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風流殘暴的葉卡特琳娜二世(5)(3 / 3)

但嚴仲子禮是送給聶母的,這一點讓孝順的聶政十分感動。

又過了很久,聶政的母親死了。安葬完畢,除去喪服。聶政自言自語道:“唉!我聶政不過是個市井小民,隻是操刀屠狗而已。而嚴仲子卻是諸侯國的卿相,竟不遠千裏,屈駕而來與我交朋友。我用來對待他的,真是太不相當,沒有什麼大功可以當得起他如此的尊敬和禮遇。嚴仲子送百金敬我母親,我雖未接受,但他這樣做實在是我的知己。像他這樣一個賢者,因為忿恨仇人,而特地親近信賴一個處窮僻之地的人,我怎能默默地就算了呢?況且以前他求我而我不答應,隻因為有老母在;現在老母去世了,我應當為知遇自己的人出力。”

於是,聶政西行到漢陽,進見嚴仲子說:“前次我沒有答應你的請求,隻是因為家有老母。如今老母不幸離世,請問你要報複的仇人是誰呢?把此事交給我去辦理吧!”嚴仲子於是詳細地告訴他說:“我的仇人是韓相俠累,俠累是韓王的叔父,他的家族人多勢眾,居所防備森嚴,我屢次派人刺殺他,均未成功。如今蒙足下不棄,希望多派些車騎壯士為你充當助手。”聶政說:“韓、衛二國相距不遠,現在要刺殺人家的宰相,這位宰相又是王親國戚,去的人不宜太多,人多難免會出岔子,出了岔子就會走漏風聲,一旦走漏風聲,所有韓國人都會與你為敵,這豈不是很危險麼!”於是,聶政謝絕增派助手,辭別嚴仲子,獨身前往。英雄隻徒身死,決不連累於人,聶政就是這樣堅持自己的原則。

聶政手持利劍直奔韓國。韓國宰相俠累坐在府上,周圍有許多持兵戟的侍衛。聶政直闖而入奔上台階,將俠累刺死,左右大亂。聶政大吼著殺死幾十個人,然後自己便剝掉麵皮,挖出眼睛,掏出肚腸,倒地而死。

韓國的人將聶政的屍體陳放在街市上,出錢查詢,竟無人知曉。於是韓國人就貼出告示懸賞,有能說出殺宰相俠累的凶手是誰的人,賞給他千金。但是,過了很久,仍然無人知道凶手身份。

聶政自知深入俠累的衛士之中刺殺俠累而無法逃生,所以不帶衛士,然後自毀容顏,其目的就在於既不連累嚴仲子,又不連累家人,可謂是義、孝兩全了。但聶政的姐姐也同聶政一樣,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聶政的姐姐聶瑩,聽說有人刺殺韓國宰相,凶手身份不明,韓國無人知道,正暴屍於市,懸賞指認,就嗚咽著說道:“這恐怕是我弟弟吧?唉,嚴仲子就這樣來知遇我的弟弟!”立即動身前往韓國。來到街市上,看到死者果然是聶政,就拊屍痛哭,非常哀傷地說道:“這就是軹邑深井裏人們所說的聶政啊!”市上來往的行人都說:“這個人殘殺了我國的宰相,國王正懸賞千金查詢他的身份,夫人難道沒有聽說嗎?為什麼敢來相認呢?”聶瑩回答他們說:“我聽到了。我弟弟聶政當初之所以忍辱含垢,置身於市販之中,是因老母健在,我還沒有嫁人。如今老母已壽終,我已嫁夫,嚴仲子知遇我弟弟於困汙之中,結為至交,對我們恩重如山。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士為知己者死!因為我還活在人世,所以我弟弟聶政自毀麵目,使人無法辨認,這為的是怕連累我啊!我怎麼能因為害怕殺身之禍而埋沒了我弟弟的英名呢?”韓國人大為震驚。於是,聶瑩連呼三聲:“天啊!”終因極度悲哀而死在聶政的身旁。

晉、楚、齊、衛諸國的人聽到這件事,都感慨地說:

“不僅聶政了不起,就連他的姐姐也是位節烈的女子啊!

她不怕暴屍的危難,一定要奔走千裏險路,來顯揚弟弟的名字。不過,要是聶政知道姐姐也願死於韓國街市的話,也未必敢對嚴仲子以身相許了。

聶政之所以著名,不在於他刺殺了一個諸侯國的國相,而在於他圖報知己和決不連累別人的俠義精神。

有人稱戰國時代是一個刺客時代,的確如此。但說它是一個英雄時代也許會更合適。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荊軻、聶政並不在乎死,他們隻是為了報答知己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就可以獻出生命,這種俠肝義膽的精神確實讓人感動、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