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活篇 簡單灑脫,活出快樂(3 / 3)

“感恩”是一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的含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給他人”。“感恩”是一種認同,是對世間萬物的深切認同。“感恩”更是一種回報。

梁實秋先生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總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生活,因而總能發現生活的美好和趣味,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堪稱一部趣味生活集。梁實秋先生與發妻程季淑女士相伴幾十年,伉儷情深,但晚年不幸愛妻意外去世,這令日近黃昏的梁實秋深受打擊,但他仍懷著對生活的美好希望,仍用感恩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後來他在71歲高齡時又得遇生命中的第二個紅顏知己韓菁清女士,雖然這段婚姻並不為世俗所理解,但對梁實秋來說這是生活給予他的恩賜,他在這種感恩之情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幸福時光。

人生折射

真正的感恩並不僅僅限於在順境的情況下,而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我們的生活。

說起感恩,人們就不免會想起史蒂芬·霍金,眼前就會浮現出這位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走上講壇,麵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30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敬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枷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這個問題問得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

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生活就是這樣,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會對你哭。隻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會受益一生。你會覺得你所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也不再在乎得失與成敗,在你的眼中隻有歡樂,沒有憂傷和不幸,這才是人生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心存感恩,即使在生命僵死之處,也會有清泉湧出。

智慧點撥

感恩之心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無論你是尊貴還是卑微,無論你生活在何地、何處,或是你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曆,隻要常懷感恩的心,就必然會不斷地湧動著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質,而這一切又必將讓我們擁有一個豐富而充實的生命。

)第四節 【張中行】快樂需要自己體會和創造

快不快樂,由想法決定

張中行先生在《快樂》一文中說道:“快不快樂,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決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讓人傷心或者煩惱的事,但是作為生活主角的我們,應該學會適應自己所處的環境,不鑽牛角尖,樂觀地麵對生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心理自我調整”,一個善於調整自己心理的人,一定是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和諧的人。

快樂是無價的珍寶,人們都想得到它,但是總有一些人難以達成自己的這個心願,正所謂“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那麼快樂真的就是難以得到的嗎?當然不是這樣的。快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擁有正確的心態。

人生折射

我們來看一下銀行職員巴辛的故事:

巴辛每天總是樂嗬嗬的,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總會回答:“我快樂無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會告訴對方怎麼去看事物好的一麵。他說:“每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對自己說,巴辛,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心情不好——我選擇心情愉快。每次有壞事情發生,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後者。人生就是選擇,你要學會選擇如何去麵對各種處境。歸根結底,你要自己選擇如何麵對人生。”

有一天,銀行遭遇了三個持槍歹徒的搶劫。歹徒朝巴辛開了槍。幸運的是搶救及時,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巴辛出院了,隻是仍有小部分彈片留在他體內。

6個月後,他的一位朋友見到了他。朋友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快樂無比,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朋友看了傷疤,然後問當時他想了些什麼。巴辛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我選擇了活。醫護人員都很好,他們告訴我,我會好的。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後,我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了‘他是個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動。”“你采取了什麼行動?”朋友問。巴辛說:“有個護士大聲問我對什麼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活人來醫,而不是死人。’”

智慧點撥

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改變你對事物的認知和自己的心情,隻要你願意選擇積極樂觀的生活,你就可以成為快樂的主人。所以,如果你現在仍然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快樂的人,那就有必要深入地體會一下張中行先生的名言了。也許你覺得無休止的工作是痛苦的,但是你不能否認,在獲得成果的那一瞬間,你的內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就是快樂的一種表現啊;也許你覺得洗碗是讓人厭煩的,但是如果你在廚房裏放一點音樂,你也會體會到身心舒暢的感覺……快樂是需要自己來體會和創造的,相信這一點的人,才會永遠快樂。

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欲望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欲望。在欲望麵前,人們經常迷失自己,變得非常貪婪,從而使自己陷入欲望的深淵。張中行先生在《順生論》中就曾說:“生而有欲,生與欲不可分。已受生而談滅欲,這樣想,也許應該稱之為智;這樣做,也許應該稱之為毅。不過問題在於,實際上萬難做到,至少絕大多數人是這樣。”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人們很難做到完全地壓製和澆滅自己的欲望。但是,如果任由過度的欲望指導我們的行動,我們又會麵臨種種危機。

人生折射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來麵對自己的欲望呢?

先來看下麵的這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每天不辭辛勞地工作,但是他仍然非常貧窮。一天,他來到一片離家很遠的樹林,碰到一位老婦人,那老婦人對他說:“我知道你每天很苦,但是得到的卻是微不足道的。我送你一枚魔法鑽戒,它能夠使你擁有財富。當你說出你想要得到什麼,同時轉動你手指上的戒指時,你將會立刻得到你所希望的東西。但是,這枚戒指隻能實現你的一個願望,所以你在許下你的願望之前要仔細考慮清楚。”

驚愕的農夫接過戒指,激動地踏上了回家的路。晚上,農夫路過一座大城市時,他遇到了一個商人,他拿出了魔法鑽戒,向商人講述了這段奇特的經曆。商人邀請農夫晚上住在他家,深夜,商人來到熟睡的農夫身邊,他小心翼翼地用一枚相同的戒指,換走了農夫手指上的魔法鑽戒。

農夫早上醒來,向商人道謝,卻發現商人被一堆金子壓死了。農夫在金子堆中找到了戒指。農夫回到家,把魔法鑽戒的故事講給妻子聽。妻子按捺不住激動,對丈夫說:“試試看,讓它帶給我們大片的土地。”因為親眼看到商人被金子壓死的一幕,農夫擔心要是輕易向這隻魔戒許願的話,會給自己帶來同樣的厄運。於是他對自己的妻子說道:“我們必須仔細對待我們的願望,不要忘記,這戒指隻能幫我們實現一個願望。”農夫又解釋道:“最好讓我們再苦幹一年,我們將會擁有多頃良田。”從此,他們竭盡全力地工作,並且獲得了足夠的錢,買了他們所希望擁有的土地。農夫的妻子想要一頭牛和一匹馬。農夫說:“親愛的,我們何不再繼續苦幹一年?”於是一年後,他們買回了牛和馬。

“我們是最快樂的人,”農夫說,“不要再談什麼魔法鑽戒了,我們擁有年輕,擁有堅實的雙手。等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再去想那戒指吧。”30年以後,農夫和他的妻子已經變老了,他們擁有了所希望擁有的一切,而那枚魔法鑽戒依舊完好地保存著。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我們要做的,是正視自己的欲望,學學故事中的農夫,在麵對現實的壓力和欲望的誘惑時,以一種冷靜的態度克製欲望、疏導欲望,讓它成為我們成長的積極力量,這樣我們就不會偏離生活的方向。

智慧點撥

張中行先生說,我們要像對待烈馬那樣對待欲望,一麵要接受烈性,一麵要訓練它習慣於受節製,能夠順著大路跑而不亂來。不亂來,就是有欲有求,但能適可而止。因此,隻要我們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欲望,學會克製它,把握好欲望的方向,那麼我們就能馴服欲望這匹烈馬,從而騎著它,沿著大路快速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