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襄陽視察了軍情之後,了解了當地的情況,準備先回鄴城。商議之後再做定奪。此時,得到消息說孫劉發大軍生了戰爭。
孫權與劉備由初期結盟到撕破臉皮互相仇敵的原因,是為了爭奪荊州這塊土地。
劉備答應孫權攻下益州就還荊州,但益州收入他囊中後,卻對荊州隻字不提。後來,維持荊州和平的魯肅死了,關羽就在江陵一帶集結重軍,作出迎戰東吳軍的姿態。
孫權先想通過外交途徑去解決荊州問題,就派遣在吳做官的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前往晉見劉備,要求歸還荊州之地。
想不到劉備卻推辭表示:“目前我正全力想爭取涼州,等涼州到手後,再將荊州全部歸還給你們吧!”
諸葛謹隻好據實向孫權報告,孫權聽了大怒道:“此乃劉備不還荊州之厚顏無恥的借口而已,他拖延歸還時間,虛假應我一番。他還培植關羽勢力,吾非剪去其羽不可!”
於是,下令重新設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行政官位,準備接收事宜。但關羽下令軍力戒備,禁止東吳的官員入城,並派軍隊驅逐之。三郡行政官員狼狽逃了回去,孫權見狀大怒,下令呂蒙率兩萬軍隊,要以武力奪回荊州之郡。劉備不甘示弱,親自由蜀中到公安,指揮關羽以武力威助。孫劉大戰一觸即發。
就此局勢,曹操召張、徐、李等將領分析了一下。
張遼道:“孫權無力與大王、劉備兩邊作戰,因之與你修好,以便放手對付劉備;劉備自以蜀中道險關堅,不懼大王之軍,就不把孫權放於眼中。愚下認為,大王表麵是助孫權,實則按兵不動,靜觀其勢。”
曹操道:“文遠之意即為‘鷸蚌之爭,漁翁得利’。但戰場局勢變化莫測,忽友忽敵乃是這時期的主要特點。請君隨機應變,不可大意。”
曹操把襄陽、樊城、合肥的部隊重新部置了一下,又調於禁的軍隊南下,加強南邊的防務。
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關羽率軍襲擊襄陽城,曹軍猝然間守城不住,退縮樊城,曹操正欲往前線督軍,哪知後院又禍起蕭牆,發生了一次較大的軍事政變,他匆匆趕回城去平定,把南線作戰的指揮權交給曹仁。
這次軍事政變稱為“吉本事件”。
吉本是獻帝的禦醫,原來頗為支持曹操,但他經常到許都漢獻帝的宮室裏為皇帝看病,皇帝拉攏他,希望他除去曹操。
吉本暗接聖旨,與他的兩個兒子吉邈、吉穆在許都串連,少府(財務官)耿記、司直(丞相府行政官)韋晃參與其中。後他又與好友韋晃聯係上,韋晃憂鬱地說:“你我雖恨曹操擅權,但他握有重兵,起事不慎,如同伏完、董承一樣下場啊!”
耿紀說:“彼等失勢,乃其行不周密,手無一卒而致。我們如要成功,須得組織一支兵馬,繳械王必的禦林軍,占據曹府。”
韋晃信心不足地說:“招募士兵,談何容易。”
耿紀說:“汝之好友金禕,乃金日石單之後,忠於朝廷。他為洛陽令,手下有部分軍馬可用。”
韋晃恍然大悟,大喜道:“金禕素有打曹之心,且他與曹操心腹王必是多年老友,他參與進來,王必勢必不會懷疑。”
於是,韋晃、耿紀、金禕、吉氏父子組成一個倒曹團體。金禕為迷惑禦林軍頭目王必,常去拜訪他,王必的探子因這個關係,不敢去刺探金家之事,韋晃、耿紀、吉氏父子因而才可以放心在金禕家實施密謀計劃。
王必是曹操的心腹老將,忠貞可信。荀彧、荀攸去世後,他便以丞相府最高長官的身份兼任首都許都的禦林軍頭目,其實就是曹操安排他監視皇帝和文武百官。
正月初,金禕與韋晃等人密集商議起事計劃。幾人計劃一定,就對天發誓,歃血為盟,然後積極厲兵秣馬,臨期行事。
