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5、成熟果敢柔極生剛(1 / 2)

當你剛開始工作時,往往會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工作起來十分賣力,情緒也十分高漲,總想在領導麵前好好表現。但每天重複的工作會慢慢使自己麻痹,感覺自己簡直像機器人一樣,每天剛剛上班就盼望能早點下班,剛開始的激情早已煙消雲散,一點也感受不到工作的樂趣。很快就會厭倦這份工作,鼓勵自己換個公司,然而,一次次的跳槽卻使自己的工作情緒越來越低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這對以後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那怎麼擺脫這種情況呢?那就是要把自己解脫出來,給自己一點壓力,主動地給自己找點兒難題做,這樣你會感覺活得十分充實。如果能堅持不懈的下去,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會感到快樂,也會一天比一天成熟起來。

人都是有惰性的,在安逸平靜的生活中待久了,就會慢慢習慣這種平穩,逐漸喪失掉本應有的鬥誌。比如在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中,員工人數多,競爭沒有私企激烈,不用擔心沒飯吃,不用去想怎樣創新,怎樣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益,得過且過拿著固定的薪水,這就感受不到太多的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工作自然就沒有什麼激情。所以國營企業改革勢在必行。

如今麵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體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個人都要不斷的學習,增強使命感、危機感,隻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變幻莫測的社會。所以不能有絲毫的懈怠,有必要給自己做點難題,有必要使自己在學習中不斷進步。隻要在工作中有了使命感,每天都要挖空心思把難題做出來,自然就沒有時間“覺得自己像機器人”。解決了一個難題自然就少了一個難題,正是在這種不斷發現難題然後解決難題的情況下,讓我們逐漸成熟起來。

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是在做事的過程中有著更多理性,這種理性會在重大決策和關鍵事件中發揮主導作用。

聯想集團現任總裁兼CEO楊元慶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在經曆過三年的規劃反思、裁員風波之後,楊元慶說:“這三年是我個人收獲最大、成熟最快、成長最快的三年”,而一個企業CEO的開始成熟也同時代表著這家企業正在成熟。

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企業一樣,都應該是有韌性的,是奮進的,聯想集團和楊元慶的不斷成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可以看出:

一、引領企業走向國際

眾所周知,世界上很難再找到一個集會比奧運會這個國際傳播平台更能塑造一個國際品牌了。想當年,韓國三星集團在背負巨額債務的情況下,通過奧運會這個契機衝進世界500強,更何況沒有沉重經濟包袱的聯想集團呢。為什麼不能輕裝上陣。又有何理由不堅決地去做呢?經過多年的謀劃,聯想終於成為國內第一家參與TOP計劃的中國企業的事實,它不僅體現了聯想集團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精氣神,也表現出了聯想集團成熟之後的堅定和果敢。因為雖然有風險,但風險背後更多的是企業走向國際的難得機遇。

二、柔性管理,果斷從事

楊元慶擔綱聯想集團總裁後,非常注重細節的管理,柔性的管理。比如為了讓員工叫他“元慶”而不叫他“楊總”,他竟然一大早親自站在門口讓經過的員工改口。但是,當公司進行業務調整,需要裁員時,卻一點也不手軟,果斷利落,雖然看起來顯得有點殘酷無情。但這是對企業負責,對公司的數萬名員工,對整個聯想集團及其未來發展負責,這需要的是一個高層團隊的真正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