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請纓不成,又見曹操不再責怪,但悔恨、慚愧仍驅散不開,忍不住放聲痛哭,眾人也唏噓不已。
曹操與劉備在漢中冷戰相持了兩個月,大戰沒有發生,雙方僅在局部地方發生過幾次小小衝突。
五月,初夏。漢中每年一度的雨季來了。連綿不斷的雨水襲擊著漢中三川,漢水陡漲。劉備軍隊駐紮在漢水南岸的山頭上,居高臨下,漢水不能浸入他的軍營中。北岸西邊,地勢平坦低窪,雨水灌溉之後,這裏的水積達尺許,成了沼澤之地。而曹營就駐紮在這裏。連綿百十裏的平地上,曹操的十八支部隊陷於水淹之中。
漢水的堤岸較低,一旦洶湧的漢水猛漲起來,決堤而瀉,曹營被衝走的危險隨時可能發生。
一天中午,大雨歇了下來,北岸上緩緩行著一小隊軍馬,為首之人馬後撐著一柄杏黃色華蓋,正是曹操。
曹操、張郃、劉曄、司馬懿等人審視著水勢,檢查著堤岸。
渾濁的洪水“嘩嘩”地裹著勁風一瀉千裏,如山裏奔出的猛獸,撞擊著堤岸,岸邊少許楊樹也被激流卷刮而去,在水裏隨波逐流,時沉時浮。
劉備聽說曹操親自到岸邊審視水情的消息時,也帶著諸葛亮等人出營,與曹操隔岸相視。
赤壁之戰後,曹操與劉備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相視。
曹操看著對岸青色華蓋下的劉備跨著白馬,手執鮮紅的韁轡,揚鞭指著自己,嘴裏兀自大聲說笑。
洪水咆哮的聲音太大,曹操聽不清劉備說些什麼,但他估計得出是說些得意或挑釁之類的話。
兩位同時代的偉人,各據一方的霸主,此時的心情一點也不同。曹操後悔縱虎歸山,劉備欣幸大鵬展翅。
曹操把劉備注視良久,爾後,投鞭於河中,一言不發撥馬回走。眾謀士不知其意,又不好問,默默無言跟隨其後,下了堤岸歸回營中。
劉備見曹操投鞭於河,也不解其意,就問諸葛亮:“曹操之舉,有何意圖?”
諸葛亮答道:“他可能是想與主公分江而治,互不入侵。不過,他退兵的意圖卻比較明顯。”
“何以見得?”劉備刨根問底。
“曹操糧食全靠關中運來,路途遙遠,本已不易。如今雨季來臨,道路泥濘,車馬難行,一旦糧草接濟不上……”
諸葛亮話未說完,劉備先嗬嗬笑了起來:“天助我也!曹操的漢中三川即將移入我的手中了。他糧草不濟,而且行營全泡在水中,士兵無一日有幹燥之衣可穿,無一日有幹床可臥,已經苦不堪言了。倘若我再派一支奇兵,掘開漢水北岸,洪水猛獸排山倒海灌進他的營盤,曹操三軍覆沒之日不遠了。”
劉備被諸葛亮點明之後,想到了這一條計謀。
諸葛亮也微微一笑道:“漢水真乃我們的一支精銳大軍啊!”
