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搖搖手,說道:“今次戰鬥,我們沒有規劃好,才招致這個結局。我常對你們講‘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的道理,軍事行動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詳細算計其利害;‘既參於利,則亦計於害,雖有患,可解也。利害算得清楚,自然能夠通於機變,一切不受既定的思考及原則限製,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當難行權也。’我所主張的東西,我卻沒好好實施,唉,真是喪氣!”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這是曹操軍事上一貫主張的“機詐”。眾將士聽他一番獨特的帶有理論性的教誨,如醍醐灌頂,立刻明白曹操現在的心境了。
孫權的實力已不弱,若想硬對硬,的確是兩敗俱傷。曹操以“雷聲大雨點小”的戰術敲了孫權一下,雙方就隻在對峙而已,實行冷戰。
孫權自知戰曹操不過,更因荊州問題與劉備的矛盾日深,孫劉聯合的關係已經破裂,他就擬定了一個北親曹操,西排劉備的戰略。三月,他派使者到曹營中議和。使者徐詳持孫權的投降書直接交給曹操。曹操也立刻派使者表示和解之意,雙方正式結束赤壁之戰後連續長達十年的戰爭。曹操把二十幾支大軍布防在漢中、襄城、合肥一線,自回鄴城。終曹操之世未再對孫權用兵。
曹操班師回鄴城的途中,他的頭腦開始醞釀一個關於建立曹家班底的計劃。他對自己創業之初到現在位極人臣的經曆梳篦似地想了一遍,他知道自己創業時期的夥伴如荀彧、荀攸、郭嘉、崔琰、毛玠是因為他提出義兵勤王,擁戴天子的號召而歸順他的帳下的。這些人骨子裏是忠於漢王朝的,明知漢王朝已到日落西山,他們仍對它癡迷,曹操暗地裏送他們一個“迂”字。
曹操回到鄴城時,兒子曹丕及眾弟率文武百官出來迎接。
曹操從車輦中下來,曹丕、曹植等跪著問安。曹操扶起他們,一一審視兒子們。
曹丕臉色平靜,舉手投足具有謙謙君子之風。曹植麵帶潮紅,呼氣吐納時,曹操嗅到了一點酒氣,曹操眼睛中閃爍著一絲不易被人察覺的怒意。他也不好在百官之前責備兒子,轉身重上車輦,在百官簇擁中回到魏王府邸。
曹操回到鄴城,幾個月內未到許都去一次,獻帝那邊的事務由華歆全權處理。他深居簡出,一方麵調養多年征戰後相當疲憊的身心,一方麵思考著建立曹家班底的問題。
六月,曹操把鄴城和許都的心腹官員召集於魏王府邸開會,正式著手組建曹家班底。
魏王府大廳中,曹操端坐在上位,四個兒子立於他的身後。
待這些人入座後,休養後恢複了精力的曹操就向眾人說道:“建安十九年,我曾因朝廷缺乏人才下達過‘敕有司取士物毋廢偏短令’,說過隻要是‘有行之士,未必進取;進取之士,未必有行’的話,曾舉例諸如像陳平、蘇秦似的人無德,隻要有才也可錄用,現在我仍持這種看法,我已老邁,求才若渴,請諸位出謀出策,推薦這樣的人才。”
劉曄率先發言:“魏王待才誠摯,古今無出其右。大家素知魏王‘唯才是舉’的原則,所以北方有識之士,無不趨歸帳下。但‘唯才是舉’似乎也有泥沙俱下之可能。”
華歆接口道:“不錯。知人善用莫過曹公,但有人也會不識抬舉,受人之恩反不相報,卻極盡毀謗之能事,崔琰之輩,縱然有才,也無益處。”
司馬懿道:“仲達愚鈍,蒙王抬舉,方可效馬前馬後,我尤痛恨飲水不思其源之小人,但願魏王為此嚴格擇才。”
曹操知他們已明白自己的用意,就把曹丕及曹植幾個兒子一指,說道:“諸君輔佐我打下半壁河山,功高勞苦。但我畢竟年邁,雖有老驥之心,但人生幾何,望諸位多給吾兒指教,增長治國見識。選拔人才之事,我意還是不拘品行。昔日伊摯,傳說均賊人出身,管仲乃桓公車囚,然彼等皆得重用,國運因之振作,興盛;蕭何、曹參乃小吏,韓信被譽為遊手好閑之徒,陳平更是臭名滿天下,眾人恥與為伍,但他們終能助漢高祖立大業,定天下。”
曹操的這一席話,整理出來就是建安二十二年魏王府發出來的《舉賢勿拘品行》的文告。開完會,楊修與司馬懿出了魏王府邸,司馬懿邀楊修至他家飲宴。
楊修快嘴,憋不住話:“仲達,魏王今天所談一切,是為他後人接替基業安排班底。但魏王雖立世子曹丕,卻器重曹植,你估計一下。享他基業之人將是哪一位?”
