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政方針(1 / 2)

陳老憨聽李弈說不會將他攆走,這才放下了心中一塊大石,急忙恭恭敬敬的道:“回公子話,鐵火炮與突火槍的確是利器。鐵火炮乃是用生鐵鑄成,身粗口小,內盛火藥,點燃引信之後,其聲如雷,響聞百裏之外,半畝之內鐵甲皆透,故而也被稱作‘震天雷’。

突火槍則是用粗毛竹筒做成,內裝火藥,點燃竹筒下端小孔處的火藥引線,即可將筒中放置的子窠射出傷敵,其聲如炮,遠聞約一百五十餘步。”

李弈聞言一顆心幾乎跳到了嗓子眼,由於他學的是艦船指揮專業,因此戰史課的內容全部是一些著名水戰,對鐵火炮和突火槍這種陸上對敵的武器並不是十分熟悉,隻是因為其名氣大才聽說過而已,此時聽陳老憨如此一說,對這兩種武器的性能基本已經了然於胸。

陳老憨的一番話很是流利,但如此文謅謅的話絕不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工匠能夠說出來的,肯定是別人評價時所說的話被他記住。一般來說,這種話都有些言過其實,如果鐵火炮真有這麼大的威力,那蒙古也有鐵火炮,直接炸開襄樊的城門豈不省事,又何至於費時六年之久?

而突火槍真正所能起到的估計也隻有心理威懾作用而已。一個竹筒做成的槍管又能有多結實?最多射擊四五次就會變脆折斷,甚至會因為膛壓過高而導致炸膛。

如果有一都軍士手持突火槍對敵,一次射擊能有半數成功的開火就已經不易,這射出的五十發子彈,有二十顆能在到達敵人的麵前之前不掉下來就更加不易,而到了敵人的麵前可能又會有十顆子彈從敵人的身旁飛過,而最後的子彈,結果還可能因為敵人的甲胄堅固而變的毫無用處。

不過,盡管突火槍的實際對敵效果肯定不好,但其中卻已經包含了火炮的原理,這就怪不得為什麼僅僅二十年後元朝就已經有了銅鑄的火炮。

想到這裏,李弈竟然已經按奈不住心中的興奮,聲音有些發顫的道:“老人家,你以前是否做過這兩種火器?”

陳老憨詫異的望了李弈一眼,道:“小老兒先前隻做過鐵火炮,不過後來也曾學做過突火槍,手藝還算說的過去。”

李弈聞言一顆心這才落了地,他在上戰史課時,沒少聽教授品評英國、葡萄牙等國軍艦的艦炮以及清軍的岸防炮,對它們的特點確實知道的很詳細。雖然因為此時沒有精密的機床和可靠的原材料,不可能再進一步造出先進的步槍,但造出火炮來卻是完全可能的。

隻要他將“銅體鐵心、前薄後厚”等理論拋售給這些有突火槍製作經驗的工匠,給他們充足的時間任由他們摸索,未必便不能造出和明朝“紅夷大炮”威力相當的火炮來,到那時,至少福建可以無憂了……

呆立半晌,李弈已然驚覺自己有些失態,當下深吸一口氣,向陳老憨笑道:“老人家,今日耽誤了你下工,還望莫要怪罪。”

陳老憨急忙恭身道:“公子說的這是哪裏話,豈不是折殺小老兒?”

話音一頓,抬頭望了望李弈,知趣的道:“公子若是沒有什麼事,小老兒便先退下了。”

說完,見李弈點了點頭,才又恭恭敬敬的和祝青打了個招呼,轉身向船塢外走去。

待得陳老憨的背影消失不見,李弈輕咳一聲,道:“童柱,去台灣報信的人安排好了嗎?”

童柱聞言疾步上前,道:“大人,已經安排好了,明日便可出發。”

李弈點了點頭,不再言語,半晌才小聲自言自語道:“葉同,確實該和你好好商量一下了。”

***************************************

轉眼之間,已至二月,李弈廣邀賓客,風風光光的為兒子過了一回滿月。葉同得信後也從台灣趕回,中午喝完滿月喜酒後,晚上便又趕到知州衙門向李弈彙報台灣的情況。

安平城城桓此時已經竣工,葉同便把廂軍中不願務農的將官暫時擱置一旁,將其餘之人的和祝青新近招募的流民“大卸八塊”,在城外分別指定了幾處地方妥善安置,除幫助他們修建房子外,還按照每個人丁十畝的標準給他們分了田地,每三戶一頭耕牛。

分田時,更是明確宣布,絕對不允許買賣田地的所有權,違者殺無赦。若是日後不想種田,可以立字據將田地租給或白送給他人耕種,但有效期不得超過三年,三年頭上或由本人收回或者重新訂立字據。

城內也在大興土木,城東的大片作坊已經修建完工,城南的民房則正在建造當中。不過這些可讓葉同心痛了很久,不但建房的材料是由“公款”支付,就連建房的廂軍都是花錢雇來的,可謂是大虧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