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孫劉決裂引事端 曹操拱手讓漢中(2 / 3)

七月,曹操審視漢中地區局勢,認為自己非親自出馬不可了,他對周圍的謀士劉曄、辛評等人說:“征張魯,我們僥幸獲勝,那時即擔心劉備與我爭兵,但他無力來此,現他積蓄蜀中軍力,財力已久,實力大增,漢中之仗,我不得不去督戰!”

於是他征調夏侯惇軍、曹真軍,以及剛由武都回來的曹休虎豹軍,即刻西征,九月,曹操抵達長安,立刻派使者召回武都駐防的曹洪,以進一步了解漢中的軍情。

劉備在諸葛亮未到漢中之際吃了幾次敗仗。就按兵不動,耐心等待攻擊時機。漢中首席大將夏侯淵見自己擊敗了鼎鼎有名的英雄劉備,因而流露出驕傲的神氣。他在給曹操彙報戰功的信中寫道:

“……劉備不過如此而已,行軍打仗,不諳兵法,襲我馬鳴閣道,大敗而回;攻我張郃營寨,損兵折將,黔驢計窮,苦候孔明前來……”

曹操看到夏侯淵信中對劉備的輕蔑之心,心內大駭,他想道,劉備何許人也。亂世群雄紛爭,皆過眼雲煙,唯他存於世與孤爭雄。他立即寫信告誡夏侯淵:“為將者須懂臨事而懼,知己之弱,方才不過分恃勇,‘木硬則脆’就是此理;為將者需勇,但以智謀為上。汝觀曆史,有勇無謀者結局如何?是故,猛勇無謀者,匹夫也,焉能統帥三軍!切戒!切戒!”

曹操之信意思再明白不過,可夏侯淵僅一笑了之。他一笑了之就把曹操的漢中一笑丟了。

八月,諸葛亮到劉備軍中,劉備立刻如魚得水,展開了有計謀的攻擊。

諸葛孔明到劉備營中的第二日,在黃忠及法正的陪同下觀察了漢中的地形及曹營的布署之後,就精心為劉備設計了一個攻打夏侯淵的計劃。

“圖_中_不_figure_0004_0005_em”

“圖說”黃忠“/圖說”

諸葛亮對劉備說:“夏侯淵僥幸勝了幾仗,氣焰狂放,他把張郃軍布置靠前,便是驕兵之證。兵法上說‘驕兵必敗’,意即統帥失去了冷靜分析的能力。夏侯淵就是如此之人了。”

黃忠年邁卻愛逞勇,當即向劉備請纓前去挑戰。

劉備對他說:“老將軍雖然英勇,然夏侯淵乃北國名將,不是輕易可以戰而勝之。此人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曹孟德倚之為漢中藩藪。操不托他人而獨淵者,以淵有將才也。”

黃忠奮然答曰道:“戰國廉頗八十尚食鬥米,肉十斤,而忠未及七十,兩臂尚開三石之弓,渾身能擔千斤之力,難道怕他夏侯淵?”

法正笑道:“老將軍勇猛善戰,世人皆曉。隻不過此戰,不宜硬碰,隻求智取。”

劉備連聲說:“對!對!智取。孔明此行就是來設計除掉夏侯淵那廝。請孔明告訴軍事行動的計劃。”

諸葛亮說:“夏侯淵驕傲自大。驕傲自大之人必喜功。我們送一個功勞給他搶,然後擊殺他。”

“如何擊殺他?”黃忠忍不住打斷他的話。

“擊殺夏侯淵可用誘兵之計。黃將軍先率軍去攻擊夏侯淵部將張郃的南營,采取火攻,張郃危急,夏侯淵必救。當淵出兵營救,黃將軍就令兵佯敗,向定軍山奔去,我於那裏和法正伏下一支軍隊,如夏侯淵追來,該處即是他的葬身之地!”

“如果夏侯淵不追來怎辦?”黃忠聽了孔明的話,抓住這一計策的關鍵問題提問。

“問得好!”諸葛亮微微一笑,用激將的口吻說:“那夏侯淵追不追,隻有憑將軍的臨場應變了。”

劉備也說:“那夏侯淵隻要言語一激,定會來追。老將切莫與之戀戰。”

第二日,黃忠率軍攻擊張郃之前,令每一位士兵背一捆幹柴來到張郃營前,張的營寨外圍全是巨木圍成的。被那點燃的幹柴一燒,忽剌剌燃成一條火牆,張郃大怒,想率軍衝出火牆,卻被黃忠軍一陣亂箭阻住。

夏侯淵聞訊,立刻撥兵支援張郃,黃忠軍仍勇猛抵抗,夏侯淵遠遠看見一位金盔銀甲的老將在指揮蜀兵抵擋他的部隊,料定那是黃忠,於是率數十騎兵殺過去,黃忠見一彪軍馬奔來,為首一員大將後麵飄起一麵血紅的旗子,上麵“夏侯”二字鬥大刺目,知道夏侯淵來了,於是抖擻精神,破口大罵:“夏侯豎子,老將黃忠恭候你多時了!速來,伸頸待宰!”