蜀營眾將聽劉備、諸葛亮一番勝券在握的話語,不禁興高采烈。實際上曹操最擔心的就是怕劉備派兵掘開漢水的堤岸,淹他大軍。
他在營寨裏憂心忡忡地對劉曄說:“從今天開始,每隔一個時辰就派一支隊伍巡視漢水北岸上下,以防劉備掘堤。”
劉曄安慰他說:“大王不要過分憂慮,漢水洶湧澎湃,鴻毛也沉,量劉備之軍也不敢涉險渡河。”
曹操仍說:“不可大意,目前士氣低沉,稍有敗績,全軍就會崩潰。”
於是,張郃等人親率士兵輪番巡視河堤。劉備見曹操識破自己的計策,又苦於找不到良機,就又按兵不動,雙方就這樣僵持著。
五月中旬,雨還沒有停下來的跡象。長安等地運來的糧草果然在泥濘中受阻,軍隊一連幾天沒有糧下鍋。雨水淹沒了大地,地上的草根、野物也衝得幹幹淨淨士兵饑號痛苦,時有所聞。曹操為了穩定軍心,與將官們赤腳涉水,到各營盤視察兵情。各營盤積水齊膝,士兵們渾身濕透,幾天內,饑餓就令他們眼眶深陷,無精打采。
曹操回營後決定撤營後退,另擇高地紮營。司馬懿不讚成這樣,他勸告道:“雨水再過半月就會停止,隻要咬牙再堅持半月,糧食運到,洪水退去,情況自會好轉。若現在擇高地而居,勢必退軍五十餘裏,劉備之軍養精蓄銳後,正思渡河,隻無良機。此時趁我疲師後退,一舉渡河,乘勢掩殺,漢中之地就拱手讓與他人了。”
曹操道:“仲達,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士兵確實苦不堪言,今日所見:慘狀,觸目驚心,我於心不忍。”
劉曄道:“大王,仲達之言請接納。未有犧牲,何成大事!漢中三川,無論如何也不能讓與對方。”
曹操沉吟半晌,神情有些恍惚,近日他的營盤也是積水成窪,雖兵士掘土為其築了高台,重新紮了營帳,無奈年歲已大,受了風寒、水浸,偏頭痛又偶而發作,健康就每況愈下,精力也不集中,因此,處理政事就顯得效率低下了,思路也有些混亂。
劉曄見他身體搖晃,就叫親兵扶住他,勸他休息,曹操搖搖手,勉強坐住,說道:“快催糧草,否則軍心會瓦解的。”說完,支持不住,頹然昏了過去。
劉曄等趕緊喚隨營醫生前來診治,把他抬上臥榻。醫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曹操蘇醒過來。
曹操看著圍住他的眾人皆露緊張、關切之情,為了寬慰眾人,他努力擠出一絲笑容道:“不礙事,不礙事。諸位請回各自的營盤,鼓舞眾士兵們度過難關。”
他隻留下劉曄,交談軍機大事。此時,營外一陣歡呼。親兵來報,曹彰來了。曹彰建安二十三年征服北方烏桓,建安二十四年回到鄴城,其時正是曹操於漢中苦苦支撐的時候,聞說漢中危急,率兵來支持前線的父王。
曹操令曹彰來相見。曹彰掀簾而入,滿腮黃色胡須上沾滿晶瑩的水珠。曹彰來到曹操營帳前就聽說父王突然暈倒之事,心裏著急,進屋後見曹操無事之後,才安下心來。
他趨前幾步,跪下請安道:“父王,兒聞說你身體欠安,心下大急,如今可好些了嗎?”
曹操招手讓他起來,拉於床邊坐下,說:“我兒千裏迢迢而來援助為父,心裏高興,大病去矣。”
曹操此刻歡愉,偏頭痛就不知不覺無影無蹤了。父子兩人敘著家常,逾三更才安歇入眠。
曹彰前來並未改變局勢,雨依舊滂沱,糧草還是接濟不上。曹營裏開始有少數士兵偷偷開小差跑了,過得幾天,竟然一小股一小股部隊集體逃跑了。張郃殺了幾名士兵,挑起首級懸在轅門高高的旗杆上示眾,想“殺一儆百”,不使兵士產生逃跑之心。但是,饑餓的士兵早已置生命於不顧,他們冒著殺頭的風險,還是尋機逃跑。
軍中儲存的糧草徹底告罄,軍馬殺了一半,關中糧食還是沒有運來。張郃就率一部分兵馬來到漢水邊,拿著長戈,打撈上遊淹死漂下來的死牛、死羊、死豬的屍體。這些東西有限,打撈起來的那點僅是大軍極小的點心而已。
而這邊劉備的部隊卻是另一番景象。
他從益州帶來的糧食豐裕,又沒遭過對方焚燒。後方從巴中源源不斷地送來大批山羊、黃牛。他們見曹軍饑餓得連水裏泡脹的死馬、死牛的屍體也當成寶貝,於是,劉備就叫士兵們把牛、羊全趕在漢水南岸邊屠殺。
鮮活亂跳的山羊、黃牛一匹匹被殺,被剝皮、被剖肚。然後掛在岸邊的楊樹枝上。牛、羊的肚髒全部傾倒在漢水中,漢水頃刻之間就把牛羊的心肺、肝髒吞沒了,河麵上隻是一個個惡意萬分的漩渦。
牛、羊殺完了,趁雨水暫停的時候,漢水南岸的蜀兵從營寨裏搬來了幹燥的柴薪,把火石撞擊火星,點燃柴薪,把剝得精赤溜溜的肥羊瘦牛烘烤起來。
炊煙嫋嫋,肉香襲人。蜀兵們喧鬧著,穿梭著,因飯飽食足,他們的一張張臉在火光照耀下,特別紅潤。
牛、羊肉熟了,百尺寬的漢水上麵飄蕩著令人流口水的肉香。
“香啊!香啊!”
