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執行不是被動應付,而是主動負責(3 / 3)

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問題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必然存在。因此,若要高效地實現目標,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什麼都重要。有人視問題為“龐然大物”,心懷疑懼,隻能做問題掌中的“獵物”;有人卻視之為“紙老虎”“黔之驢”,積極發現其致命區,一箭中的,這樣的人注定是一名成功的問題“獵手”。

古時候,有個齊國人非常喜歡打獵,盡管他比別人付出了更大的心血和耐心,但收獲卻總是不大。

絞盡腦汁分析後,他發現失敗的最大原因不是自己的技術差,而是他缺少一隻優秀的獵犬。而購買一隻優秀的獵犬需要很大一筆資金,這對於家境貧困的他暫時是沒有辦法得到的。

於是,他轉而努力耕作農田,家境漸漸富裕起來,同時,他還時常注意練習,使狩獵的本領也得到提高。

幾年以後,有了錢的他花了很多錢買來了一隻非常優秀的獵犬,開始了自己喜歡的狩獵生活。由於獵犬的幫助,這個獵人收獲特別大,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獵手。

可見,尋出突破點、找對方法是高效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不對,結果隻能是“南轅北轍”。而一個真正的“問題獵手”,不僅能做到“未雨綢繆”,而且能做到“刨根究底”“釜底抽薪”。

發明“豐田生產方式”的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大野耐一是個善於從不滿中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的人。大野曾總結他發現問題的秘訣在於“凡事要問五次為什麼”。

有一次,生產線上有台機器老是停轉,修了多次都無效。大野就問:“為什麼機器停了?”

工人答:“因為超負荷,保險絲燒斷了。”大野又問:“為什麼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大野再問:“為什麼潤滑不夠?”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大野再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呢?”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

這樣,大野還不放過,又問:“為什麼磨損了?”

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

於是,大野下令給油泵安上過濾器,終於使生產線恢複了正常。

大野的這種方式能抓住問題的核心和根源,可以有效地“捕獲”問題。多問一些為什麼,可以使我們用更少的力氣、時間來解決更多的難題,取得更多的成就。

美國華盛頓廣場有名的傑弗遜紀念大廈,因年深日久,牆麵出現裂紋。為能保護好這幢大廈,有關專家曾進行了專門研討。

一開始,大家認為損害建築物表麵的元凶是侵蝕的酸雨。專家們進一步研究,卻發現對牆體侵蝕最直接的原因,是每天衝洗牆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築物有酸蝕作用。而每天為什麼要衝洗牆壁呢?是因為牆壁上每天都有大量的鳥糞。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鳥糞呢?因為大廈周圍聚集了很多燕子。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燕子呢?因為牆上有很多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蜘蛛呢?因為大廈四周有蜘蛛喜歡吃的飛蟲。為什麼有這麼多飛蟲?因為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而飛蟲在這裏繁殖特別快的原因,是這裏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為什麼這裏最適宜飛蟲繁殖?因為開著窗陽光充足,大量飛蟲聚集在此,超常繁殖……

結果,辦法很簡單,隻需拉上整幢大廈的窗簾。此前專家們設計的一套套複雜而又詳盡的維護方案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可見,深入一步思考,我們就可找出最簡便、最快捷的方法。

一名傑出的職場人士在應對問題時,經常會運用到5w2h法。5w2h法是由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首創,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應用方便,易於理解、使用,富有啟發意義,曾被廣泛用於各項工作中,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還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它包括:

why——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麼?

what——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

where——何處?在哪裏做?從哪裏入手?

when——何時?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

who——誰?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

how——怎樣做?怎麼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

how much——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這七問概括得比較全麵,實際把要做的事情、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包括進去了。

記住,要成為執行到位的人,就必須成為消滅問題的“獵手”,而這時,你必須認準目標,尋其要害,做到箭無虛發,一矢破的。

)第六節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絕不安於現狀,是所有成功規則中的元規則。不安於現狀,保持進取激情,才是生存的根本保證。

