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1 / 1)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是一句古訓,透視出人們對於小人的蔑視,同時也表現出對於小人的無奈。

一日,蠍子想要過河,求助於青蛙,青蛙說,你是蠍子,有毒,我怎能載你?蠍子回答,載我過河吧,我不會咬傷你。青蛙於是答應蠍子的請求,載它過河。可是在河中間時,青蛙感覺背上刺痛,蠍子背叛諾言,咬了它,青蛙回頭看著蠍子,眼神充滿悲傷和失望,問道,你為什麼要咬我?這樣我們都會淹死。蠍子回答,因為我是蠍子,我無法控製自己。

小人就是小人,他不可能變成君子,所以古人說:寧肯得罪十個君子,不願得罪一個小人。就是這個道理。

“小人謀人不謀事,君子謀事不謀人”,這就是小人與君子最大的差別。君子的誌向是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成就一番事業,謀利益,他們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事業上,很少深入地想一下怎樣去對付小人,而小人考慮的是如何算計人,如何打倒異己,以此使自己的名利、地位不受到損害。

另外,小人比君子敏感,心理也較為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語上刺激他們,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們,尤其不要為了“正義”而去揭發他們,那隻會害了你自己!自古以來,君子常常鬥不過小人,因此小人為惡,讓有力量的人去處理吧。

小人之所以不可得罪,其原因就在於小人的報複欲望特別強。在他坑害別人的時候,又小心地提防著別人對他進行報複。小人注定要連續不斷地傷害別人。俗語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小人對別人的報複打擊通常都是用“暗箭”,一般人在明處,小人在暗處,通常都是防不勝防。而小人報複的程度遠遠大於別人損害他的程度。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被小人攻擊、傷害過的人在蒙受損失後竟然搞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個地方得罪了小人,他們根本不敢相信一些匪夷所思的緣由竟然可以成為小人報複他們的原因。

1948年,為控製通貨膨脹,蔣經國開始負責上海經濟督導,分管物資、物價管製部分。但是他采取了很多非常措施,卻絲毫不能阻止孔祥熙、宋子文等大官僚財團繼續搜刮民脂民膏。於是,蔣經國把打擊的目標對準了自己的表弟孔令侃,孔祥熙的兒子,宋美齡的外甥。但因宋美齡阻撓,最後不了了之。

此時,蔣經國又盯上了杜月笙的三兒子———杜維屏。杜維屏當時做著上海證券交易的經紀人,在交易所外拋售股票的時候,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的罪名將他送進了班房。杜月笙表麵上擁護蔣經國的舉動,暗中則派人搜集孔令侃的揚子公司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的確鑿證據。別無選擇,蔣隻好親自下令,查封揚子公司,再次將矛頭指向了自己的表弟。結果再次遭到宋美齡的阻撓。沒有辦法,最後杜月笙的兒子也以罰款了事。

小人一手拍上,一手壓下。他們總有一籮筐的手段等著你,隻要你稍有不敬,他就立刻對你開刀。所以,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小人的功力可非一般。你發芽,他要掐掉你,你再冒,他踩死你,你挺起來,他就拔掉你。實在不能斬草除根,便借助於領導在群眾中假傳領導“聖旨”,欺上瞞下,胡作非為,把你說得渾身是糞。在領導麵前,顛倒黑白,挑撥離間,使你成為孤家寡人。

“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講理的怕不講理的,不講理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些都說明,遇到小人,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不管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難免會遭遇小人。小人的卑下,手段的無恥,為公理所不容,為千夫所怒指,凡是正常人都看不起小人,但幾乎所有的人又都畏小人如洪水,如瘟疫,又是寧願討個膽小怕事的罵名,也必定要繞路而行,生怕招惹了橫行無忌的小人。

因為小人的報複已不僅僅是針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而是麵向整個公眾的一種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強化了小人對於妨礙其牟利者的打擊力度。

總之,由於小人的心思全都在報複與提防反報複上,一般人確實是沒有這般時間、這般口舌、這般心理去和小人死纏爛打,正如同偶爾看看摔跤比賽的觀眾最好別去跟專業摔跤師叫板一樣,在想不出更好辦法的情況下,還是盡量地躲避著、容忍著小人吧,盡量地不得罪小人吧。這實際上就是一般人對於小人的心照不宣的想法。

所以,對於小人,隻要認清了他的麵目,就遠遠地躲著他,在不得已與之交往時,能忍則忍,切不可得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