夏侯淵怒發衝冠挺槍與黃忠纏鬥在一起,數合過後,黃忠佯裝不敵,率軍敗逃。

夏侯淵吼道:“老賊休走!吾恨不得食你肉,剝你皮。”說罷追去。

黃忠隻顧向定軍山方向後退,由於黃忠撤退未及時發出撤軍信號,蜀軍陣容秩序顯得大亂。夏侯淵分析認為蜀軍慌亂退卻,是潰敗的征兆。於是奮力追趕黃忠,想徹底摧毀劉備軍隊。張郃見夏侯淵猛追不舍,深怕有詐,立刻率軍前往支援、接應。

但夏侯淵好大喜功,馬匹腳力也快,把張郃遠遠拋在後麵,孤軍幾十人深入到定軍山中,黃忠此時也隻剩下幾十位騎兵相隨,他們衝上一個山崗,隱蔽起來。夏侯淵不見黃忠蹤影,四顧周圍,見地形險要,馬上知道中計,正想急速退出,站在山頂瞭望情況的法正一揮旗子,山上山下突然間出現了成千上萬的蜀兵。“活捉夏侯淵”的吼聲震撼得山搖地動。

夏侯淵絕望之際,奮勇衝殺,妄想突圍。但大勢已去,他那點人馬無異是羊入狼群中,頃刻便被撕碎,夏侯淵與部將被梟首示眾。

張郃的援軍趕到時,聞知巨變,立刻回頭退入陽平關堅守。統帥突然戰死,群龍無首,人心惶惶。夏侯淵的謀士郭淮出麵協調防務職責,他力薦張郃代理統帥之職,獲得眾將同意,張郃也臨危受命,先行穩住陽平關防務,並派急使向駐屯長安的曹操報告這一驚人消息。

夏侯淵戰死當晚,劉備軍馬再返回陽平關前,隔漢水和張郃大本營對峙。黑夜中,陽平關的曹軍隻見對岸蜀軍燈火通明,顯然即將準備前來攻戰。在哀悼緊張的氣氛中,張郃召集眾將商議對付目前戰局之事。杜襲悲觀地說:“主帥已死,軍心大動,魏王遠在長安,聲援不濟。目前應持漢水之險而堅守,待魏王大軍到來再作定奪。”

徐晃讚成杜襲的說法,他說:“渡漢水而來的蜀軍,因船隻有限,不可一起渡過河來。隻要布防漢水邊,多積弓箭,就能阻止劉備軍的強渡搶攻。”

但郭淮卻不讚同這些建議,他對張郃道:“杜徐二將軍之議,隻會讓對方認為我軍已經示弱。那麼劉備利用士氣正高的蜀軍傾巢而出,渡江,或擇近處,或涉遠外,那麼就防不勝防。不如冒險撤去江邊防守之兵,離江三箭之地,列下陣勢,顯示我方不怕決戰的信心。”

張郃讚成郭淮的意見,他也道:“我軍並非損失大量兵士,主帥與親兵之死,不過幾十人而已。我軍與蜀軍劉決戰的實力不分上下,以劉備作戰審慎的個性而言,見我軍這般,必會產生疑心,不敢直接攻擊。”

眾將見張郃決心已定,隻好服從調度。

天明時分,劉備親到漢水邊觀察對岸的曹軍,見張布郃陣嚴密,心知對方已作了硬拚之準備,怕有伏兵,因此不敢渡河。張郃終於鬆了一口氣,又在郭淮的建議下,強化防禦堡壘,顯示死守到底的決心。

夏侯淵戰死的信送到長安,曹操看完信頹然倒於地上。左右忙扶他起來,安置於床上。曹操昏迷了片刻,終於睜開了眼睛,文武百官方才鬆了一口氣。

曹操對夏侯淵之死感到切膚之痛。他的股肱荀彧七年前死去,那是他所逼;另一股肱夏侯淵卻是他不斷忠告愛護下死去的。

曹操對身邊的劉曄、司馬懿等人說道:“我創的基業,是夏侯將軍兄弟出生入死,為我掙得的,沒有他們,袁紹、馬超等人恐怕還盤踞北方,危害國家,我委夏侯淵於漢中積蓄力量,滿以為用他作徹底征服益州的利矛,哪知他用兵不當失了這個優勢,我統一天下的雄心已自此破滅。夏侯淵未竟大功就先撒手而去。今日與大耳兒劉備漢中爭鋒如何取勝,又如何征服天下?”

