家產。我們夫婦無奈,隻得投奔到常州我娘家,住了幾年。後來因為過不來日子,我們當家的就跟著和尚、道士出家去了。今年我父親又死了,剩下我一個,孤鬼兒似的,又沒一個大錢的過活兒,弄的我沒了法兒,罷了,尋了死罷。把心一橫,才要上吊呢,我們當家的就回來了。告訴我說:他如今已修的成了仙了,女孩兒也到了好處了,我把你送到女兒家去罷。說著就把蒲團鋪在院子裏,我們兩口子坐在上頭,他教我把眼睛閉下,我隻覺得耳內呼呼的風響,不過有一頓飯的工夫,就到了這裏城外公館裏了。第二日,女婿就拿車把我接進來了。如今雖然見了女孩兒,隻是我在這裏打攪我們親家太太,我心裏覺著怪不安的。\"賈母道:\"親家太太快別說這樣外道話,自己女孩兒家,比得別處嗎?我們薛姨太太也是最愛親戚的。你昨兒見了你女孩兒,你還認得他的模樣兒麼?\"封氏奶奶笑道:\"五歲上就丟了的,模樣兒那裏還記得呢。這兩天,我留心看他說話、行事的光景兒,還有點子像他小時候的那個樣兒。\"賈母笑道:\"這會子他竟是滿腹的文章了,詩也做的很好。都是我那外孫女兒教的。\"封氏奶奶笑道:\"我昨兒就聽見我女兒說,這位大姑娘是當代第一個才女。

我聽見說他們這一段死生因果,真是千古風流佳話。才剛兒我隻顧和老太太、姑太太說話,竟把這位大姑娘沒得細細的瞻仰瞻仰。\"賈母聽了,指著橫炕上道:\"那第三席上第二位不是他麼!\"薛姨媽道:\"我也疏忽了,林姑娘是跟了老太太來的,怎麼也沒給他擺點心呢。\"忙回過頭去問道:\"姑娘你是後來的,隻怕也餓了。\"誰知湘雲、寶釵、黛玉三人,正把臉兒湊在一處,低言悄語的告訴林公已經應了轉求僧、道替湘雲成全好事的話。薛姨媽一連問了三遍,黛玉隻顧和湘雲說話,並未聽見。薛姨媽笑道:\"噯喲,你們姊妹們成日家耳鬢廝磨的在一塊兒,難道總沒把話說夠,這會子到底交頭接耳唧咕的都是些什麼喲!\"賈母見了笑道:\"哦,是了,我把這件事也忘了。你把他們那一席挪了過來,放在我們的這一席前頭,不但說話兒就近,而且也教甄親家太太瞧瞧他姊妹們。\"薛姨媽聽了,忙命丫頭們過去告訴了寶釵。即刻把這一席連桌子抬了過來,放在正中首席的前頭。湘雲、黛玉、寶釵、岫煙四人分兩麵坐下。

賈母用手指著向封氏道:\"親家太太,你瞧瞧他們姊妹們。

這一個,是我娘家的孫女兒。這一個是我的外孫女兒。這一個是我們薛姨太太的女兒,也是我的孫子媳婦兒。這一位,你自然是認得的了。\"封氏奶奶覷著眼睛將他們四人仔細一看,笑道:\"老太太,怎麼姑娘們就長的一個賽如一個的。這位林大姑娘和我們親家太太的大姑娘,都是給了寶二爺的了。我聽見這位寶二爺也就是個千中選一的個人兒,月下老兒真也再沒有錯配了的。不知道這位史大姑娘給了誰家了?\"賈母道:\"我正要告訴你們他的事情呢。他女婿也是個才貌雙全的人兒,剛隻娶了他半年,女婿就死了。才剛兒他林姐姐到廟裏,為他這件事和林姑老爺商量。也是天緣湊巧,甄親家老爺也來了。林姑老爺就將這件事和他商量,我們這位神仙親家老爺就一力擔承了。因為隱了姓名,難以找魂,虧了還有個行樂圖兒,林姑老爺就教掛在二堂上,把馮淵、秦鍾、崔文瑞、潘又安都教進,又教他們看了模樣兒,到地府裏去找魂。

誰又知道,更巧極了,他們四個人看了都說,這個人不但知道,而且認得,是同崔守備的兒子在一塊兒住過的。因為他隱瞞姓名,閻王那裏無案可稽,沒法兒收留他,隻得把他算作遊魂,隻怕這會子還在關帝廟弄了幾個學生教書呢。姑老爺聽見這個話,就喜歡極了。一麵告訴寶玉,教他明兒把史大姑爺的靈柩先搬到廟裏去。一麵差了秦鍾、崔文瑞到地府去找了魂來。二位仙師一來,就有了指望了。\"眾人聽了賈母之言,無不歡喜。

封氏奶奶便與湘雲道喜。湘雲道:\"這都是姑老爺、甄老伯的大德,我該給姑娘、太太、甄老伯磕頭才是呢。\"王夫人道:\"我的兒,你不用忙,且等姑爺回了生,我把你帶到各處裏燒香磕頭去。\"眾人也都替湘雲道喜。

