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勇於擔責,借口是執行的“絆腳石”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挫折,我們是知難而進還是為自己尋找逃避的借口?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借口:
“我不是搞這個的,這項工作我完成不了!”
“這不是我的職責範圍,你應該找別人!”
“這麼難做,幹脆不幹了!”
“那麼認真,何苦呢?”
“這個方案當初是某某提出的,出了問題當然應該由他負責,沒我什麼事!”
“沒想到,市場變化這麼快,活該倒黴!”
諸如此類的借口都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牛鋒在一次與朋友的聚會中,神情激憤地對朋友抱怨老板長期以來不肯給自己機會。他說:“我已經在公司的底層掙紮了十五年了,仍時刻麵臨著失業的危險。十五年了,我從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熬成了中年人,難道我對公司還不夠忠誠嗎?為什麼他就是不肯給我機會呢?”
“那你為什麼不自己去爭取呢?”朋友疑惑不解地問。
“我當然爭取過,但是爭取來的卻不是我想要的機會,那隻會使我的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加糟糕。”他依舊憤憤不平,義憤填膺。
“能對我講一下那是什麼嗎?”
“當然可以!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營業部,但是像我這樣的年紀、這種體質,怎能經受如此的折騰呢?”
“這難道不是你夢寐以求的機會嗎?怎麼你會認為這是一種折騰呢?”
“難道你沒看出來?”牛鋒大叫起來,“公司本部有那麼多的職位,為什麼要派我去那麼遙遠的地方,遠離故鄉、親人、朋友?那可是我生活的中心呀!再說我的身體也不允許呀!我有心髒病,這一點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怎麼可以派一個有心髒病的人去做那種‘開荒牛’的工作呢?又髒又累,任務繁重而沒有前途……”他絮絮叨叨地羅列著他根本不能去海外營業部的種種理由。
這次他的朋友沉默了,因為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十五年來牛鋒沒有獲得他想要的機會,並且也由此斷定,在以後的工作中,牛鋒仍然無法獲得他想要的機會,也許終其一生,他也隻能等待。
其實,在每一個借口的背後,都隱藏著豐富的潛台詞,隻是我們不好意思說,甚至根本就不願說出來。借口讓我們暫時逃避了困難和責任,獲得了些許心理上的安慰。可是,久而久之,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局麵:每個人都努力尋找借口來掩蓋自己的過失,推卸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消極的事物總是拖積極的後腿。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挫折,我們是知難而進還是為自己尋找逃避的借口?
工作中,無需任何借口,因為再完美的借口對事情本身都毫無用處,隻會成為執行的“絆腳石”,不找借口才是天經地義的。執行力強的人麵對挫折和失敗不會有任何借口和抱怨,因為這是他的職責所在,理當如此。他們也會因自己的責任心而成為最受企業歡迎的“香餑餑”。
困難算什麼,什麼都不算,它看起來像強大的敵人,但一樣可以被你消滅幹淨。而借口呢,將使你一事無成。在遇到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或任務時,可能會讓你懊惱和焦急萬分,這時你是在其中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為遇到的問題開脫,放棄自己的努力,還是盡一切力量、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去解決問題?
