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生篇 堅強豁達,活出幸福(1 / 3)

)第一節 【梁啟超】人生的舞台上沒有旁觀者

一個人隻有容得下他人,才能更好地與他人合作,才能與他人一道成就自己的事業。

承擔,人生的起點

梁啟超說:“人生於天地之間,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自放棄其責任,則是自放棄其所以為人之具也。”人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承擔責任是一個人的人生起點;人生隻有走到盡頭的時候,才能將自己身上的責任、擔子放下來;那些不承擔自己責任的人不能算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人。

人生折射

一個人如果毫無責任感可言,那麼在將來誰還能指望你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盡一份責任、奉獻一份力量?一個沒有責任的人,一個不敢挑起責任的人,隻能被這個社會所唾棄。在這個世界上,有所作為的人、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那些勇於挑起肩上的責任、樂於助人、有責任感的人。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森林裏,一隻母虎正給小虎仔喂奶,它沒發現一群獵人正悄悄地走近它。當它終於感覺到危險的時候,獵人們已經舉起了長矛。母虎想逃跑,但它又舍不得自己的孩子。為了救孩子,它放棄了逃跑,而是衝著獵人們怒吼。發狂的母虎極其凶猛,把獵人嚇傻了,因為在平時,老虎看到獵人拿著長矛都會快速地逃跑。而這隻母虎不但不逃跑,而且暴怒地衝著獵人怒吼,於是獵人們顧不得打獵,掉頭跑了。

就這樣,母虎憑著自己的勇敢,救了自己和孩子。

是什麼讓母虎勇敢地留下來,趕跑獵人?有人說是母愛。的確,母愛在這裏是主要原因。但是,在這裏更有一種責任,一種要保護小老虎的責任,促使母虎勇敢地同獵人們對抗。其實,母虎也害怕,但是這種由愛心催化而產生的責任,讓母虎勇敢起來,戰勝了自己的懦弱,並最終戰勝了獵人,救了自己和孩子。這就是責任的巨大力量。

梁啟超先生在《嗬旁觀者文》中就曾說,如果一個人有了責任,“苟知之極明,則行之必極勇。猛虎在於後,雖跛者或能躍數丈之澗;燎火及於鄰,雖弱者或能運千鈞之力”。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很清楚自己的責任是什麼,知道了自己必須要履行什麼樣的責任,那麼他的行為就會變得非常的勇敢。就好比凶猛的老虎在後麵追趕,即使腳受傷了也能跨過數丈寬的深澗;大火馬上就要燒到自己身上了,即使自己非常弱小,也能發揮出千鈞的力量幫助別人一起把火給撲滅。

由此可知,一個人擁有一顆責任心,他將變得多麼強大而無所畏懼。在我們的生活中,往往聽說很多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勇敢救人的事跡。其實,並不是他們不害怕,他們可能也很害怕危險,但是,他們的責任心幫助他們克服了恐懼和軟弱,從而創造了很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奇跡。

智慧點撥

責任心能讓人發揮出想象不到的力量,那麼如果沒有責任心又會怎樣呢?梁啟超曾說:“是故人也者,對於一家而有一家之責任,對於一國而有一國之責任,對於世界而有世界之責任。一家之人各自放棄其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自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全世界人各自放棄其責任,則世界必毀。”

成功的人不僅勇於承擔責任,他們還希望增加責任,以便激發更多的能力。事實上,你承擔的責任越多,你處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強。一個人的能力是用不完的,你也許會用完時間,但是你不會用完能力,能力是越用越多的,如同智慧一樣。所以,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勇於挑起責任的人吧!

直麵人生路上的阻力與挫折

梁啟超曾用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在麵對學習、生活中的阻力時,要“惟當察阻力之來而排之,不可畏阻力之來而避之。譬之江河,千裏入海,曲折奔赴,遇有沙石則挾之而下,遇有山陵則繞越而行,要之必以至海為究竟”。這就是告訴我們,要直麵阻力,像河流一樣,遇到大山的阻隔,就算繞道而行,也要到達大海。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一些順利少一些阻力,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我們以更多的痛苦和阻力。這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凡辦事必有阻力。其事小者,其阻力亦小;其事愈大,其阻力亦愈大。阻力者乃由天然,非由人事也。”這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是會遇到阻力的,所做的事情越小,阻力也就越小,所做的事情越大,阻力也就越大。阻力自然而然地隱藏在所有的事情中,是我們無法決定的。所以我們渴望做事情沒有阻力是不可能的。

