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演奏(1 / 3)

隨著時間的推移,眾人逐漸都融入到晚宴的熱烈氣氛之中,殿內殿外一片觥籌交錯。宮門的戲台上,《八仙賀壽》的戲碼正熱鬧非凡的上演著,依依呀呀之聲,不時飄入耳中。戲台之下,有人聽得入迷,點頭附和輕哼,有人則心思全然不在聽戲上,反而是忙著與鄰座或同僚寒暄套著近乎。大殿之內雖不若殿外的喧嘩嘈雜,但氣氛亦是熱烈非常,大殿中央歌舞升平,太後與康熙看得津津有味,兩人不時指手評論,遇到二人都覺得精彩的表演,便會打賞一番。座下嬪妃福晉們也是興致盎然,三三兩兩細聲交頭接耳。皇子格格一列倒是安靜得多,格格們都是未嫁女子,自是矜持得很。皇子們在今日的場合多數人卻是故作深沉,四四、五五、八八、十二這幾個平日裏的溫文君子自不用說,七七身有殘疾,人本孤僻,十三挨著他的冷漠四哥,九九、老十也有他們的八哥提醒著,說話舉止都比平常日子沉穩得多,也唯有太子不時會在表演間隙說些活躍氣氛的話頭,讓眾人參與說笑一番。而十四之後的幾個小皇子倒是童心未泯,對著樂班的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

我與紫馨、凝玉幾人在雨絡她們用罷晚膳來替換之後,便離開大殿去準備表演事宜去了。妝容、服侍自是要換的,哪能用平日裏的宮裝上台表演。為此,我特意設計了一款古今中外相結合的旗袍,讓柔寧拜托她哥哥伊都立找來巧手趕製。這事說來還要多虧紫馨,我繪畫水平實在太低,雖然腦中有構想,可畫出來的東西竟是四不像,無人能夠看懂。鬱悶之餘,還好紫馨在我一番講解後,竟看明白了,於是她把我設計的圖紙再重畫了一遍,又親自跟著柔寧去見伊都立,給他細細解釋,這才讓我們的表演服裝順利到了手。

其實,說是我設計,但也不過是剽竊了一下現代魚尾禮服的構思。我把這個時代的普遍圓領改成現代的時尚立領,又把寬腰長袍改為貼身,外罩的坎肩也做出腰身。最後是下擺,不再是一統而下,而是由寬到窄逐漸縮小,從膝蓋上端往下則又不斷加寬加大,形成一個魚尾的拖裙。紫馨幾人初聞我的構思,簡直大驚失色。在康熙朝,旗袍還是一桶而下的寬袍大袖,別說腰身,連女性的基本體型都見不著半分,我的這個改變,在她們看來實是聞所未聞。為此我大費口舌一番勸說,才讓她們接受了這改良旗袍也還是旗袍的說法,何況還僅僅是用於表演呢。

此時凝玉她們幾人已將縫製好的衣服穿上,一襲月白金絲綢緞,粉紫絲線繡著片片細碎飄逸的花瓣。絳紫色的對襟坎肩,一改往常的寬大,束收的腰身,並不緊致,卻仍勾勒出女性柔美的纖腰。與長袍的素雅不同,坎肩上粉紫絲線織就,金線鑲邊的朵朵繁複木蓮,栩栩如生的怒放其上。坎肩的衣領豎高至耳下,向兩側喇開,領沿滾邊被細碎的月白金邊花朵替代,密密疊疊。保留的寬袖袖口絳紫滾邊,金線於上勾勒鏤空的木蓮花葉。長袍下擺,自臀而起,自上而下分六股按螺旋紋路綴上仿真金邊木蓮,花朵由小而大,由少而多,顏色由深而淺,由淡而濃,白色、粉色、粉紫……到雙膝下方,原本分開的六股花路已彙集緊挨,隨著花朵的不斷放大、增加,群擺向後延伸也愈來愈寬,至裙尾處已如鳳尾拖曳於地,又如腳踏絳紫花雲。螺旋的紋路,使裙身有了一種旋轉舞動之感,身著之人,在木蓮花叢的簇擁下,如花中仙子一般,搖曳多姿又飄逸靈動。

看著眼前的凝玉幾人,我滿意極了。這樣的裝束,既符合了《輝煌》那活潑而頗具動感的樂音,又與凝玉她們幾人自身的氣質相符。月白的長袍、粉色的花朵清新淡雅,絳紫的坎肩,怒放的木蓮,卻又華貴豔麗,多重變換的裙身,搖曳的裙擺,活潑靈動,一樣的衣衫,眾人穿來卻是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