請你永遠不要放棄,永遠不要找借口為自己開脫。要積極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就算沒希望了,也要再繼續努力,從絕望中找出希望。這樣,困難將永遠不再是困難,而是你能力展現的機會,你也將因此被老板視為自己的“上將軍”。
不要找任何借口,立即行動,全力以赴地工作,誠實忠誠,帶上一顆負責任的心去完成我們應完成的每項工作,想盡一切解決問題的辦法,繼續努力,你將會獲得非凡的成功。
)第二節 每天都比別人多做一點
⊙每天都比別人多做一點,並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可以強化你的工作能力,可以使你有機會和他人進行有益的比較,可以培養你的進取心,可以使你確信自己正在做正確而且有益的事情,可以使你成為企業的“香餑餑”。
著名投資專家約翰·坦普爾頓通過大量的觀察研究,得出了一條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單位,一盎司相當於1/16磅,在這裏以一盎司表示一點微不足道的重量。所謂“多一盎司定律”,意即隻要比正常多付出一點就會獲得超常的成果。坦普爾頓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與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幾乎做了同樣多的工作,他們所作出的努力差別很小——隻是“多一盎司”。但其結果,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實質內容方麵,卻經常有天壤之別。
做工作時堅持多加一盎司,積少成多,你就會比別人學得更多、做得更好。每天多加一盎司並不是傻子的行為,而是聰明人的做法。它是我們成就自己的最好途徑。全心全意專注工作、盡職盡責完成任務對於獲取成功來說,還是不夠的。你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每天多努力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如此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盡管你可能沒有義務要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以驅策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多努力一點是一種極其珍貴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
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每天多加一盎司”的工作態度都能使你的工作逐漸變得更加出色而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顧客甚至是競爭者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也不要氣餒,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之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是晉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於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實現,但更多的都是立竿見影的。
微軟亞洲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複回憶起這樣一件事:一位微軟的研究員經常周末開車出門,說去見“女朋友”。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開複在辦公室裏看見他,問他:女朋友在哪裏?他笑著指著電腦說:“就是它呀。”李開複從此對這位研究員有了深刻的印象,很快給予了他提拔。
拿破侖·希爾在《成功法則》一書中說道:“當你願意提供超過所得的服務時,遲早會得到回報。你所播下的每一顆種子都必將會發芽並帶來豐收。而且,無論你是員工還是公司老板,多做一點點都會使你成為公司裏不可缺少的人物。”
每天都比別人多做一點,並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可以強化你的工作能力,可以使你有機會和他人進行有益的比較,可以培養你的進取心,可以使你確信自己正在做正確而且有益的事情,可以使你成為企業的“香餑餑”。
因為你每天多加一盎司,這不是為了別人,而是徹頭徹尾地為了你自己,這就是職場中的無上心法。而也有人總抱著僥幸的心理,妄圖能夠少做一點點。殊不知,就因為少做了那一點點,使他無法得到老板的青睞和同事的喜愛,無法得到客戶的認可,也無法進一步在職業上有所突破。最終麵臨他們的命運隻能是被淘汰。不要以為多做一點或少做一點隻是細枝末節的問題,要知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就是這些點點滴滴。有人說過:“我總是忽略那些盡忠盡職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因為這是對員工的基本要求,所有合格的員工都會做到。在眾多的員工之中,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總是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幫助別人的人,即使隻是為同事倒一杯水。”
不要以為每天多做的事沒有人知道,就覺得自己吃虧,同樣早到的老板往往就站在辦公室門口,注視著公司的一切(包括你的所作所為)。每天多做一點吧,在人生征途上永不停步,比別人踏前一步,不背著手跟在後頭。
堅持每天多學一點,就是進步的開始;堅持每天多想一點,就是成功的開始;堅持每天多做一點,就是卓越的開始;堅持每天進步一點,就是輝煌的開始!
)第三節 持有敬業心態,工作才會不缺位
⊙不以位卑而消沉,不以責小而鬆懈,不以薪少而放任,這就是敬業。有沒有敬業的習慣正是卓越與平庸的分水嶺,養成敬業的習慣是對人生最大的獎賞。
初涉職場的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做事都是為了老板,為老板掙錢。其實,這是情理之中的事。如果老板不掙錢,你怎麼可能在這家公司待下去呢?
但也有些人認為,反正為人家幹活,能混就混,公司虧了也不用我去承擔,甚至還扯老板的後腿。其實,這樣做對老板、對你自己都沒有好處。
事實證明,敬業的人能從工作中學到比別人更多的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向上發展的墊腳石,就算你以後換了地方,從事不同的行業,豐富的經驗和好的工作方法也必會為你帶來助力,你的敬業精神也會為你的成功帶來幫助。因此,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
許多年前,一個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說她將在這裏正式步入社會,邁出她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她十分激動,暗下決心:無論什麼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
然而她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廁所!洗廁所?說實話沒人願意幹,何況她從未幹過粗重的活兒,細皮嫩肉,喜愛潔淨,幹得了嗎?當她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起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馬上翻江倒海,惡心得幾乎嘔吐卻又吐不出來,太難受了!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要求卻又高得嚇人: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