司馬懿為人謹慎,說話小心,他說道:“魏王立曹丕已成規矩,更改不大可能。曹植很似其父,但他飲酒放縱早就受過魏王訓斥,魏王基業豈能給他,況荀攸賈詡多次陳述過立世子之利與害,魏王聽從彼等建議,亦是深思熟慮過的。”
兩人邊飲邊談,由曹操繼承人談到魏王府人事安排的問題,直至大醉,方才安歇了。
曹操在這天夜裏也在為人事安排絞盡腦汁,三更天了,他還在思考。
那時正是夏季,室內酷熱。曹操踱出府門,倒背兩手到花園裏納涼。花園裏的七裏香散發出幽香,一隻又一隻小小螢火蟲拖著忽閃忽滅的亮光飛來飛去。一名侍女給曹操安了一把逍遙椅在花園一塊空地上,沏上香茗,恭立一旁等候吩咐。
曹操坐上椅子,仆女用紈扇替他扇風撲蚊。不知是天氣酷熱,還是曹操內心焦躁,他隻覺汗流浹背,難受已極。
曹操正把這些事情細細回憶,仆女的呼喚打斷了思路:“啟稟魏王,請移駕室內,天即將下雨了。”
曹操與仆女剛跨上台階,小錢般大小的雨點從天而降,霎時,頭頂上炸雷“轟”地響起,閃電如雪亮的巨蛇曲曲彎彎一閃而逝。雨更大了,風猛刮起來,房間裏的帷簾也被吹得像船上鼓滿的風帆。亮著的蠟燭吹熄了幾次。
曹操心潮起伏不定,他睜著大眼尋找一閃即逝的電弧。那電弧不是一把刀嗎?他想到:如果天空是一具活生生的肉體,閃電的切割也就見效了。
生於亂世,雙手不想沾血就去做傲視群倫的英雄,但曹操對荀彧卻始終念念不忘。
這一夜,曹操通宵不眠,那心就如同惡劣的自然天氣一般契合。他舒了一口氣,想到:我曹家的忠心耿耿的人才濟濟一堂,這些人隻要因才施任,國家還有什麼不能治理?
曹操高興起來,叫來樂妓,在清晨中命他們鼓琴吹箏,抒往年寫的詩歌,重溫起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
曹操唱得慷慨激昂,渾然忘記了昨夜不曾一睡……
賈詡、劉曄、辛評等人在過了七天之後,用文告的形式把曹操的《舉賢勿拘品行》布告於官署、大道邊,轟動了不少州郡。
依據曹操的意思,魏王府的幕僚很快就擬出了一個曹家班底的名單:
文官方麵:賈詡、劉曄、張既、王琰、鍾繇、邢貞、司馬懿、杜襲、蔣濟、胡質等人。
曹家子弟及武將方麵:曹仁、曹洪、徐晃、李典、牽弘等人。
曹操確立了這樣一個班底之後,他終於完了一樁心事,心情頗為輕鬆。這是他有生以來在政治上花功夫最多的一件事,盡管如此,他仍有預感地對劉曄說過:“我和劉備、孫權麵臨的政治局麵不同,我之困擾較他們為重。劉備號稱漢室之末裔,旗號易打。孫權三世營造江東,吳人貫於稱他為王。吾於漢室之中,老迂士人頗多,忠於名存實亡之漢室的觀念根深蒂固,難以根治,禍起蕭牆之事,不得不防。”劉曄為曹操後期活動中最為重要之謀臣,他不似忠於曹氏之其他士人那樣急功近利。他理解曹操之苦衷,因而曹操最喜與他交談。八月,《舉賢勿拘品行》的文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為主,曹操啟用了一大批新湧現出來的英才,分配去給曹丕、曹植兄弟工作,這樣,曹家班底總算逐漸奠定了牢實的基礎。
曹操選定曹家班底之後,為了讓兒子和這些將帥多接觸,曾以打獵為幌子,帶子到幽並等州,以及襄城、合肥等地。
曹操對他的四個兒子有相當精妙的評價,他說曹丕“深沉早熟,文武全才”,說曹彰“黃須猛將”,說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凋勸,飲酒不節”,說曹熊“平庸隨流”,從曹氏四弟兄的行為看來的確如此,真是應了“知子莫過父”的俗話。
曹彰與其父長相相近,身材短小,體格卻非常粗壯,擅長於弓箭及騎術,腕力奇強,可以空手格搏猛獸,長得一臉黃胡須,非常的勇猛強悍。
曹彰嗜武成癖,對書籍一點興趣也沒有,連曹操都大感頭痛。
曹操曾幾次告誡他道:“汝不讀書而玩弄弓馬。這等匹夫之勇,怎可為頂天立地、一呼萬應的大丈夫?”
