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倒行逆施(2 / 2)

滿目猙獰的董卓拍案而起,抽出佩刀冷然道:“你可要試試我寶劍是否鋒利!”

“刷。”

“我的也未嚐不利!”袁紹同樣抽出佩劍,漠然環視左右西涼軍士冷笑連連。

公孫逸心中歎服,不愧是後來雄踞一方的豪傑袁紹,膽略非凡並非常人,能在十年之內雄踞河北,成為東漢末年最強大的地方豪強,在楊逸看來並非巧合。

“事還未定不可輕殺啊!”一邊跪坐的李儒頓時起身,上前勸阻道。

並非李儒與袁紹有久,而是忌憚袁家四世三公,門客滿天下,若是此時斬殺袁紹,恐怕天下反對董卓之豪強甚多,李儒目光長遠,連忙上前阻攔。

“本初,不可!”袁紹叔父太傅袁隗連忙上前,急切連忙示意。

袁紹向在座賓客抱拳一禮,冷然瞪著董卓,轉身快步而去,步出大廳,隱隱有些後怕,袁紹不由加快腳步,一路暢通無阻,很快策馬出城而去。

在場眾臣除公孫逸外,誰也不會想到,十年之內,袁紹會帶甲十餘萬雄踞河北,成為天下豪強之冠。

看著袁紹離開,楊逸心中依然難平,若是剛才稍有提點,恐怕即便董卓不殺袁紹,也會將其圈禁起來,也許解決了將來河北之地最大的敵人,但也會讓酸棗會盟無疾而終。

芸芸事端,稍許的改變,很有可能改變曆史的走向,楊逸最終還是選擇了放袁紹離去,即便自己刺殺董卓事敗身亡,起碼在孫堅、曹操的攻擊下,袁紹也會元氣大傷。

既然漢庭無法維持,天下無法安定,隻有在順應大勢的情況下,盡可能的保存大漢元氣。

所有所思所想和一些將來發生的大事,公孫逸都已經寫在一封尚未發出的書信裏,並且已經交給在徐榮帳下聽命的孟剛手裏。

公孫逸早已向現任騎都尉的孟剛下令,若是刺殺董卓之事敗露身死,便將此信發給田豫,相信田豫會完成他未完成的心願。

“三日後,在嘉德殿行廢立大典,文武百官務必到場!”

董卓怒氣未消,充滿殺氣的雙眼冷然掃視群臣,冷哼一聲,怒而拂袖而去,楊逸起身,連忙跟隨董卓一行人先一步離開。

眾朝臣拱手在側,直到董卓離去,才敢退離。

****

三日後,無數權貴家門前,遍布虎狼甲士,一些不願前往參與廢立大典的朝臣被斬殺於家中,其家人同樣未能幸免,家中銀錢洗劫一空,宅院烈火騰空化為一堆炭灰。

禁廷之中甲士遍布,一股肅殺之氣隨之彌漫,一眾心中惶惶的朝臣步入嘉德殿,雖然深知董卓倒行逆施,但眼看周邊虎狼甲士手中鋒利兵刃,前有伍孚前車之鑒,誰也不敢多言一句。

忐忑不安的漢少帝劉辯坐在帝位之上,看著左右擐甲持戈的虎狼西涼軍,尤其虎將呂布不時掃來的淩厲眼神,頓時嚇得麵無人色,不停瑟瑟發抖。

身著鎧甲的董卓提刀上殿,位列百官之前,眾朝臣跪拜俯首向漢少帝行禮,公孫逸位列百官之中,微微抬頭,打量著東漢王權的最高統治者,現如今卻像無家可歸的幼獸慌亂無助。

持刀而立的董卓向手持聖旨的李儒微微示意,轉而看向百官,滿含殺氣的眼神,好似冰冷的尖刀一般鋒利。

李儒先前一步打開聖旨朗聲道:“皇帝承嗣,海內仰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慌亂,特此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

眾朝臣心中悲切,奈何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隻能聽之任之。

“陳留王協,聖德兼備,修身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統萬世,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承先帝遺命,以慰生靈之望!”李儒宣讀聖旨後退一步立在一邊。

董卓隨手一揮,數名虎狼甲士上前向少帝躬身一禮,隨手將近乎癱軟,哭哭啼啼的漢少帝強行帶離,劉協居坐帝位,一時百官跪拜朝賀。

董卓隨即令將校毒殺何太後,遂專製朝政,董卓自稱相國,站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夜宿皇宮,穢亂宮廷,全無人臣之禮。

董卓縱兵剽掠財物、殘害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京師人人自危,其倒行逆施,大為士人所不滿,一場針對董卓的戰爭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