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豪爽曠達不懼危難(4)(3 / 3)

陳平趁機假戲真唱,故意裝作十分驚慌的樣子,立即掩飾說:“剛才所說的都是戲言,原來是項王使臣!”說完之後,便起身出去了,楚使回到項羽身邊,便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添油加醋告訴了項羽,項羽本就自負,又隻聽一麵之詞,加上生性多疑,對範增就有了提防之心。

這個並不怎樣高明的反間計,如果稍微理智一點,就會察覺其中的破綻,可是項羽,剛愎固執,沒有多想這些。

項羽聽後,怒道:“前日我已聽到關於他的傳聞,今日看來,這老匹夫果然私通劉邦。”當即就想派人將範增拿來問罪,幸好還有左右替範增辯白,項羽這才暫時忍住,但對範增已不再信任。

範增可以說對項羽一直忠心耿耿,他心無二用,對此事一無所知,一心協助項羽打敗劉邦。他見項羽為了議和,又放鬆了攻城,便找到項羽,勸他加緊攻城。項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滎陽,恐怕滎陽未下,我的頭顱就要搬家了!”範增一心助楚滅漢,他見項羽不聽自己的忠言,反而懷疑自己,十分傷心。他再也耐不住了,便向項羽說道:“現在天下事已定,望大王好自為之。臣已年老體衰,望大王賜臣骸骨,歸葬故土。”說完,轉身走出。項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就這樣,項羽幫了劉邦的大忙。

相對劉邦的圓滑、世故,項羽的確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戰、不畏艱難、性格直爽、恩怨分明、愛惜屬下、講究道義,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美譽,但他的這些性格特征皆被他的固執自負抹掉了。最後劉邦的勢力越來越強大,項羽終於四麵楚歌,眾叛親離,自刎身亡,真可謂“一身隻剩傲氣在”。

剛愎自用,關羽痛失荊州

剛愎自用性格的關羽大意失荊州早成曆史笑柄,他自負傲物,在三國裏,對誰都似乎毫不放在眼裏,結果在守荊州時使自己身陷絕境,敗走麥城,還丟了性命。

在人們的印象中,關羽以忠、勇、義而著稱。

忠,體現在他對劉備的忠心上,並始終不渝,決不改變。說起關羽之勇,人們都知中國有十大聖人,其中武聖就是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醜、三英戰呂布、設伏圍城、過五關斬六將,屢戰屢勝,所向無敵,其勇躍然紙上;除忠勇之處,關羽更有義,義釋曹操,義釋黃漢升……這些都是關羽的優點,也是其身為蜀國大將的成功之處。

除了以上優點,殊不知,關羽更有失敗之處,那就是“敗走麥城”。那麼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其性格剛愎自用而導致了他的失敗,這種性格貫穿了他的一生,隻不過是被以上所列優點掩蓋罷了,因此也可以說,關羽敗就敗在性格上。他自以為武功天下蓋世,結果把人家劉備好不容易“騙”來的荊州拱手相讓了。

劉備征戰半生,借諸葛亮之智,“騙”得荊州,既然得了荊州,就得好生經營,也好實現當年“隆中對”安天下之計,選來選去,就選中了關羽來守荊州。關羽之忠勇,無可非議。但他能否長久守住荊州,實際在他守荊州之初就已有了定論,為什麼?剛愎驕橫,四麵樹敵。當時,孫權失了荊州也好窩火,但不想破壞剛建立不久的孫劉聯盟,因此有意與蜀漢交好,便向關羽提出要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之女求婚,而這關老爺則很不客氣的拒絕了,“虎女安嫁犬子乎”。手下人急忙勸阻,認為不妥,而在關羽眼裏,即便不應婚,東吳也不會把他怎麼樣,這勢必激怒了孫權,更為自己日後失敗種下禍根。也為後來人提了個醒,驕傲自大,四麵樹敵隻會為自己種下禍根。其實關羽此時敗局已定,戰略上無疑把自己孤立起來,變成了魏、吳的敵人。剛愎、驕橫的性格,使他目空一切。這種性格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不少。有好多時候,直到失敗或吃虧也沒能找出失敗或吃虧的原因。原因就是失敗在自己的性格上,總覺得自己有經驗,有資曆,孰不知,這些經驗,資曆強烈熾烤著自己剛愎自用、驕傲自大的虛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