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執行到位需要行動到位(1 / 3)

)第一節 用100%的熱情做好1%的事

⊙執行到位的人做事情充滿了熱情,拿出100%的熱情來對待1%的事情,而不去計較事情是多麼的“微不足道”。這也是卓越者與平庸者的一個區別。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熱情就如同生命。憑借熱情,我們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發展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培養自己對事業的狂熱追求;憑借熱情,我們可以感染周圍的同事,讓他們理解我們、支持我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憑借熱情,我們更可以獲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贏得寶貴的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曆史上許多巨變和奇跡,不論是社會、經濟、哲學或是藝術的研究和發展,都是因為參與者的100%的熱情才得以進行的。拿破侖發動一場戰役隻需要兩周的準備時間,換成別人則需要一年,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正是因為他對在戰場取勝擁有無與倫比的熱情。

一個晴朗的下午,美國作家威·萊·菲爾普斯去逛紐約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來自己的襪子劃破了,需要買雙新的短襪。至於買一雙什麼樣的,作家覺得那是無關緊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襪子店,就走了進去。一個年紀不到17歲的少年店員,迎麵向他走來詢問道:“先生,您要什麼?”

“我想買雙短襪。”作家看到這位少年眼睛閃著光芒,話語裏含著激情。“您是否知道您來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襪店?”作家一愣,發覺自己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僅僅需求一雙短襪,走進這家商店純粹就是一種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從貨架上拖下幾隻包裝不同的盒子,並快速地把裏麵的襪子一一打開,展現在作家的麵前,讓他鑒賞。“等等,小夥子,我隻要買一雙!”作家有意提醒他。“這我知道,”少年說,“不過,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

少年的臉上洋溢著莊嚴和神聖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啟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玄理。作家立刻激起了對這個少年的興趣,把買襪子的事情拋於腦後。作家略微猶豫一下,然後對那個少年說:“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熱情,如果這份熱情不隻是因為你感到驚奇,或因為得到一個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熱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會成為美國短襪大王。”

偉大人物對使命的激情可以譜寫曆史,普通員工對工作的熱情則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的確,拿出100%的熱情來對待1%的事情,而不去計較事情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你就會懂得,原來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實和美好。

一個沒有熱情的員工不可能始終如一地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作出創造性的業績。如果你失去了熱情,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在職場中立足和成長,永遠不會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充實的人生。所以,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計較手中的工作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對它傾注你全部的熱情吧!

)第二節 主動“補位”,做公司需要的事

⊙我們的工作隨時都會有意外情況發生,這時,執行到位的人不會逃避工作和責任,而是積極地承擔起額外的職責,做好“補位”工作,主動地去做公司需要的事。

在企業中,職能的閑置或重疊,分工沒有落實好,都會導致缺位、錯位的現象。有時做一件事需要得到他人的協助,如果分工沒有做好,別人可協助也可不協助,那麼要做的這件事就很難做了。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名員工缺位,那麼就很有可能帶來等待、停滯等現象,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效率。其實,很多組織做事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個別人的缺位,一旦某個環節出現缺位,那麼企業效率就自然上不去。

一個能夠執行到位的員工也應當是一個善於補位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不用老板吩咐,他們總能出現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李凡是一名跨國集團的總裁,常年都要坐飛機到國外去管理公司的業務。有一次,李凡出差到日本東京。東京的夜景世界聞名,到日本後不久的一天晚上,李凡請在日本工作的弟弟陪他上了住友三角街的頂層,這裏是東京觀賞夜景的最佳地點。與紐約、洛杉磯、新加坡等地金光閃亮、耀眼的夜景不同,東京的夜景宛如星河瀉地,銀燦燦一望無際。

看著無數燈火通明的辦公大樓,李凡問弟弟:“為什麼這麼晚了,辦公樓都還亮著燈?”

弟弟回答道:“一般公司職員都工作到很晚。”

在日本工作期間,李凡白天有自己的安排,傍晚下班時,他總在弟弟工作的公司附近與他會合,兩個人一起逛街。

有一天他們走岔了,李凡等了很久不見弟弟蹤影,於是就到弟弟公司去找。李凡本以為這麼晚了,公司裏肯定空空蕩蕩的,可推開辦公室的門,卻看到裏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一大半屋子的人都還在忙碌著,而這時已經下班一個小時了。

出門遇上了弟弟,李凡問他:“下班這麼久了,你的同事怎麼還不走?”

弟弟說:“日本人就是這樣,其實他們也不是必須加班不可,隻是幹活兒幹得意猶未盡,還想再找點什麼事幹幹。”

那天乘輕軌火車返回東京遠郊的住所時,已是深夜了,而車廂裏擠得滿滿的。望著這群滿臉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李凡內心震動了——他們竟然是這樣工作的!