蜀兵們撕下羊腿肥腴的一塊塊肉,盤腿而坐,麵朝北岸大嚼著。
北岸。打撈動物死屍的曹兵早就放下了長戈。他們看見蜀兵把一串串牛、羊心髒隨意拋在水中,心裏的感覺就如同是自己的心髒,自己的腸子,自己的血肉掉入了水中。
當肉香襲來,饑腸轆轆的他們吞著口水,這些口水咽下去的聲音,合起來絕不遜於漢水澎湃的聲音。
“香啊!香啊!”
“餓嗬!餓嗬!”
僅百尺之遙,便是別一番洞天。
幾個饑餓發昏的士兵,不知是失去了理智,還是徹底昏厥,“撲通!撲通”跳下了漢水,但幾個漩渦一卷,人的頭發尖尖也沒蹤影了。
曹操聽說劉備在對岸宰羊殺牛,大啖暢飲來瓦解自己的部隊,心裏甚為不安。又聽人說劉備從西漢水上遊派了軍隊渡河,要進擊自己陷入困境的大軍,他想到虛弱的士兵無力氣應付戰爭了,撤軍念頭就占據了他大腦裏的整個空間。
夜很深了,曹操還在思忖。
庖官王昱端進一碗雞湯。由於糧食,肉類奇缺,隻有曹操一人還可以吃一點葷菜,但一隻雞仍分成三天來吃。
曹操望著碗裏的雞肋,聯想翩翩:“夏侯淵辜負我的重托,失糧丟險,導致兵敗如山倒的局勢。唉,隻怪我不聽司馬仲達的話,平定張魯後沒有打進益州,如今織席小兒飲馬漢水,哪裏還有當日落魄的樣子。”
曹操小呷了一口雞湯,卻不知其味。
這幾天他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劉備的臉龐,總是想起十幾年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情景。那時他與劉備才四十多歲的年紀,正值壯年,抱有縱橫四海,一統天下的理想。當時,劉備問他雄踞一方的天下豪傑的看法,他曾以豪氣幹雲,蓋棺論定的語調稱淮南袁術為“塚中枯骨”;河北袁紹“色厲內荏,見利忘命”;荊州劉璋“守戶之犬”;漢中張魯、西涼韓遂等“碌碌小人”,隻有他與劉備才是包藏宇宙萬機,吞吐八方之誌的英雄。
然而,劉備卻稱自己“少雅量與謀略”,不敢稱英雄。
想到這裏,曹操不禁苦笑。
“英雄!英雄!我?劉備?織席小兒昔日狼奔豕突,如今爭鋒卻談笑自若。我呢……”曹操有些自嘲地亂想著。
他用湯匙攪著碗內的雞湯,湯已經冷了,光滑微黃的雞肋似乎是一張長圓的臉,這不是劉備的臉麼?曹操舀起它。看了半晌,又倒在碗中,他生氣地想著:“我縱橫環宇大半輩子,何日不吃羊膾牛脊,區區一雞肋,竟吃它三天。夏侯淵啊!夏侯淵!我逐鹿天下的霸業被你毀於一旦!”隨後他又想:“漢中無非雞肋般大小之地,送與劉備又何妨!大丈夫隻取天下,天下皆收,漢中豈非我囊中之物?”
曹操自赤壁之戰後,認為天下三分,差一點放棄統一全國的理想,曾想急於廢去漢獻帝。
曹操做英雄,圖大業的想法,到這時已經無法自圓其說,他感到英雄末路的傷感,他更為自己“不取漢中,隻取天下”這種回避現實的想法而羞愧。
劉備自稱不是英雄,而他這個大英雄卻麵臨可能兵敗的窘境,真是莫大的羞恥啊!曹操想起這些,什麼豪氣,什麼大事,仿佛就是天空的雲彩高不可攀。他有生以來,第一次體味到了理想破滅後的空虛……
正在他長歎之時,許褚進來請示夜間口令。曹操隨口說了一聲“雞肋!”
當“雞肋”口令傳遍曹營時,行軍主簿楊修就叫他的隨從,各各收拾行裝,整理文件,備好馬匹,準備回家,軍士皆喜形於色。
曹營眾將見楊修之舉,頗為納悶,便問他是什麼意思。
楊修說:“魏王之意即是漢中有如‘雞肋’也,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犯不著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因此,我猜魏王將尅日班師回朝,為免拆營時慌亂無序,故先收拾行囊”。楊修口氣輕鬆而喜悅。
眾將聞聽,認為言之有理,遂立刻收拾回家車馬、行李。
正當大家忙碌之時,監察官來了,不解其故,詢問之,眾人把楊修的說法又一五一十告訴了他。
監察官為了證實這是否是真的,就親自到曹操處稟問,曹操一聽,先驚後怒。想到:我霸業未圖,全是一班自作聰明之人所誤。夏侯淵壞我大事,你楊修還掘我牆角,真是豈有此理。於是曹操大聲叫道:“他怎能妄言?我軍士兵正有渙散之險,他卻在我未作決定之前造言擾亂,實在過分!”