說罷,曹操竟然淚如雨下,常言道:英雄不流淚,隻是未到傷心處。曹操青年一統天下的理想在他赤壁之戰後就不能實現了,因而他苦心營造北方地盤,雄心壯誌逐漸消磨,而助他創業的股肱人才相繼去世,他感到了一種隻有英雄才知道的寂寞啃噬著他的心。

劉曄勸曹操道:“兩軍作戰,勝敗乃常事。夏侯將軍驕兵失敗,的確為國家一大損失,但大王過於傷悲,傷了身子,不能親臨前線指揮,士氣就不能振作。倘劉備得寸進尺,奪了漢中三川,大王打下的半壁江山就會被蠶食而去。”

曹操道:“劉備現在的實力已非昔日,漢中能否堅守住我還不敢下定論。”

劉曄說:“大王請不要如此悲觀,漢中張郃之軍還憑據漢水之險,急切盼望你速去。倘若拱手把漢中讓給劉備,苦心經營漢中三川的將士們又豈肯甘心;如從漢中撤軍,劉備乘勢掩軍直撲關中,三軍將受重大損失,中原生靈塗炭,那是大王不想見到的吧!”

劉曄苦苦勸告曹操,司馬懿等謀士也力陳失去漢中的後果。曹操終於鼓足信心,於二月親率虎豹軍曹休部從斜穀挺進漢中。

曹操抵達陽平關時,張郃率郭淮等人出關迎接,當陽平關上守軍聽到曹操來到前線的消息時,眾官兵奔走相告,軍旗左右招展,歡呼聲雷動,對岸蜀兵不知曹營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個皆引頸張望。

曹操見士兵們士氣大振,與劉曄對視一眼,兩人均流露出一種欣慰之情。曹操從乘馬改為乘戰車,他站在車上,高舉右手,不斷向士兵們揮手,士兵們皆舉起刀槍異口同聲大喊:“魏王!魏王!”聲音傳過漢水,岸邊觀察曹營的劉備卻自信地說:“阿瞞雖來,也無能為力也,我誓必擁有漢川兩地。”

曹操下榻於張郃的行營,略事休息後,急性好動的他立刻召集前線的將領們開會,張郃、郭淮、徐晃等人留下偏將戒備蜀兵,匆匆到曹操那兒去了。

等眾將到齊後,曹操把他們一一看過,張郃、徐晃、杜襲,胡須頭發已經花白。他暗暗想道:眾將也都老也。當他看見郭淮、司馬懿等人時,見他們正當壯年,青絲潤膚,正值風華正茂,心裏想法就更趨複雜:一方麵,自己已耄耋之年,哀歎韶華已逝;另一方麵,新一代人才又已湧出,開始嶄露頭角了。

曹操定定心神,詢問起劉備的軍隊部署。

張郃道:“劉備據西漢水險要之地,懾於我軍死戰之信心,不敢渡河,但他請諸葛亮協助指揮,趙雲的支援部隊源源不斷開來,目的無非是想與大王進行持久戰。”

郭淮向曹操報告說:“劉備有備而來,又奪定軍山。我們運來的糧草被黃忠施放的大火一燒而空,眼前部隊急需的是大量糧食,望大王派人督促後方快快運來,以解燃眉之急。”

曹操眉頭緊鎖,他沒有想到麵臨如此棘手之事。從長安出發,幾萬軍隊隻帶三天口糧,現在早已吃光,將士們滿以為到了漢中就可以得到接濟,如今聽說糧食已燒光,怎樣才能安穩士兵的軍心呢?想到這裏,曹操立即作出決定:“徐晃將軍!”

徐晃躬身答道:“末將聽命!”

“你從西漢水渡過去,製造攻勢,讓劉備派主力對抗你,你乘機牽製住他,我立刻派人從長安運糧草來,解決大軍吃飯問題。”

第二日,徐晃在破曉之前的黑夜掩護下,悄悄渡過漢水,早有蜀國哨兵報告劉備,劉備派黃忠、趙雲迎敵。

黃忠、趙雲並肩齊進,黃忠對趙雲說:“今徐晃恃勇而來,要學項羽背水一戰,我們不可與他正麵衝擊,何不待今晚夜色濃厚時,兩麵夾擊他?”

