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時刻保持危機意識
⊙危機就像懸在我們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誰也無法預測它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為此,我們要時刻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對公司、對行業、對市場保持一顆清醒機敏的頭腦,明察秋毫、防患未然。當危機來臨時及時、巧妙地應對,以便化險為夷。
從前有個國王叫狄奧尼西奧斯,他統治著西西裏最富庶的城市西拉庫斯。他住在一座美麗的宮殿裏,裏麵有無數價值連城的寶貝,一大群侍從恭候兩旁,隨時等候吩咐。
狄奧尼西奧斯有如此多的財富、如此大的權力,自然很多人都羨慕他的好運,達摩克利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狄奧尼西奧斯最好的朋友之一。達摩克利斯常對狄奧尼西奧斯說:“你多幸運呀,你擁有人們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天,狄奧尼西奧斯聽厭了這樣的話語,問達摩克利斯:“你真的認為我比別人幸福嗎?”
“當然是的,”達摩克利斯回答,“看你擁有的巨大財富,握有的巨大權力,你根本一點煩惱都沒有,還有什麼比這更美滿的呢?”
“或許你願意跟我換換位置。”狄奧尼西奧斯說。
“噢,我從沒想過,”達摩克利斯說,“但是隻要有一天讓我擁有你的財富和幸福,我就別無他求了。”
“好吧,跟我換一天,你就知道了。”就這樣,達摩克利斯被領到王宮,所有的仆人都被引見到達摩克利斯跟前,聽他使喚。他們給他穿上皇袍,戴上金製的王冠。他坐在宴會廳的桌邊,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
鮮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動人的樂曲,應有盡有。他坐在鬆軟的墊子上,感到自己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噢,這才是生活。”他對坐在桌子那邊的狄奧尼西奧斯感歎道,“我從來沒有這麼盡興過。”
他舉起酒杯的時候,抬眼望了一下天花板,頭上懸掛的是什麼?尖端要觸到自己的頭了!達摩克利斯的身體僵住了,笑容從唇邊消逝,臉色煞白,雙手顫抖。他不想吃,不想喝,也不想聽音樂了。他隻想逃出王宮,越遠越好,哪兒都行。他頭頂正懸著一把利劍,僅用一根馬鬃係著,鋒利的劍尖正對準他雙眉之間。他想跳起來跑掉,可還是忍住了,他怕突然一動會扯斷細線,使劍掉落下來。他僵硬地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
“怎麼啦,朋友?”狄奧尼西奧斯問,“你好像沒胃口了。”
“那把劍!劍!”達摩克利斯小聲說,“你沒看見嗎?”
“當然看見了,”狄奧尼西奧斯說,“我天天看見,它一直懸在我頭上,說不定什麼時候、什麼人或物,就會斬斷那根細線。或許哪個大臣垂涎我的權力欲殺死我,或許有人散布謠言讓百姓反對我,或許鄰國的國王會派兵奪取王位。如果你想做統治者,你就必須冒各種風險,風險與權力同在,這你知道。”
“是的,我知道了。”達摩克利斯說,“我現在明白我錯了。除了財富、榮譽外,你還有很多憂慮。請回到你的寶座上去吧,讓我回到我自己的家。”
達摩克利斯在有生之年再也不想與國王換位了,哪怕是短暫的一刻。
危機,是高懸在每個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誰也無法預測它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為此,作為企業的主人,我們要時刻保持強烈的危機意識,對公司、對行業、對市場保持一顆清醒機敏的頭腦,明察秋毫、防患未然。當危機來臨時及時、巧妙地應對,以便化險為夷,這樣,企業就可以及時避免危機的侵襲,健康地生存下去。
當華為在2000年新世紀伊始,在“網絡股”泡沫破滅的寒流還未侵襲中國,國內通信業增長速度仍是20%以上的時候,當華為在2000年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其總裁任正非卻大談危機:“華為的危機以及萎縮、破產一定會到來。”他在一次公司內部講話中頗有感觸地說:“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隻有危機感,也許是這樣華為才存活了10年。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從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曆史規律。”這篇題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後來在業界廣為流傳,深受推崇。
“華為的冬天”帶給我們這樣一個重要的啟示——最危險的情況是你意識不到危險。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危機總會不知不覺地到來,因此,企業就要預先作好準備。怎樣作準備呢?那就是時刻樹立危機觀念,對企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從而使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如果一個企業喪失了危機觀念,就好像一個人閉著眼睛開車一樣,早晚會出事。
英國的人力培訓專家吉爾伯特曾提出一個管理學上的著名法則,即“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人們將之稱為吉爾伯特法則。這句話引申到企業經營上,就是最平靜的時刻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刻。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危機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危機從不同側麵襲擊企業的機體,每一個企業都時刻麵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危機。可能是市場環境的突然惡化,可能是領導者的一個錯誤決策,可能是部門之間的互相牽製,可能是企業內部的一次內訌,一個企業就會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作為企業的主人,每一名員工都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對危機做到先知先覺,這樣公司這艘船才能穿過暗礁密布的大海,順利駛向成功的彼岸。
