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罷十三的話,太後滿麵紅光,點頭稱好。康熙則是放聲大笑,滿意的道:“平身、平身!皇兒如此孝順,汝等心意皇太後與朕皆已收到。”
眾人謝禮起身,太後更親自上前扶拉四四與十三站起。十三卻略顯不好意思的道:“皇太後、皇父,孫兒這全無佛性之人又怎會懂得這些,有這般巧慧的心思。這全都是四哥的主意。我們在安徽河口視察完水情,確定安全無事後,本應直接趕回宮中。但四哥惦念皇太後壽辰,便提議繞行九華山,齋戒七日,親自上山為皇太後與皇父跪拜祈福,並由高僧主持迎請菩薩聖像。若非四哥告知,我尚不知地藏菩薩是以孝道立願成佛的呢。不過四哥告知孫兒後,孫兒祈福與請佛時皆是誠心誠意,虔誠已極的。還望皇太後、皇父不要責怪孫兒不另備壽禮,隻知占了四哥的光彩,實是在聽過四哥的提議後,孫兒再也找不出比這更表孝心的壽禮了。”
太後聽罷,嗬嗬一笑,輕拍十三手背道:“我道十三兒怎會有此巧思,原是四兒的提議。不過禮物為何不重要,你一片孝心哀家收到了。”說完,又拉過四四的手,接著道:“四兒自小頗有佛緣,超脫世俗又寡言淡漠,卻不想有如此一片慈孝之心,真是乖兒、乖兒。今日哀家十分高興,你二人便賜位於座前吧。”
語畢,便有太監於主位座下皇子格格一列加桌添席。四四與十三雙雙齊聲謝禮,起身歸座。然後,宴席開始。
這二人,真是會討太後與康熙歡心呢。聖壽節的賀禮,一般都是與眾人賀表一同送往內閣,不會當眾視人的。這二人卻恰好趕不上早上的朝賀,不得不殿前賀壽,獻上如此華貴罕有的白玉觀音,卻不著重於觀音本身的價值連城,反而強調迎請的緣由,無形中更托高自己的慈孝之心,讓太後與康熙想不印象深刻也難。不要告訴我他們這種“恰好”真隻是巧合!
有我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我偷眼看向眾人,或沉了臉,或眼帶興味,或若有所思,真是神色各異。隻是他們眾人看向的人都是十三,而不是四四。我不禁沉了心,難道這四四平日裏淡然超脫、一心向佛的形象真那麼深入人心?十三都已說明是四四的提議,眾人的敵意卻仍是針對十三。我知道史書上記載,十三是很受康熙寵愛的,自他康熙三十八年隨康熙謁陵之後,康熙每次出行就一定會帶上他。在他母妃敏妃薨後,更是將他交與自己最寵愛的德妃教養。眾人心中潛意識裏都把十三視為威脅吧。
真是個傻瓜!對著主座下方的十三,我狠狠地瞪去一眼。哪想十三像是有感應能力一般,立刻就抬頭看向了我,隨即清淺一笑,借著舉杯飲酒的姿勢,遮擋住眾人視線,用口型對我道:“乖徒兒!”
我真是無語加黑線!裝作沒有看到的撇開眼,卻對上另一雙略帶探究的桃花魅眼。陰柔的美人正單手撐著桌麵,懶懶托著腮,另一手輕轉著手中的白玉酒杯,略略傾斜的身子慵懶而魅惑。他目光直直的看向我,眼神興味,沒有半分避諱。對上我的視線後,嘴角勾起一抹似有若無的微笑,嚇得我的心漏跳了一拍。他,看到了適才我與十三的互動吧?與十三同在一排,從他的角度應該隻看到了我的表情,卻應該不知道我是與誰在無聲交流的。這麼想來,我勾起一抹笑,也直直的回望著他,讓心中對他的hc毫不掩飾的表現出來。此刻我一定是滿眼心型吧,自己想來都想發笑。不過美人倒是沒有被我的hc嚇到,反而挑高了眉,笑意更深。
除開四四和十三,太子居首位,皇子這一排基本是按年齡大小排的位次。我數了一數,按照美人的位次,他應該是九九胤禟了。嗬嗬,也隻有宜妃那般的美貌才能生出九九這般妖孽的美人吧。
我與九九的對視,引來了他上手邊男子的注意。男子順著九九的視線看向我,衝我輕一點頭,露出溫文一笑。收回目光,側頭與九九說了幾句話,九九便對我舉杯示意,隨即一飲而盡,之後再不看我。
這個幾句話便能讓九九收斂的男子應是八八吧,果然是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啊。他長相溫雅俊逸,舉手投足雍容自若,彬彬有禮。第一眼見,隻覺讓人感到溫暖親切,再加細看,竟給人一種“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之感。這樣的男子,我之前怎會將他忽略?瞥向九九,那張妖孽的容顏著實容易讓人深陷啊。作者有話要說:因前一節細節上做了些微修改,所以這一章相應的細節也做了變動。僅僅是細節方麵有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