人生折射

有的人遇到阻力就害怕、灰心,就被那一張嚇人的麵孔嚇退了;而有的人卻能不畏阻力,知難而進,經過努力而站在成功的終點線上。於是,前麵那種人在消極中墮落,脆弱得經不起考驗;而後一種人則在積極中奮進,泰然自若地麵對所遇到的阻力,最終克服了所有的阻力,通向成功。

美國nba決賽有一段很有意思的電視廣告。在廣告裏,邁克爾·喬丹走進體育館,向熱情的球迷們打招呼。你可以聽出他自言自語的聲音。在此輝煌的時刻,他在回憶一生中遭遇的挫折和阻力。他想起念中學時被開除出籃球隊的情形,想到在職業棒球賽上的失敗,想到他在nba生涯中有38次沒有拿下決勝的一分。在廣告的最後,喬丹對著鏡頭說:“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這則廣告被公認為是最震撼人心的廣告之一。

這個小廣告告訴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阻力,戰勝人生旅途中的挫折,是對我們成功的磨煉,也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其實,生活中的阻力和挫折,對我們人生的成長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阻力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前進道路中的阻力是我們意誌力的“運動場”,當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這些阻力後,你就會獲得神清氣爽的感覺。

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裏邊有個東西,前些年帶給我極大的痛苦。它很沉重,每一次我想移動自己的身體,都要費好大的勁,這圓圓的東西,以前太讓我遭罪了。現在雖然習慣了些,但是我真想把它給弄出來啊!”另一隻蚌懷著幸災樂禍的心情說道:“我讚美上天也讚美大海,我身體裏邊毫無痛苦。我裏裏外外都很健全,這些年我想怎麼移動就可以怎麼移動。”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隻蚌的談話,它對那隻裏裏外外都很健全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全的,你可以快速地移動自己的身體,然而,你的朋友之所以難以移動自己的身體,乃是因為它的身體裏有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造成痛苦的砂粒在蚌體內存留著,蚌克服了它帶來的痛苦,結果孕育了寶貴的珍珠。這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阻力雖然讓我們很痛苦,但是隻有擁有它,我們才能孕育出成功的珍珠。

阻力好比是我們前進道路上一道滿布荊棘的柵欄,隻要我們不害怕它,以一種衝刺的姿態跨越它,那麼,通過一次次地跨越,我們也能最終抵達成功的終點。

智慧點撥

當我們以一種藐視阻力的麵貌來做事情時,我們會發現,所謂的巨大困難隻是一隻紙老虎,根本經不起我們手指的一捅。其實,阻力也並非是件壞事情。有人就曾經打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個人的能力好比一把披荊斬棘的“刀”,而做事時遇到的阻力,就好比一塊磨礪這把“刀”的“頑石”。隻有通過無數次的磨礪,我們的這把能力之“刀”才會更鋒利。所以,我們應該勇敢地麵對學習、生活中的阻力,讓它來磨礪我們的品性,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第二節 【李叔同】心如蓮花,參悟人生真諦

正視自己的不圓滿

李叔同有次曾經感歎道:“啊,再過一個多月,我的年紀要到六十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這個也是份所當然。隻有對於養正院諸位同學,相處四年之久,有點不能忘情;我很盼望養正院從此以後能夠複興起來,為全國模範的僧學院。可是我的年紀老了,又沒有道德學問,我以後對於養正院,也隻可說‘愛莫能助’了。”

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人生是完美的,李叔同這樣的大師也同樣不例外,他在自己的花甲之年也同樣發出了“像我出家以來,既然是無慚無愧,埋頭造惡,所以到現在,所做的事大半支離破碎、不能圓滿”之辭,來表達自己對人生不完美的感慨。

佛說,我們這個世界是“婆娑世界”,這個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圓滿的,因此,人要正視自己的不圓滿,不要過度追求圓滿。

人生折射

國王有五個女兒,這五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遠近皆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一百個漂亮的發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既往地用發夾整理她的秀發,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於是她偷偷到二公主的房裏拿走了一個發夾。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裏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發夾;於是,五公主的發夾隻剩下九十九個。

第二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發夾,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發夾?”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裏喊: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頭上明明完整地別著一百個發夾,所以都懊惱得很,卻說不出。隻有五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少了一個發夾的五公主披散著一頭漂亮的長發,王子不由得看呆了,決定和公主一起過幸福快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