曹彰大聲答道:“父親,我隻想成為大將,與衛青、霍去病一樣,鎮守邊關,策驅十萬眾,縱橫天下,讀書有甚用?”
後來曹彰曾獨自征戰過烏桓,他身先士卒,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喜愛。
曹丕從小個性較深沉,外表溫文恭厚,在曹操的調教下,很早就立了誌向,樹立了理想。他常被曹操帶在身邊,因而得到不少文武全才的教育。曹丕五歲就習弓箭,六歲練武乘馬,並受過非常嚴格的劍術訓練。他在習武的同時,在曹操的指導下,文事方麵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他熟讀了《詩經》、《論語》,《五經》中的經、史、子、集四部叢書,也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史記》、《漢書》、諸子百家幾乎都閱讀過。曹丕這些功夫都是曹操所期望的,他也了解父親的一番心思,因之養成堅毅的性格。
曹植是個才華橫溢的公子,他性格直爽,不拘小節,不喜愛華美服飾及車馬,更討厭繁文縟節,他不像曹丕愛慕氣派。曹操喜愛這個兒子,但覺得他是情緒化很濃的人,不能委以重托。
曹操帶曹丕及曹植去北方牽弘處打獵的事發生於初秋九月。
牽弘乃北方少數民族的首腦,在曹操北征時歸附於他,忠貞可靠,他為曹操牢牢控製住幽並兩州大片土地。
當牽弘聞說魏王前來打獵之事,早就出城百裏之外迎接,曹操執著白發蒼蒼的牽弘的手感慨萬分:“牽弘將軍,幾年不見。我等皆須眉灰白,時光不留人啊!”
牽弘恭敬地答道:“大王精神矍鑠,老當益壯,豈是牽弘能比的呢?”
曹操把兩個兒子引見給牽弘,牽弘對少主畢恭畢敬地客套了一番。
牽弘乃豪爽漢子,但在為曹操參謀立少主之事卻表現得異常精明:“世子老練沉著,文武全才,堪擔重任。”說完就左顧而言其他。
曹操聽他言語簡潔,知他認同曹丕,於是喚過曹丕向牽弘拜謁。
第二日,曹氏父子與牽弘執鷹喚犬,馳騁於北國的草原上,逐鹿射兔,田獵之樂自不言說。
曹丕尤為快樂,為了顯露其射技,不吝金羽銀翎,一支又一支射向驚慌四逃的野狐、麋鹿。十月,曹氏父子回到鄴城,略事休息,又啟程去襄城巡視去了。曹操隻帶曹丕到襄陽城,這時孫權與劉備已發生嚴重的矛盾。
曹氏父子在曹仁駐紮的襄陽城行營住了三天後,召集合肥一線的親信徐晃、張遼、李典到襄城分析目前軍事情況。
曹操偕曹丕坐在上位,他掃視眾將一圈之後道:“春季與孫權苦戰一場,不分勝負,孫權後投降於我,至今未發生戰事。但平久則亂,亂久成平,這乃規律。諸位親臨一線,軍情定會比吾知道得多,放言說來,商計對策才好。”
張遼首先發言:“魏王,孫權自與我軍議和以來,其軍不涉我界,是因為他與益州劉備發生衝突,暫時隱忍罷了。”
徐晃待張遼說完,補充道:“赤壁之戰後,劉備以陰謀騙得荊州。當時孫權即想奪回,魯肅力陳利弊,妄想以荊州這肥肉誘惑劉玄德聯合東吳,共同抗擊魏王。隻可惜劉備奸詐,派關羽守住,不守信義,激怒了孫權。”
曹操問道:“如何激怒了孫仲謀?”