要做到執行到位,就應該有補位意識,不要像機器一樣隻做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一位知名的企業家說過:“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則你便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

在企業中,如果你能做到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努力地多做一點,你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獲得更好的收益。

積極補位,從另一方麵也可以理解為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沒有哪個老板不欣賞這樣的員工。人在職場,我們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而且還要善於補位,隻要是關係到公司利益的事務,我們就應該去把它做好。盡管做這些並沒有老板的吩咐,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會為我們贏得很好的回報。

所以,隻有樹立積極補位的意識,主動地去做分外的工作,才能為企業節省人力和物力,提高利潤,才能使企業具有競爭力。

)第三節 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

⊙我們在工作中不應該隻是把工作當作工作,而是應該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工作隻是解決溫飽問題,而事業則不一樣,事業能夠讓我們獲得成功。因此,我們應該本著事業的心去做工作的事。

事業和工作是有區別的,工作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是解決吃飯、穿衣的基本生存問題的,而事業則不是,事業是用來解決發展問題的,事業是需要先付出而後回報的。而一個人在工作中對工作是事業的態度還是謀生的態度,在現實中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鐵路職工大衛·安德森有一天和他的同事們正在路基上工作,這時,他的老朋友——鐵路總裁吉姆·墨菲——突然前來此處視察工作。他們倆非常高興地交談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愉快地握手道別。

他很快被他的夥伴們圍住了,夥伴們對於他是鐵路總裁的朋友備感驚奇。他說,他和吉姆·墨菲在二十多年前,一同為這條鐵路工作。

夥伴中有一個同事感慨地說:“真想不到你還待在這裏,而吉姆·墨菲卻成了總裁!”

聽了此話,他若有所思地回答說:“在當時,我工作是為了1小時1.75美元的工資,可吉姆·墨菲不是,吉姆·墨菲工作是為了這條鐵路。事情就是這樣。”

不必驚詫,其實,很多時候,人的成敗之間就在於那麼一點小小的區別。而大衛·安德森與吉姆·墨菲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是在用工作的心在工作,而後者則是在用事業的心在工作。在吉姆·墨菲的心裏,他不是把修建鐵路當作一種工作,而是將它看成一份自己的事業,並不斷地投入自己的智慧和熱情,一直努力著,最終他獲得了自己真正的事業。

在一個企業中,將工作當事業的職員是企業最歡迎、最需要的。隻有將工作當事業才能真正將自身融入工作之中,與企業風雨同舟,一起成長,一起走向成功。

比爾·蓋茨在被問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員工是什麼樣時,他強調了這樣一條: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滿懷熱情,當他對客戶介紹本公司的產品時,應該有一種傳教士傳道般的狂熱!

一句話,將我們的職業當成一門事業來做,它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會立即將我們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掃而空。工作越幹越有勁,人越活越年輕,道路越走越寬廣,生活越來越美好。

一位紐約的百萬富翁在回顧自己的成功曆程時說,當年,他在一家百貨公司的薪水最初隻有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後來一下子就漲到了每年一萬美元,而這之間沒有任何的過渡,沒過多久,他還成為了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他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剛去公司的時候,他和公司簽訂了五年的工作合約,約定這五年內薪水保持不變。但他暗下決心:絕不滿足於這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低微薪水,絕不能就此不思進取。他一定要讓老板們知道,他絕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遜色,他是最優秀的人。

他工作的質量很快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三年之後,他已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以至於另一家公司願意以三千美元的年薪,聘用他為海外采購員。但他並沒有向老板們提及此事,在五年的期限結束之前,他甚至從未向他們暗示過要終止工作協定,也許有很多人會說,不接受如此優厚的條件,他實在是太愚蠢了。但是,在五年的合同到期之後,他所在的公司給予了他每年一萬美元的高薪,後來他還成為了該公司的合夥人。

老板們都很清楚,這五年來他所付出的勞動要比他所領的薪水高出數倍,理所當然,他成為一個獲利者。假如他當時對自己說:“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的工資,他們隻給我這麼多,而我也就隻拿這麼多好了,既然我隻領著每周七美元零五十美分,那麼我何必去考慮每周五十美元的業績呢?”如果那樣,你說結局會怎樣?實際上,這些話正是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他們一邊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公司報以冷嘲熱諷,頻繁跳槽,蔑視敬業精神,消極懶惰,一邊卻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懷才不遇、生不逢時。因為老板所付不多就敷衍自己的工作,正是這種想法和做法,令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與成功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