起事當晚,金禕先去王必府中拜望,趁機留下刺客。吉氏兄弟以打獵為由,出了城外,與金禕的士兵會合,隻等城中火起,便衝進去。王必與金禕飲酒至二更,金禕才告辭。這時王必已有微醉,腳下飄然。暗匿的一個刺客衝出,一刀斫去。王必武藝高強,閃身躲開,護衛的兵丁急忙持械抵擋。另外一個刺客卻放起火來,埋伏在外的耿紀、韋晃率三百士兵衝進王府,一場混戰立即展開。
王必持劍拚死抵住四個士兵的進攻,殺了兩人,他自己也中了幾刀,鮮血汩汩地從手臂、臀部流出,他的肩頭也被耿紀一箭射中。生命危在旦夕,此時,一個衛兵牽來一匹馬,掩護他逃跑。王必忍住劇痛,騰馬逃向金禕家去。背後追兵趕來,王必著忙,棄馬步行。至金禕門前,大叩其門。原來金禕從王府辭出後並未回家,率人在城裏放火,招吉氏兄弟進城。他家中聞王必叩門之聲,隻道金禕歸來。仆人隔門問到:“主人,王必那廝你們已殺了麼?”王必大驚,方悟金禕與耿紀等同謀造反,不敢進去,隻好返身奮力殺向追兵,他這時雖已是血人,但求生欲望令他勇猛異常,當場斬殺了四五名追兵,威懾住了敵人。王必又向一騎兵撲去,砍下了那兵一支手臂。兵丁大嚎一聲,應聲墜馬,王必奪過馬匹,疾馳而去。
城外的吉氏兄弟見裏麵起火,知道事已半成,率兵呐喊衝進來,觀賞元宵花燈的百姓被馬蹄踏死不計其數,城中隻聞“殺盡曹賊,匡扶漢室”的口號聲。
王必單騎夜奔許都城外的典農中郎將嚴匡的軍隊中,當即點兵五千,不管傷勢嚴重,隻略為包紮一下,就又衝回許都城。許都城雖被金禕等控製,但曹操的一些部將,仍把獻帝居住的宮門死死守住,不讓皇帝與金禕等彙合。
王必殺回許都城時,吉本、金禕、韋晃、耿紀等人驚慌莫名。他們以為王必早就戰死,沒想到他還活著。王必指揮大軍狂殺叛軍,金禕、吉氏兄弟、耿紀等人紛紛戰死,叛軍群龍無首,投降的投降,逃遁的逃遁。
王必把許都的變故飛報曹操後,盡將金、耿、韋等五家宗族老小全部拘拿,許都的在朝大小百官,悉數拿下,押解鄴城,聽候發落。
過了十天,曹操回到鄴城。王必箭傷複發,不治而死。曹操親自到王府,主持喪事,他安慰了王家後人,並親自手書“國之良臣”四個大字的門匾,懸於王府的門首,以示表彰王必的功勞。曹操把王必厚葬後,就著手清理這次叛變事件的漏網之魚。他把叛變的金、耿、韋、吉等人的家族全部斬首於市中菜市口。
過了四天,曹操於教場立紅旗於左,白旗於右,對王必拘捕的朝中百官下令道:
“耿紀、金禕、韋晃等造反,放火焚許都,汝等亦有救火者,亦有閉門不出者。如曾救了火的人,請立於紅色旗幟那邊;如沒有參與救火的人,立於白色旗幟之下。”
朝中眾官多數未參加叛變的人認為自己問心無愧,就站在紅色旗幟之下,那些叛變的官員也都鑽入這個隊伍之中,自忖救火的必不會獲罪;很少一部分人立於白旗之下。
曹操對立於白色旗幟下的人說:“汝等雖未出來救火,實則是不參加叛變,可嘉可賀。”就令人厚厚賞賜,釋放他們。
對立於紅色旗幟之下的人,曹操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汝等之中,確有一片忠心出來救火的人,但是,大批漏網之魚卻潛伏於汝等之中。以為救火即救國,其實非救火也,乃實想助叛賊成事。”說後他把華歆叫來,令他對這些人嚴加審察,叛亂者絕不放過,真正救火者令其回家。
華韻詳加追查,逮了不少漏網之魚。他把這些人牽出漳河邊斬之,死者三百餘名。平定這次大亂之後,曹操令曹休接督禦林軍馬,鍾繇為相國。遂定侯爵六等十八級,關西侯爵十七級,皆金印紫綬;又置關內侯十六級,銀印龜紐墨綬;五大夫十五級,銅印環組綬。定爵封官,朝廷換成清一色的曹氏人物。