正在歡笑之際,薛姨媽故意的逗笑兒,向賈夫人、封氏奶奶笑道:\"二位親家太太,我們親家老爺,一位是城隍,一位是神仙,竟有本事把死人會弄活了。你們兩人到底也可憐可憐你親家母麼,怎麼想個法兒,把我們寶丫頭他爹,也替我找了回來呢。\"招的眾人哄堂的大笑起來。急的寶釵紅了臉,埋怨道:\"這個媽媽,你老人家喝上兩盅兒,把什麼話都說出來了。

\"賈夫人笑道:\"我的兒,你不用著急,你媽媽看見你們姊妹們,都是成雙做對的了,他的老興自然也要發作了。甄親家太太,這件事,咱們姊妹倆倒要出點勁兒才是呢。\"說的眾人又都大笑起來。

隻聽劉姥姥笑道:\"姑太太,我也要請教一件事情,死了四十多年的人,也能夠回生不能?\"賈夫人笑道:\"這些事我們回去也還要求教於人的,自己那裏能夠知道呢。你且說說,這個死了四十多年的,到底是個誰呢?\"劉姥姥笑道:\"噯喲,這個姑太太怎麼追根究底的問起來了,除了我老頭子,我還盼誰回生呢。\"封氏奶奶道:\"姥姥,你也不必打聽能不能,你隻打聽我們親家太太的事辦成了,你的事也就成了。\"眾人聽了,又都笑起來。

賈母道:\"姥姥你前兒說,你是個鄉下人兒,輕容易不能進城,今兒又是那一陣風兒把你刮進城來了?\"劉姥姥笑道:\"我原是不能進城的。因為你們周親家奶奶,煩我進城到府上見見姑太太,說他們九月裏就要娶巧姑娘過門呢。誰知道走到半路兒上,這裏的姑太太,又差人拿車接我去了。\"賈母聽了,忙問王夫人道:\"巧姐今年十幾歲了?\"王夫人答道:\"今年十五歲了。論起歲數來,給人家作媳婦還小呢。\"賈母道:\"我們既給了人家,就該由著人家才是呢。終久總是要教人家娶的,咱們能夠留一輩子嗎?十五歲也不算很小了,我當日就是十五歲上到咱們家來的。但不知針線活計、嫁妝都有了沒有?\"王夫人道:\"我們平兒真是個好的。自從巧姐給了周家以後,他就成日家鬧針鬧線的。如今樣樣兒都弄全了,其餘的木器東西,隻要有錢,也沒有什麼難辦處。昨兒因為劉姥姥差人送了個信兒,所以今兒鳳丫頭和巧姐都沒來呢。\"劉姥姥聽了忙道:\"既是老太太金口玉言的許了,想來姑老爺、姑太太也再沒有什麼說的了,我明兒也就不必再到府上去了,趁早兒趕回去,他們家還等回信兒呢。\"賈母道:\"我們兩位太太是沒有什麼說的了,隻不知璉兒和鳳丫頭願意不願意?\"邢夫人道:\"老太太既然應許了,他們還有什麼說的呢。\"賈母聽了道:\"咱們家如今的事業,原不能像先了,有起正經事來,總得在外頭拉扯借貸。知道璉兒如今的把式打得開打不開呢?這一副嫁妝也不是一兩個錢辦得來的。\"黛玉道:\"老太太不用操這一番心,我和寶姐姐的木器、銅器、銀器、錫器用也用不了的,每人拿出一半兒來,也很夠了。\"賈母道:\"很好。既是這樣,他們要娶,就教他們娶罷。不用駁人家的回兒了。我還有一件事要和你們商量,這個晴雯、金釧兒兩個丫頭在太虛幻境服侍了林丫頭一場,如今既然也都跟著回了生,想來這也是一定的個道理,早些給寶玉放在房裏,也就算完了他們的心事了。\"王夫人道:\"我們也久有此心。隻是家裏又有個紫鵑,他原是舊日服侍林姑娘的人,況且又是一個忠心實意的好丫頭。寶丫頭跟前,也有個鶯兒。又不好厚一個薄一個的。若說把這四個丫頭都給了寶玉,又怕老爺說房裏放的人太多了,於寶玉無益,所以有這點子難處。\"賈母道:\"這又怕什麼呢,誰家沒個三妻四妾的,難道都無益了麼。隻把這件事交給寶丫頭、林丫頭兩個人,但要於寶玉無益了,惟他們兩人是問就是了。\"說的寶釵、黛玉不敢答言,相視而笑。賈母又道:\"才剛兒寶玉不是同我們一塊兒來的麼,怎麼這半天沒見他呢?\"薛姨媽忙問道:\"外甥來了麼,怎麼我總沒瞧見他呢?\"賈夫人道:\"隻怕在書房裏和他哥哥們在一塊兒呢罷。\"薛姨媽聽了,忙命丫頭們到書房裏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