曹仁答道:“荊州借與劉備乃魯肅之計。劉備曾許諾說得了益州便還荊州,如今實現了理想,卻遲遲不歸還荊州。”
“更為嚴重的是現在魯肅得了重病,在交涉荊州問題上,孫權想不動一兵一卒已不可能。況關羽現在荊州擴展實力,不是北上,就是南下,孫權鑒於情勢危急,就調呂蒙去協助魯肅加強那裏的兩方防線,我估計吳蜀之戰不久便會爆發。”
“圖_中_不_figure_0003_0004_em”
“圖說”呂蒙“/圖說”
“那麼,呂蒙離開濡須口後,東吳方麵誰接替他。”曹操問張遼。
張遼說:“換成老將周泰了。”
一直未發言的曹丕不知周泰是誰,他問張遼:“周泰在東吳軍中的實力如何?”
張遼說:“周泰出身於東吳的行伍之間,曆經了不少大的戰役。據說孫權年幼時,曾奉兄長孫策的命令守宣城,不意遇到山賊的圍攻,情況急危。當時的周泰僅為一伍長,正好巡邏至此。接獲緊急軍報後,一方麵派急使求救,自己則帶少數人馬,先行突破山賊的防線進入城內。由於孫權守兵太少,宣城即將被攻陷,周泰就護衛孫權突圍出城,山賊團團圍住他們,周泰戰至剩他一人,仍死死護住孫權,當時就身受幾十處刀傷,他舍命救主,在東吳軍中威名大震,周泰另外的戰功是在打劉表時立下的。”
張遼對周泰評價很高,曹丕不禁脫口讚道:“好一位將領!”
曹操卻哈哈大笑道:“周泰僅如此而已,我軍勝過他的大將軍多多是也!在座的每一位將軍都比他周泰強。”
曹丕知有失口之嫌,雙頰被其父羞得緋紅。於是,在這個會議的後半程中就一言不發,以免再出洋相。
“周泰出生微末,以孫權一貫用人作風,他啟周泰為濡須口守將必抬高其地位,能使出身士家豪族軍官服從嗎?”曹操問張遼。
張遼就如數家珍似的把孫權啟用周泰的情形詳細道來,曹操待張遼說完,也道:“周泰猛將忠誠,世所難得;孫權知人善用,父兄之業可繼也。”
徐晃端起酒杯,向曹操及曹丕敬酒道:“不瞞主人,幾月來公明酒不沾唇,舌未嚐腥,今日聚會,定會飽餐一頓。主公遠道而來,辛苦皆同,公明將敬主人一杯。”在場將士相繼敬曹操、曹丕的酒,一直持續到半夜三更。
大家吃酒達幾個時辰,話似乎說盡,宴上隻聽喝酒的“嗞嗞”聲。
張遼忍不住這等寂寞,他向曹操拱手道:“大王,喝酒無助興之物,我來舞一回劍如何!”
曹操讚道:“許久未見文遠之翩翩劍姿,不妨使出來!”
張遼乘著酒興,“咣嗆”抽出利劍,在宴席中間的空地上左刺右挑,舞將起來。
徐晃見狀,仗劍離開座位,朗聲道:“文遠,公明陪你對舞如何?”
徐晃、張遼兩員虎將手執明晃晃的劍,你刺我封,左劈右擋,雖似精猛,實則極有分寸。曹操看著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愛將寶刀不老,不禁豪情也生,捋須嗬嗬大笑。
張、徐二將舞罷劍,曹操向眾人道:“久居邊關,不聞絲竹,未睹妙舞,隻恐太寂寞了,我喚樂女舞伎為諸君一樂。”說罷拍掌三聲,屏風後魚貫而出六位濃妝妙女子,兩女抱琴,一女持箏……雄難鳴了兩遍,眾人仍不罷席,酒燙了幾回,菜上了幾遍,樂妓彈奏起一蒼涼的曲子,這是曹操自己譜的曲,眾將最熟悉的曲子,眾將官以箸擊著節拍,曹操情緒大振,唱了起來: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的歌聲把宴會推向了高潮,曹仁、張遼、徐晃、李典等人皆噙著淚花,反複地把那“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唱個不停……
東方即將破曉了,眾人都已經酩酊大醉。曹操在兒子曹丕和歌妓的攙扶下,退到寢宮休息。親兵把爛醉如泥的眾大將背到了客店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