卻說曹操於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平了吉平等叛變事件後,漢中的夏侯淵親筆寫了一份漢中地區的戰報送給曹操,曹操看見信中寫道:“……劉備經一年之準備,完成進軍漢中布署,彼於二月自成都傾巢而去,軍馬頗眾,率參謀法正、武將黃忠、張飛、馬超、吳蘭、趙雲等五支部隊,號稱有四十萬大軍。據諜報其軍隊前鋒乃老將黃忠,左軍張飛,右軍馬超,中軍吳蘭,殿後為常山名將趙雲。劉備此次動兵,為其曆來用兵最多的一次,頗有勢在必得之決心……漢中我軍雖經長期防禦準備,但兵力不足,切望派大軍來增援,挫敵之鋒,迎頭痛擊之。我等現以逸待守,將死守之……”
曹操閱完,怒從膽生,立即點將集結部隊,都護將軍曹洪,率曹休指揮的曹操最精銳“虎豹隊”尅日從鄴城出發。曹操本人將隨後一撥隊伍親去漢中指揮。
曹洪出發之際,曹操召曹休來授計,他對曹休說:“曹洪猛勇忠誠,戰功赫赫,他曾數次救孤出危險之地。因此他倨傲不凡,多次不聽調度配合友軍出戰,此次征戰非同凡可,如他一味衝鋒,勢必影響整體實力,孤對他不大放心,望你臨敵前冷靜,助他成功。”
曹休領命而去。
三月,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向北攻打武都郡,駐屯在下辨,有意截斷曹軍漢中與關中地區的聯係。他自己率領黃忠軍先行,趙雲軍則暫留益州待命。
曹洪、曹休聽武都已失,拚命催虎豹部隊向武都進發。虎豹部隊全是騎兵,兵士往往使用三種武器,一種是戈、矛、戟等長兵器;一種是近身作戰用的劍、刀;第三種是對付敵方衝擊時射出的弓箭。這支部隊是曹操精心地經過多年的訓練而成,其特點是速度快,殺傷力強,最擅長野戰。虎豹騎在當時軍隊中可算是王牌軍,因而它是曹操的嫡係部隊,全是曹氏子弟指揮,外人不能染指。曹操雖然特別鍾愛這支部隊,但並不是長期把它當作貴族部隊閑置不用,相反,每一次規模較大的戰鬥,這支隊伍總是衝鋒在前,斷路在後,因而戰鬥實力很強,在戰役中往往起到鼓舞軍心的作用。
日夜兼程,風餐露宿,虎豹騎在幾天之內到達了武都。曹休、曹洪先去偵察蜀軍的布署情況。他們發現蜀軍在固山有張飛、馬超的軍隊,吳蘭駐在下辨。曹洪想先打吳蘭,但害怕張飛、馬超趁機切斷自己的退路,然後與吳蘭兩麵夾擊自己,決定不下,他召集眾將研究對策。許多將領都表示不能貿然進攻。
曹休力排眾議道:“張飛、馬超若是真有意切斷我軍後路,理應秘密行動,如今仍按兵不動,正暗示他們耳目不明,實力不強。我軍應發揮自己閃電戰特長,突然於他們還未集結前衝擊。我知道某些將軍懼怕張飛、馬超,認為其勇冠三軍,無人能敵。有些還悲觀地稱張將軍還是張飛的敗將,我等豈是對手?我曹休不信這些,兵法雲‘兩軍相逢,勇者勝’,隻要我們一鼓作氣,先衝擊蜀軍最弱的吳蘭軍隊,其必潰敗,到時,張飛、馬超縱有英名,也回天無術。他們一旦失去吳蘭軍這隻犄角,固山我諒他也守不住!”
曹休鬥誌昂揚,言談有理,猛曹洪信心陡漲,揮劍斬去桌案一角,大聲說:
“曹洪今日率先衝擊,誓為國捐軀,言休戰者如同此桌!”
是夜,曹洪令士兵們全持長矛,不帶任何短兵器,輕裝上馬,曹休率部分兵監視張飛、馬超的軍隊。
深夜,吳蘭部除少數士兵提著燈籠在營盤裏巡邏外,皆沉入酣夢之中。吳蘭本人也毫無戒心地休息了。曹洪的輕騎兵悄悄來到離蜀寨三四百米的平壩上,重新集結,分成十支分隊,依次排列。曹軍個個精神飽滿,緊張地等著主帥發出攻擊號令。隻見曹洪一馬當先,長戟向前一揮,第一支衝擊部隊如颶風刮向蜀寨,緊接著一支又一支跟著衝去,刹那間,呐喊聲、馬蹄聲撞破了深夜的寂靜。等吳蘭的士兵剛從夢中醒來,曹洪軍的馬蹄、戈、矛,已踏上他們,刺向他們,曹兵乘勢放火燒寨,蜀兵的糧草燃燒起來,火焰衝起,映紅了大半邊天空。火光中,衣冠不整,鎧甲未掛,兵器沒拿的蜀兵或抱頭鼠竄,或跪下投降,曹軍的戰馬在火光中縱橫馳騁,宛如天兵天將,吳蘭在幾十個親兵的護衛下,丟下大量糧草與士兵,落荒而逃,遁入了黑沉沉的夜色之中。
此仗,曹軍隻用一個時辰就結束了戰鬥,大獲全勝。
