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涉足政壇以來,他的自負個性使他與上級關係及各屆總統的關係都不融洽。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時期,美國的一些退伍軍人及家屬到華盛頓請願,要求政府發給現金津貼,麥克阿瑟去現場阻攔,在任總統胡佛指示不要動用軍隊對付示威者,但麥克阿瑟不予理睬,用軍隊驅散了示威群眾。
二戰期間,麥克阿瑟來到菲律賓,他想把菲律賓變成“太平洋的瑞士”,羅斯福對此表示懷疑,沒有提供足夠的援助,麥克阿瑟就站到了菲律賓總統奎鬆一邊。結果,麥克阿瑟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援助,反而離開了他服務了38年的陸軍,失去了陸軍部的官職。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盡管對麥克阿瑟印象不佳,但仍相當重用他,他成為日本的絕對統治者。在沒有經過華盛頓批準時,擅自將駐日美軍削減一半,杜魯門對此大為惱火,兩人關係極為緊張。戰爭結束後,杜魯門兩次邀請他回國參加慶典,但均被拒絕了。
麥克阿瑟還自作主張,未和杜魯門打招呼,就去台灣訪問。杜魯門非常氣憤,認為麥克阿瑟拋棄了他使台灣中立化的政策。
仁川登陸後,麥克阿瑟繼續擴大戰火,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重創美軍。由於軍事上的失敗,杜魯門已經考慮停戰了,但麥克阿瑟認為杜魯門是“綏靖主義”,是“投降”,並公開指責他。
1951年4月,杜魯門下令撤銷麥克阿瑟的一切職務。
讓麥克阿瑟尷尬的是,他是在新聞廣播中獲悉這一消息的,從來沒有想到功勳卓著的他,會被總統在戰場上撤銷職務。
前總統胡佛和他通了電話,要他向美國人民陳述原委,因為據一次民意測驗顯示,60%的美國人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
麥克阿瑟在戰場上勇猛頑強,他用出色的戰略戰術拯救了數以萬計的官兵性命。但他的自負、盛氣淩人卻不受歡迎。他的自負是舉世公認的,當他和艾森豪威爾一起競選總統時,美國人民最終放棄了他。
偏執自大,項羽烏江飲恨
自信的反麵就是剛愎自用,自我崇拜,流於頑固偏執,讓他們自己的行為遠離真理,讓支持他們的人越來越少,這些人的結果不是孤獨地活著,就是孤獨地死去。
在楚漢相爭的時代,先弱後強的劉邦最終勝利了,先強後弱的項羽最終卻失敗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項羽性格上的特征,造成了他的悲劇。劉邦出身貧寒,但他的性格卻有許多人無法擁有的好處,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能夠合理地使用人才,為大事不計小節。而項羽卻恰恰相反,徒有婦人之仁,而無胸懷天下之誌,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優勢,正確地使用好人才。
他性格上自以為是,豪放粗心,勇有餘而謀不足。劉邦正是利用了他這一性格弱點,戰勝了他,奪得天下。
鴻門宴是秦漢之際一段著名小插曲,可是,它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曆史的走向。劉邦依靠他謀略和謀士的幫助,終於擺脫了死神的威脅,項羽卻因過於自信,錯失曆史曾經賦予他的良機,最後不得不自食苦果。
公元前206年10月,劉邦進軍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後,接受張良等人的勸告,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蕭何則盡收秦丞相府國籍文書。劉邦為了收買人心,與鄉人約法三章,這個舉措獲得鄉民的支持,鄉民都害怕劉邦不為秦王。正在這時,有人向劉邦報告了一個壞消息:項羽擊敗秦將章邯,封他為雍王,稱王關中;章邯一來,沛公恐怕就不能據關中稱王了。因此,建議劉邦“緊急派軍隊守衛函穀關,不要讓諸侯軍隊進關,並征關中兵以增強實力。”劉邦一聽有理,就照辦了。
同年12月,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的主力,並率諸侯兵臨函穀關,當項羽得知劉邦已定關中,而且大肆收買人心,意欲稱王,不禁大怒,當即命令黥布等人攻破函穀關,大軍蜂擁而上,圍攻劉邦的力量。劉邦的陣腳大亂,軍心一片渙散。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毋傷見風使舵,見項羽來勢洶洶,便改弦易張,趁機向項羽邀功討封,於是便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相,珍寶盡有之。”這番話,對項羽無異於是火上澆油。被項羽尊為亞父的範增也說,劉邦居山東時貪財好色,可是入關後卻一反故態,珍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看來誌向不小。他勸項羽趕緊發兵擊之,不要錯過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