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聊著聊著,突然間他想起了一本國外雜誌刊載有關這位作家近來寫的一篇文章,於是就對作家說:“先生,聽說您有篇作品被譯為英文在國外出版了,是嗎?”作家雖然對他的提問感到有點意外,但明顯的感覺到了他態度的轉變,猛然傾身過來說道:“是的。”“先生,您那種獨特的文體,英語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我也正擔心這點。”接著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著,氣氛也逐漸變得輕鬆,最後那位編輯提到約稿的事,作家竟輕鬆的答應了,連那位編輯也沒有想到竟然這麼容易。
這位嚴肅不輕易許諾的作家,為什麼會為了編輯的一番話,而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呢?那是因為他認為這位編輯並不隻是來要求他寫稿,而且讀演過他的文章,對他的作品十分了解,所以不能隨便地應付。讓對方以為自己對他的事非常清楚,就像那位編輯一樣,在心理上占了優勢,這位編輯避開約稿之事,而恭維起了他的作品,繞開敏感話題,待到時機成熟再挑明第二,在以柔克剛的奇勝謀略的運用中,仍不能忽視以剛克柔的作用。剛這種攻擊的必要素質在先發製人的競爭中,是製勝的重要手段。所謂“威加於敵,其城可拔”、“後如脫兔,敵不及拒”都是在論用剛的作用。
香港船王包玉剛的經營方式是以柔勝剛的典範。銀行家出身的包玉剛認為企業生存的最佳方式是穩健行事,他說,“我的宗旨一向是逐步穩健發展,既不要聳人聽聞的利潤數字,也不要在市場不景氣時,突然有資金周轉不靈的威脅。”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世界租賃業中,“長租”和“散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營方式,散租租金較高,獲利迅速,但遇經濟不景氣時,船租不出去,就要承擔較大風險,因而是適應性較差的“剛性”經營方式。多數船主都把主要業務集中於散租。包玉剛則反其道而行之,堅持長租經營。他從散租業務風行的50年代起,多次頂住散租高額利潤的誘惑,長期堅持長租經營,使包氏船隊安全度過多次經濟衰退和石油危機給航運帶來的威脅。事實證明,長租的租金比散租低得多,但有助於提高企業資信水平,拓寬渠道,從長遠講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
第三,強調以柔克剛,但不能把它絕對化。如果一味輕信所謂“兵強則滅,木強則折”被動等待,寄希望於敵人的放鬆戒備、驕傲輕敵、自我衰亡,就是純粹的書生之見了。要在競爭中取勝,必須依靠在己方的一定物質條件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去以柔克剛、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日本“拉鏈大王”吉田忠雄奉行不戰而勝式的以柔勝剛的經營之道。吉田提出“善的循環”理論,他認為企業必須賺錢,而且多多益善,但是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不應獨自占有,要付出必要的代價和別人分享,以表現出對企業員工、供應商和客戶的公正無私。
他提出利潤三等分法:利潤的1/3讓給消費者,1/3讓給經銷商,1/3留給他自己。他說:“如果我們能替別人的利益著想,我們的事業就會繁榮,我們的事業繁榮了,就會給更多的人帶來利益。”吉田公司用向職工出售股票的辦法向員工讓利,每年公司支付的分紅有一半以上由職工分享。現在,吉田公司的拉鏈在日本市場占有率為90%,在美國占有率45%,在全世界的平均占有率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