)第七節 把學習當習慣,不做末流員工
⊙在激烈的競爭中,隻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質,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夠獲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斷提高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個人將會被淘汰,企業將會被淘汰。
為了幫助一個人生存下去,可以給他很多雞蛋,但是雞蛋終有吃完的一天;也可以給他幾隻母雞,每天下蛋,大概可以讓他生存一兩年;還可以幫他建立一個養雞場,並請人管理,除了自己吃,還可賺點錢。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幫助他學會養雞的技術和管理本領,成為養雞專業戶。他不僅能夠生存下去,而且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學習能力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學習的內容紛繁複雜,然而最根本、最重要的隻有一項——學會學習。學會了學習,一切都會隨之而來。毫不誇張地說,學習能力是“元能力”,是一切能力之母;學習的成功是“元成功”,是一切成功之母。
有一位勤勞的伐木工人,被指令砍伐100棵樹。接受任務以後,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每天工作10個小時。可是漸漸地,他發覺自己砍伐的數量在一天天減少。他開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時間還不夠長,於是除了睡覺和吃飯以外,其餘的時間他都用來伐樹。但他每天砍伐的數量反而有減無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一天,他把這個困惑告訴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頭,若有所悟地說:“你是否每天都用這把斧頭伐樹呢?”工人認真地說:“當然了,沒有它我可什麼也幹不了。”主管接著問道:“那你有沒有磨利這把斧頭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奮工作,伐樹的時間都不夠用,哪有時間去幹別的?”
每個員工都是那位伐木工人,那把斧子就是自己原有的知識和技能。每天吃老本,隻能讓工作越來越吃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競爭日趨激烈,信息瞬息萬變,盛衰可能隻是一夜之間的事情。在激烈的競爭中,隻有不斷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才能具有高能力、高素質,才能不斷獲得新信息、新機遇,才能夠獲得成功。如果不能不斷提高素質,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會成為“吃老本”的掉隊者。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掉隊呢?毫無疑問,答案是不斷學習、善於學習。
學習,是人的一生中一項最重要的投資,一項伴隨終生最有效、最劃算、最安全的投資,任何一項投資都比不上這項投資。
許多人的想法仍未能擺脫老觀念的統治——總覺得學習是學校裏的事,走出學校後就不需繼續學習了。成年人花幾百塊錢買一件高級衣服一點不嫌貴,但要從錢包裏掏出十來塊錢買本書倒覺得不能承受。他們往往舍得在自己的子女身上進行本領投資,而忽視了對自身的本領投資,把對自身投資的重點擺在吃、穿、住和保健上。很早以前,羅曼·羅蘭就說:“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如果你始終保持學習熱忱,在走出校門後繼續學習、終生學習,就能獲得成功。
學習能力,不僅是每一個人的成功之母,而且是每一個企業的成功之母。美國傑出的管理思想家戴維斯在他與包特肯合著的《企業推手》一書中預言:21世紀的全球市場,將由那些通過學習創造利潤的企業來主導。這就要求每個企業都要變成“學習型的企業”。
在現在的職場上,不管你從事的是哪種行業,沒有知識總是愚蠢和可怕的,不繼續加強知識和技能的深化更是可悲的。因為這意味著你將喪失繼續前進的動力,意味著你很難對周圍不斷發展的事物進行理性的分析和理解,意味著你將失去人生的方向,逐漸被更多掌握新知識和擁有新技能的人所取代。
一家汽車修理廠的職工都是從鄉村裏來的一些小夥子,平常大家工作之餘就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天,他們當中來了一個“傻子”,他並不是真的傻子,而是一個新來的員工,他除了完成正常的工作以外,還總是泡在幾輛教練車裏,東拆拆西動動。
“幹什麼啊?兄弟,難道你想自己開個公司造這玩意兒?”一個夥計勸他說。
“傻子”隻是笑笑,並不說什麼,沒兩個月“傻子”已經學完了關於汽車維修的所有知識,被提升為經理,薪水是那些“聰明”的小夥子的幾倍。“傻子”並沒有滿足,而是繼續學習汽車製造的其他知識,並自學外語,每個月還自費去總部參加培訓。
又過了半年,“傻子”成為了總公司家用汽車生產設計部門的主管。兩年以後,“傻子”自己的公司上市,並很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這個極速前進的時代,有許多外在的力量將我們擊倒。為了保住自己的職位,完善自己、不斷充電、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