於是喝令刀斧手,把楊修捉將起來,當日下了斬令,不顧眾將反對,梟首示眾。
楊修少年就以才華聞名於北方,建安十五年左右曹操宣布“求賢令”時,他二十五歲就舉孝廉。曹操稱他“總知內外,事皆稱意”,一度器重他。
但楊修恃才放曠,嗜酒成癖。他與曹植性格相合,曹植常邀他於府中飲酒談文論政。一次與曹植痛飲至醉,興之所至,兩人竟違宮禁私自開了司馬門人皇宮的外門,曹操處罰曹植之時暗記楊修一過。建安十四年,曹植酒醉誤了軍機大事,激怒了曹操。而那次聚飲,又有楊修在場,曹操曾怒斥了他一番。盡管如此,由於曹操是位愛才之人,他講究“唯才是舉”,不計較楊修乖張、放曠的小節。然而,楊修參與曹植、曹丕太子爭位的鬥爭,卻惹惱了曹操。
再者,楊修是效忠漢獻帝的太尉楊彪的兒子,他舅父袁術是曹操早期的政敵之一。如此身份的人,曹操提防之心當然存在。隻是楊修不像其父,其舅那樣,他隻忠於曹家。
楊修死於屠刀之下,隻能怪他聰明反被聰明誤,或者是他運氣太壞罷了,他撞在曹操英雄末路時傷感、寂寞、空虛交織一起而產生出怒氣的羅網裏,此時的曹操極容易遷怒於人,因為他一方麵承認自己失失去信心,害怕真的與劉備決戰,一方麵又孤芳自賞,夜郎自大,矛盾夾擊,氣無處泄,怨無處伸,那麼楊修要揭破他的隱秘世界,或無意識揭破,都犯了現在已經外強中幹的曹操大忌,終於落得屍首分離的可悲可歎的下場。
殺了楊修,曹操暫時出了一口氣,但新的想法又折磨著他。他痛苦地想道:“楊修已殺,如果不久就撤軍,眾將就會明白他說的是真話,而我又如何能夠承認這是事實呢?如果不撤軍,劉備真的從西漢水渡過,來殺我的疲弱之師,其勢可想而知。”
他頓時陷入一種進退兩難的困境。想來想去,他隻好裝病,以此作為借口,下令撤軍。五月底,曹操帶大軍後撤了,他躺在簾布緊閉的戰車裏,想到撤軍竟以老邁多病為借口,豈是英雄所為,不禁涕淚縱橫,人陡然間衰老了許多。但是,他那種從未有過的痛哭,隻有載他的車知道,大地知道,上天知道。
車轔轔,馬蕭蕭,漢水嗚咽。一代素有淩雲之誌的英雄如同一隻上了年歲的老虎,威勢已去,額中的王字也模糊不清了。
漢中三川,曹操拱手讓給了劉備。這是曹操有生之年最後一次和宿敵劉備的對抗,他不戰而敗。劉備與他終於實現了“天下英雄,唯有使君與操耳”的預言。這話於劉備來說,他已經滿足了,因為他占據漢中不久就稱漢中王,實現了他的最高理想;而對曹操來說,卻是悲劇。因他已經知道,漢中失去,並非僅是失去雞肋,而是失去了肥鹿的一半,或是金鼎之一足。在他多病之晚年,想重新收複漢中,統一全國,無異癡人說夢。所以,滾滾車輪聲中,頹然而臥的曹操已知自己是末路英雄。從漢中出來經斜穀回朝,“撤軍”二字應該換成“逃遁”,他徹底喪失了早年作戰硬拚到底的銳氣了。
秋七月,曹操留下的張郃、曹洪鎮守陳倉、武都郡,以防止劉備由武都進逼關中;另外雍州刺史張既,加強部署雍州邊界防務;不久,曹氏第二代精英曹真又掩護曹洪離開了武都。
漢中戰役曆時一年有餘,曹操戰敗於劉備!
曹操回到鄴城以後,積勞成疾,或憂鬱過度,得了大病,每日就呆在府中,閉門不出,潛心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