吳蘭夜中突圍,本想投奔張飛營中求救,哪知匆忙間迷了路,逃入山區的氐族部落中,這些氐族部落忠於曹操,就把他殺了。
張飛、馬超第二天才接到吳蘭全軍覆沒的消息,失去吳蘭,他們就失去了互相牽製、打擊曹軍的優勢,隻好閉寨不出。
三月底,曹軍大量的有生主力部隊源源不斷開到這裏,張飛、馬超無法承受曹洪、曹休優勢兵力的壓迫,往南退去。
劉備見張飛、馬超等丟了武都郡,又折了大將吳蘭,勃然大怒。四月初,他親率主力軍紮營在陽平關附近,要與曹操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決戰。麵對空前龐大的劉軍壓境,夏侯淵,張郃等出關紮營疊堡對抗。
劉備派猛將陳式搶攻馬鳴閣道,想以居高臨下掌握優勢。陳式力大無窮,在蜀中有“力士”之稱。此人使一柄四十斤重的厚背砍刀,刀法精湛。陳式率軍攀藤爬壁,悄悄向馬鳴摸去。曹軍有一小股部隊駐守在這裏,以為天險,無人敢犯。哪料到他們正優哉遊哉之時,攀藤而上的陳式揮刀衝向了他們。曹軍毫無防備,猥集一團,陳式一刀竟斬了兩名士兵的腦袋,其餘士兵嚇破苦膽,紛紛扔刀投槍,跪地求饒,陳式占據了馬鳴閣道。
陳式偷襲成功,正洋洋得意,哪料戰場上奇峰突起,一支曹軍部隊也來到了馬鳴閣道。率軍之人正是曹營中赫赫有名的徐晃,徐晃部一直是曹操備用的機動部隊。哪裏危急,哪裏就會有徐晃的軍隊。曹操聞漢中情勢吃緊,就調徐晃部隊從馬鳴閣道去漢中支援夏侯淵。徐晃與陳式陡然間打起了遭遇戰。
陳式人少,徐晃人眾,雙方短兵相接,鬥做一團,陳式最終抵敵不住,眼看帶的士兵均成刀下鬼,就虛晃一招,縱身跳下懸崖,抓住一根青藤,猿臂一舒,如蕩秋千一般。徐晃搭弓射去,陳式已蕩向一個山溝中去了……
陳式敗逃回去,詳細陳述戰情,劉備不好責備他,好言相慰,以令其安心。但劉備卻失去地利上的優勢地位。
徐晃與張郃會師後,張郃讓他守住他占據的關口,他率部乘機進屯廣石,與劉備之主力營寨相隔一箭之地。
張郃自瓦口隘敗在張飛之手,一直尋機要報一箭之仇,因而作戰積極而且亡命。
劉備每日率部與張郃混戰,雖然士眾,卻也勝他不過。
張郃與劉備對抗之中,采取掘挖地道設陷阱之計,使劉備蒙受了巨大損失。由於張郃的營寨與劉備營寨相隔隻有一裏之遙,雙方隻要一個衝刺就可以衝入對方營中,但雙方均以弓箭手埋伏營中,如衝進去便會受很大的損失。張郃久戰之後,突然心生一計,令兵士夜晚從營帳內向外挖地道,挖了半裏遠,爾後向地麵上挖,形成一個個很深的大陷阱,但並不捅破地皮,作上識別標誌,又令兩支弓弩部隊埋伏在陷阱旁邊。一夜之間,張郃布置了幾十個這樣的陷阱,而劉備根本不知其事,蒙在鼓中。
第二日,張郃率部從陷阱之間的安全地帶度過,耀武揚威向劉備挑戰。劉備一連幾日不能取勝,派陳式及另一員大將與張郃單鬥,並親自督戰。張郃力拚二將,毫無懼色,一柄長槍使得生龍活虎,劉備再派馬超迎戰,馬超藝高膽大,三國皆聞,三人滴溜溜圍住張郃,張郃力不能支,拍馬而回,曹軍仿佛大敗,但又有規律地分成幾支有條不紊地退回寨中。劉備見張郃已敗,心想:今日不乘勝追擊,破不了寨,不知還要拖至何日,忍耐不住,下令衝擊張郃。
蜀兵爭先恐後衝向曹營,還未到一半地點,馬匹,步兵踏入僅薄薄一層泥土遮掩的陷阱中。幾十個大陷坑中竟裝滿了戰馬與人,埋伏的曹軍弓箭手,立即朝裏麵的蜀兵射去了如蝗雨般的箭雨。張郃見計得手,折馬回來,衝向不知如何應付的劉備的近衛隊,劉備無力抵擋,火速退回營中。張郃追到蜀營旁,一陣箭雨把他射了回去。
此仗張郃俘獲了大量的蜀兵。劉備清點部隊時,才知損兵五千,失去陳式等兩員大將。
劉備無計可施,派使者進成都請諸葛亮和預備軍趙雲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