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豪爽曠達不懼危難(4)(2 / 3)

正在這一緊要關頭,項羽的叔父項伯連夜將實情告訴張良。項伯和張良原是好朋友,所以勸張良趕緊脫離劉邦,不要一起送死。張良認為“亡去不義”,反而拉著項伯一起去見沛公。劉邦立刻與項伯結成親家,並且向項伯表明心跡,並許諾第二天早晨一定要親自向項羽謝罪。項伯回到大營,將劉邦的一番心意轉告項羽,並且勸項羽不要興師動眾,因為劉邦立有大功,“擊之不祥”,不如善待之,項羽自以為是一方霸主,被項伯三言兩語就放棄了動手的準備,再一次失去了消滅對手的良機,項羽的偏執自大和婦人之仁讓他最終嚐到了失敗的苦果。

劉邦於第二天清晨趕到鴻門,向項羽麵謝,“我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沒想到先入關,攻破秦軍,與將軍在這裏相見。今者有小人言,令將軍與我有隙。”項羽聽了這番話,猶豫不決,於是將曹毋傷的話和盤托出,並且設宴招待劉邦。

在鴻門宴上,範增好幾次用眼睛示意項羽攻擊沛公,項羽卻毫無反應,範增隻好離席找到項莊,對他說:“君王為人優柔不決,你進去以劍舞,尋找機會殺掉劉邦,不然,我們都會成為他的俘虜。”項莊於是入席敬酒,並借口“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隨即拔劍起舞。項伯心知項莊舞劍,其意在沛公,遂起身對舞,以自己的身體翼蔽沛公。在營外擔任警衛的壯士樊噲急闖進來,樊噲粗中有細,他分析了劉邦入定鹹陽以待項羽的事實,接著他責備項羽聽信小人之言,與沛公為敵,這樣下去恐怕喪失天下人心,幾句話說得項羽無言以對。一會,劉邦以上廁所為由悄悄跑了,讓張良留下和項羽他們周旋。

範增的老謀深算對性格固執、自負的項羽,也無能為力,最後連自己也成了項羽這一性格的殉葬品。

漢三年(前204年)初,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項羽兵圍滎陽,截斷漢軍糧道,劉邦的形勢非常危急。

漢軍缺糧,時間一久,就難以固守,於是派出使臣向項羽議和,提出滎陽、成皋以東歸楚,以西歸漢,以鴻溝為界,兩國就此罷兵,分而治之。項羽聽了使者的話,又想成婦人之仁,自認為以誠待人,便能得天下,範增進言道:“劉邦即將兵敗,今日不取,日後必悔。當初在鴻門宴上,你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此時再不滅掉劉邦,將來就必定要被劉邦所滅。”項羽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拒和,發兵猛攻滎陽。

議和之事沒有進展,劉邦進退兩難,他在滎陽城內整日憂心忡忡。一次他對陳平說:“天下紛紛,究竟何時得了?”陳平說道:“大王所慮無非是那項王。我料項王手下隻有範增、鍾離昧等數位忠臣,他的能臣良將並不多。

項羽生性多疑,向來剛愎自用,不能明察人事,大王若肯捐棄巨金,賄通楚人,流言反間,使項羽君臣相疑,然後乘機進入,破楚就容易了。”

劉邦認為此計甚妙,便讓陣平取四萬兩黃金到楚營中行事,陳平賄賂楚王左右,說鍾離昧恃功要求分封,並聯漢攻楚,此事正是項羽擔心的,他以為不會空穴來風,生性多疑的項羽急於想知道此事的虛實,項羽決定借議和為名,遣使入漢,順便探察城內虛實。陳平聽說楚使要來,正中下懷,便和劉邦布好圈套,專等楚使上鉤。

楚使入滎陽,直往漢王府,拜見劉邦。劉邦假裝酒醉,敷衍數語後,便令陳平將楚使帶出。

陳平把楚使導入官館,兩人靜坐片刻,一班仆役已將美酒佳肴擺好。陳平裝作自己隻是受了劉邦的托付,是替劉邦招待客人,並不認識來使,於是問道:“範亞父可好!足下是否帶有亞父手書?”楚使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來議和的,並非由亞父所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