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處世篇 外圓內方,活出優雅(3 / 3)

智慧點撥

距離產生美,在交友時請牢記保持一定的距離,抽象的距離將使你們對彼此的關係懷有更多的憧憬與向往,從而在彼此間維係一份朦朧的美,將目光從挑剔審視轉向讚同認可,這將讓你們的關係更加融洽,讓友情細水長流。

)第三節 【錢鍾書】珍惜眼前人,憐取身邊物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撰寫的“新《儒林外史》”。“圍城”這一象征,源自書中人物對話中引用的外國成語:“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麵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又說,婚姻像“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不能改變環境,不如改變我們自己。”多從自身找原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我們麵對“圍城”時智慧的選擇。

人生折射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卻想衝出來。進不去,徘徊遐想,苦悶憂愁;衝進去了,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鍾書先生憑借其深邃的洞察力感悟出了人生和婚姻的真諦。

我們單就婚姻來講,事實更是如此。光看各個婚戀網站中逐日攀升的會員人數就可看出:城外人對城內人充滿了熱切的向往。而城內人是否果真如城外人所幻想的,在裏麵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的日子呢?如果城內的日子真的那麼多姿多彩,那為什麼又有那麼多城內人的生活亮起了紅燈呢?

這是因為所有絢麗終會歸於平淡,生活最終會歸於柴米油鹽的瑣碎與真實。結婚以後,才發現“兩人世界”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浪漫,不僅平淡如水,而且有時還繁瑣得嚇人,時間長了,竟毫無激情,甚至有的婚姻早早地就觸礁了。

究其原因,就是男女兩方在婚後沒有自覺地在意識上作出改變,以適應人生新的階段,最終導致婚姻關係的破裂。

夫妻相處,有幾點是無論何時都要遵守的,違反了它,婚姻就有觸礁的危險:

1.相互尊重

人都是愛麵子的,當著別人的麵批評愛人,最容易挫傷對方的自尊心,影響夫妻感情。所以,要學會尊重對方,尊重對方的思想和感情,越是人多的時候,越要恭維他,以博得對方的歡心。隻有夫妻倆在一起時,你再向他提些意見,甚至可以進行嚴肅的批評,對方都會在愉快接受之餘,感受到你煞費苦心中體現出的濃濃愛意,從而以加倍的愛來回報你。

2.必要的信任和適當的依賴

你如果不信任對方,就好像是在沙上築塔,別想會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夫妻關係。缺乏信任是通往親密之路的最大阻礙,每個人的成長經驗都會影響到信任能力的養成,幸福的婚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的。

另外,還要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依賴。但如果你在精神上、物質上完全依賴別人,讓對方扮演供應者的角色,那麼你的自尊便會被人拿走,你會更缺乏安全感,並產生寂寞感,恐懼感也會日漸加深。因此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一種微妙的平衡互動關係。對愛人適當的依賴才會使你的吸引力更持久。

總之,當婚姻生活歸於平淡的時候,夫妻間的關係就可能會發展成為兄妹或者朋友的關係。這時的你們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經受得了誘惑。夫妻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的,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千萬不能舊事重提,不然引發的就是更為激烈的戰爭。夫妻雙方都需要對方用心地去嗬護,去關心,去體貼。多一些溝通,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才會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再是傳說,而是可把握住的幸福。

智慧點撥

人在世上生存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追逐和放棄的過程。因為人的劣根性決定了“對得不到的總是抱著美麗的幻想,而得到手的卻棄如敝履”。所以,願所有的人都能“珍惜眼前人,憐取身邊物”。

吵鬧,毀掉感情的利器

在《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最終與孫柔嘉攜手走進了婚姻的圍城,但生活中的各種摩擦不斷,尤其是孫柔嘉不斷的嘮叨令方鴻漸不堪忍受。小說的最後,孫柔嘉離家出走,方鴻漸也盤算著奔走他鄉,另謀出路。可以說,在婚姻這座圍城裏,他們都沒有守好自己的“城”。

有句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在所有能夠摧毀溫馨感的因素中,吵鬧無疑是最有殺傷力的。地獄中的魔鬼所發明的種種毀滅愛情的利器中,無休止的爭吵是最可怕的一種。

人生折射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夫人也有這樣的發現,可是已經太晚了。當她在臨死前向她女兒懺悔說:“你父親的去世,是我的過錯。”她的女兒們沒有回答,而是失聲痛哭起來。她們知道母親說的是實在話。她們的父親長期生活在母親不斷的抱怨嘮叨和長久的無端吵鬧中。

托爾斯泰伯爵和他的夫人處在優越的環境裏,照理應當十分快樂才對。托爾斯泰是曆史上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他那兩部名著《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學領域中永遠閃耀著光輝。托爾斯泰備受人們愛戴,他的讚賞者甚至於終日追隨在他身邊,將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快速地記下來,即使他說了一句“我想我該去睡了”這樣平淡無奇的話,也都給記錄下來。除了美好的聲譽外,托爾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財產、有地位、有孩子。他們的結合,似乎是太美滿了,所以他們跪在地上,禱告上帝,希望能夠繼續賜給他們這樣的快樂。

但是後來,托爾斯泰改變了對自己作品的看法。就從那時候開始,他把剩餘的生命貢獻於寫宣傳和平、消弭戰爭和解除貧困的小冊子。他曾經懺悔,認為自己在年輕時候犯過各種不可想象的罪惡和過錯。他要真實地遵從耶穌基督的教訓。他把所有的田地給了別人,自己過著貧苦的生活。他去田間工作、砍木、堆草,自己做鞋,自己掃屋,用木碗盛飯,而且嚐試盡量去愛他的仇敵。然而,他的妻子奢侈、虛榮,渴望著顯赫、名譽和社會上的讚美,托爾斯泰對這些卻不屑一顧。她希望有金錢和財產,他卻認為財富和私產是一種罪惡。他堅持放棄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權,不收任何的稿費、版稅;她開始吵鬧、謾罵、哭叫,因為她太想得到那方麵帶來的財富了。她就會像瘋了似的哭鬧,倒在地板上打滾。她手裏拿了一瓶鴉片煙膏,要吞服自殺,同時還恫嚇丈夫,說要跳井。

他們開始的婚姻是非常美滿的,可是經過48年後,他已無法忍受再看自己妻子一眼。

時間還是在吵鬧中一點一點地流逝,82歲的托爾斯泰再也忍受不住家庭折磨的痛苦,在1910年10月的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他逃出家門——逃向酷寒、黑暗,不知去向。經過11天後,托爾斯泰患上了肺炎,倒在一個車站裏。他臨死前的請求是:不允許他的妻子來看他。這是托爾斯泰夫人抱怨、吵鬧和歇斯底裏所付出的代價。

愛的雙方需要尊重、信任與理解,而一旦失去這些,爭吵就隨之而來,婚姻也顯得岌岌可危了。當婚姻生活歸於平淡的時候,夫妻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的,如果不能用心地去嗬護,婚姻難免會成為一座讓人想逃離的圍城。

智慧點撥

爭論其實是沒有贏家的,尤其是那些毫無意義的爭論,比如抨擊各自的興趣,或者是批評對方的言行舉止。適當的規勸是讓對方感激的方式,但是惡意的批評隻會拉開彼此的距離,溫馨的氛圍也會蕩然無存。因此,在開口之前應先思考一下:我們如果這樣下去,還會有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