價值是一個變數。今天,你可能是一個價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故步自封、滿足現狀,明天,你的價值就會貶值,被一個又一個智者和勇者超越。今天,你也可能做著看似卑微的工作,人們對你不屑一顧,而明天,你可能通過知識的不斷豐富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修養的升華,讓世人刮目相看。在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隻有抱著不斷超越平庸,絕不安於現狀的心態,不斷實現自我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你才能不斷提升自己,成為職場中的長青樹。

如果一個人沒有絲毫的進取心,隻求安於現狀,那麼他的結局隻能是平庸,他的職業生涯也許永遠都不會有亮點。

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在農家倉庫裏覓食的老鼠意外地掉進了一個盛得半滿的米缸裏,這飛來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環顧了一下四周,確定沒有危險之後,接下來便是一通瘋吃猛吃,吃完倒頭便睡。

老鼠就這樣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覺地在豐衣足食的悠閑中過去了。有時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缸去進行過思想鬥爭與痛苦的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的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見了底,才發現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沒有這個能力了。

老鼠的下場在我們看來是罪有應得。其實,這隻老鼠的悲劇在於隻看到眼前那些白花花的米,而沒有考慮到,一旦米吃光了,它該何去何從?

“知足者常樂”往往被作為失去前進動力、自我設限的借口。不管它在教導人們安慰自己時起過多大作用,然而,作為企業的老板,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員工淺嚐輒止、不思進取。

不安於現狀的人雖然不一定成功,但是可以肯定,有抱負並且努力去追求的人,一定比那些不思進取混“糊口”的人更容易成功。日本索尼公司國外部部長卯木肇說過:“傑出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誰能衝出人為的限製!”這也是索尼公司挑選員工時的一條準則,在充滿活力的索尼公司,找不到一個自暴自棄、自我設限的員工。

一家著名企業的總裁說過,最危險的時候就是你沒有發現危險到來的時候。其實,每一個組織以及每一個人,都可能會隨時遭遇類似於暴風雨的不可控事件,這些事件會毀掉一切,讓沒有準備的、安於現狀的人陷入絕境。

即使沒有狂風大浪,你所處的境況也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每天都風平浪靜隻能是一相情願的夢想,某一天當你從夢中醒來時,你會發現原來所擁有的一切,也許已經隨風而逝。因此,你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主動變化,在“現狀”變化之前就作好積極的準備,如果等“現狀”變化了再變化,一切都晚了。

兩年前,伯什還在經營來料加工,別的企業提供合金管,他按要求把合金管裁成不同的長度,並加工成不同的形狀,他收取加工費。

委托他加工的有五家企業,他的生意平平穩穩,一年能掙十來萬美元,他感到比較滿足,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力有限,能掙十來萬美元已經很不容易了。

不幸的是,合金材料漲價,委托他加工合金管的五家企業中,有兩家企業停止使用合金管,改用鋁塑管,另外三家為了降低成本而選擇自己加工,不再委托伯什加工了。伯什一下子失去了全部的生意,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最終沒有逃過停業的厄運。

更為不幸的是,就在作坊關門的第三個月,伯什的女兒被醫院證實患了白血病。為了給女兒治病,他一下子花光了原本就不多的積蓄,還築起了高高的債台。並且女兒的病未來還要花多少錢,伯什心裏也沒有底。安於現狀使他陷入了極大的麻煩當中。

上麵的例子給了我們一個忠告:人們通常都有一個弱點,即在工作中往往甘於平庸,不采取任何解決措施。可是一旦情勢變化時,發展成不可扭轉的局麵,想挽回也已經遲了。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問題的嚴重性以及解決問題的緊迫性,還缺乏清醒的認識。因此,人們在平時就應該相互提醒、及時溝通,以防止這類問題的發生。更重要的是,人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有一種危機感。

執行到位的員工總是很有遠見,往往居安思危,在事業發展一帆風順的時候及時發現潛在危險,並提前作好應變的準備,防患於未然,因而能夠取得事業的成功。而甘於平庸的員工卻在有意無意地美化自己,對自己文過飾非,終於導致“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悲劇發生。

絕不安於現狀,你才能發憤努力、積極進取,登上一座座高峰,取得一個個進步,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