趙雲一聽,極佩服黃忠的計謀,遂分頭而去。傍晚,徐晃也想趁夜色偷擊劉備的大本營,哪料剛出營門,忽見兩邊各擁出一彪人馬來,趙雲、黃忠夾擊徐晃。徐晃抵敵不住,急忙退入營中。趙雲黃忠緊跟其後。蜀兵湧入,行營頓成戰場。情勢相當危急,隻見徐晃大吼一聲:“將士們!前無出路,後有漢水!生路已無!隻有死戰,方保生命無虞!”說罷,像一頭瘋狂的猛虎,揮斧衝向黃忠,曹軍受此刺激,緊隨徐晃衝鋒陷陣,以一當十。殺了半夜,蜀兵鋒銳己盡,膽怯之心頓起,遂退出營門。徐晃令尚存的弓弩手警戒大門,重新布署部隊,清點下來,損兵三分之一,受傷之人不計其數。黃、趙二將被迫退出徐晃營寨,損失也很嚴重,雙方遂對峙了幾天。

徐晃見曹操交給他的任務沒有完成,心裏過意不去,就派人涉過漢水向曹操遞交請罪書,曹操雖然喪氣,但為了安慰徐晃,還是親筆寫了一信給他:“黃、趙二人兵多將廣,士氣頗旺;而將軍以少量兵力,抵擋其攻勢,未退後半步,實屬不易,不求大功,隻求保住陣地,此乃我之目的。”

徐晃心下略安,強打精神,積極備戰。

卻說曹操的運糧隊從長安搬運了大批的糧食來到漢水,張郃督促士兵們用車馬運往於漢水北山腳下。這個極其重要的消息被黃忠得知,他給趙雲打個招呼道:“子龍,你監視徐晃,我率一千兵去劫糧,若一天之內未回,望你前來接應!”遂迅捷向北山衝去。

黃忠繞道來到北山腳下,見曹軍忙忙碌碌正地堆積糧草。糧草堆積如山,頗為壯觀。少數守軍正在巡邏,突見一支蜀兵如同天降,大驚失色。黃忠一聲令下,蜀兵點燃火把,衝了過去,霎時間火光衝天“剝剝畢畢”的聲音響成一片。張郃聞說此變,怒從膽生,須發直豎,率大軍把黃忠死死圍住,戰場上刀槍旌旗亂舞,始同狂風中的森林,黃忠苦苦支撐著,一千多士兵被殺得七零八落。

趙雲見黃忠逾時未回,親率數十騎前往接應,正好碰到張的部隊追擊著黃忠。趙雲挺槍催馬直殺進曹兵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如飄瑞雪。趙雲力挑曹軍數名將官,終於到了身受數處重創的黃忠身邊。兩人遂合力怒挑狂砍,殺透重圍。

漸漸衝出包圍圈,趙雲回頭一看,除了他與黃忠兩人後,身邊再無一人生還。“常山趙雲”的旗幟被曹軍的馬蹄一踏而過,兩員大將狂奔不停,終於擺脫追擊,回到營中。

曹操聽說蜀軍劫糧,親自到戰場指揮截敵。在山頭上看到趙雲的猛勇剛強,救出了黃忠,遂時向將領們發令到:“定捉趙雲、黃忠,不叫其逃逸!”故趙雲、黃忠逃回了營寨,喘息未定,曹操大軍就掩至營外了。

趙雲怕曹操大軍強攻營寨,無計可施之下,竟冒險單槍匹馬而出,立於營門之外。同時令弓箭手於寨外長壕中埋伏,將營內旗槍,盡皆拔出放倒,士兵們握槍待機,準備死戰。

張郃見趙雲威風凜凜立於營前,時天色已暮,月光清輝,照著趙雲銀色鎧甲之上,趙雲頓增威風之色。張郃又見趙雲寨內偃旗息鼓,疑有伏兵,不敢上前。

趙雲見張軍氣勢先失,遂把銀槍向後一招,霎時,金鼓齊鳴,呐喊聲起。長嚎內埋伏的弓箭手一起引箭怒發,飛蝗滿天。曹兵翻身就逃,趙雲不失時機衝了過來,營內的蜀兵也唯恐落後少殺了敵人,奮不顧身追向逃兵,曹兵不知蜀兵多少,亡命間自想踐踏,擁到漢水邊,落水而死,不知其數。這一仗,曹兵先遭偷襲後又被疑兵所嚇,傷亡損失嚴重,尤其嚴重的是大軍維持生計的糧食,少部分搶了出來,大部分成了灰燼。

隔日,劉備親自到趙雲寨,視察戰場。眾軍士將趙雲勇救黃忠,智退曹兵之事,細述一遍,劉備大喜,看了山前山後險峻之路,對眾將說:“子龍真的渾身是膽嗬!”欣喜之色掩不住,從眉間蕩開來。

在曹操行營中,曹操正在開會,他與劉備的神色迥然不同。愁眉苦臉的曹操責備張郃道:“此次以優勢兵力圍住黃忠、趙雲,卻讓他們逃脫,損兵折將,均是將軍帶兵無方所致,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怯’字壞了大事。”

張郃痛哭流涕,他恨自己失去了這次絕好的反擊良機,先勝後敗。

曹操知張郃痛苦不亞於自己,遂轉變態度,好言相慰:“世上無百勝之將。想今日之敗績,非將軍之過,乃操之過也,將軍不必過於自責,但再去與劉備決戰,恐士氣不旺,反不能勝,還是等待時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