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說過:“為我工作的人,要具備成為合夥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備這個條件,不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我是不會考慮給這樣的年輕人機會的。”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能夠讓你擁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使你在掌握實踐機會的同時,能夠為自己的工作擔負起責任。樹立為自己工作的職業理念,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能夠讓你更快地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是的,除去基本的生活保證和豐富的物質享受,工作還為人們帶來施展才華和實現理想抱負的機會,而事業則為人們提供創造這些機會的廣闊平台。在此平台上,不僅能實現理想,還可享受創造和發展事業的成就感。擁有自己的事業,並通過努力和付出來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是每一個有誌者的根本追求。
)第四節 準備充分是執行到位的前提
⊙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個缺乏準備的員工一定是一個差錯不斷的人,縱然有超強的能力、千載難逢的機會,也不能保證其獲得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諾曼底登陸是非常成功的。為什麼那麼成功呢?原來美英聯軍在登陸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他們演練了很多次,他們不斷演練登陸的方向、地點、時間,以及一切登陸需要做的事情。真正登陸的時候,他們已經勝券在握,登陸的時間與計劃的時間隻相差幾秒鍾,這就是準備的力量。
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的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我們常說的“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就是一種準備的哲學。
工作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總經理吩咐助理:“明天上午例會要重申公司考勤紀律,你準備一份資料,統計一下最近三個月員工出勤情況,明天開會之前交給我。”
第二天上午,各部門經理都來到了會議室,總經理對助理說:“你準備的資料呢?”
助理遲疑一會,說:“昨天人事部都出去招聘了,找不到人,資料沒準備出來。”
總經理很生氣:“那你為什麼不跟我說?例會怎麼開?”
這就是準備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後果,這僅僅是一次例會,若是一次重要的合作項目洽談活動,準備工作做得不好很可能會導致整個洽談工作的中止,甚至以失敗告終。
我們常常會忽視準備工作,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準備太重要,但也太平常了。我們大家幾乎每天都生活在準備之中,所以,反而對它的重要性視而不見。提起準備,也許有人會說:“準備沒有什麼了不起。”但就是這不起眼的準備,卻能造就神奇的成功,反之也能造成痛苦的失敗。
阿爾伯特·哈伯德有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還是想創立自己的事業,因此他很早就開始了有意識的準備。他明白像他這樣的年輕人,最缺乏的是知識和經驗。因而,他有選擇地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充分利用時間,甚至在他外出工作時,也總會帶上一本書,在等候電車時一邊看一邊背誦。他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這使他受益匪淺。後來,他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開始了一些係統理論課程的學習。
在經過多次對歐洲的實地考察之後,阿爾伯特·哈伯德開始積極籌備自己的出版社。他請教了專門的谘詢公司,調查了出版市場,尤其是從從事出版行業的威廉·莫瑞斯先生那裏得到了許多積極的建議。於是,一家新的出版社——羅依科羅斯特出版社誕生了。由於事先的準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經營得十分出色。他不斷將自己的體驗和見聞整理成書出版,名譽與金錢相繼滾滾而來。
阿爾伯特並沒有就此滿足,他敏銳地觀察到,他所在的紐約州東奧羅拉,當時已經漸漸成為人們度假旅遊的最佳選擇之一,但這裏的旅館業卻非常不發達。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阿爾伯特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他抽出時間親自在市中心作了兩個月的調查,了解市場的行情,考察周圍的環境和交通。他甚至親自入住一家當地經營得非常出色的旅館,去研究其經營的獨到之處。後來,他成功地從別人手中接手了一家旅館,並對其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和裝潢。在旅館裝修時,他根據自己的調查,接觸了許多遊客。他了解到遊客的喜好、收入水平、消費觀念,更注意到這些遊客正是因為對於繁忙工作的厭倦,才在假期來這裏放鬆的,他們需要更簡單的生活。因此,他讓工人製作了一種簡單的直線形家具。這個創意一經推出,很快受到人們的關注,遊客非常喜歡這種家具。他再一次抓住了這個機遇,一個家具製造廠誕生了。家具廠蒸蒸日上,也證明了他準備工作的成效。同時他的出版社還出版了《菲利士人》和《兄弟》兩份月刊,其影響力在《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出版後達到頂峰。
我們可以看到,阿爾伯特的成功雖然得益於他精明的判斷和獨到的眼光,但這與他事前積極充分的準備也是分不開的,因此他才能夠在麵臨機遇時果斷出擊。可以說正是這種準備意識成就了他事業的輝煌。
阿爾伯特深深地體會到,準備是執行力的前提,是工作效率的基礎。因此,他不但自己在作任何決策前都認真準備,還把這種好習慣灌輸給他的員工。很快,“你準備好了嗎?”就成為他們公司全體員工的口頭禪,成功地形成了“準備第一”的公司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公司的執行力得到了極大提升,工作效率自然而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五節 將公司的發展視作自己的使命
⊙使命與職業之間關鍵的區別不在於工作內在的性質,而在於人們從事這些工作的動機和興趣。使命是你用來宣泄從內心深處湧出的激情所做的事,而職業是為了獲取外在的獎勵。
“使命”常常出現在宗教、藝術等領域內,但微軟公司的總裁比爾·蓋茨卻認為“使命”這個詞在工作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一個人職業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執行到位的員工應該把公司的發展視作自己的使命。
“使命”是指一個人被內心深處的自己召喚去做一些事,它具有無比神奇的力量。能不能把公司的發展視為使命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在心中做到真正的敬業。
佩拉和瓊斯都是修女。她們整日忙於做禮拜或做禱告。從表麵上看,或多或少,佩拉是自己決定當一名修女的,她從來沒有為此感到後悔。她的一些圈子外的朋友有時讚揚她作出了自我犧牲,她的回答既快又堅定:“不,這與自我犧牲無關。我做這一切並不是出於利他主義去為他人服務,這僅僅因為,為上帝做事能給我帶來快樂。”
相反,瓊斯之所以會成為一名修女,是因為她從小受到的道德教育要求她這麼做。她和佩拉一樣盡心盡職、樂善好施,但是,她卻為此感到空虛和苦惱。她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不能像佩拉那樣虔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實,理由很簡單:對於佩拉來說,做一名修女是她內心的召喚。但是,對於瓊斯則僅僅是一個職業而已。
使命與職業之間關鍵的區別不在於工作內在的性質,而在於人們從事這些工作的動機和興趣。使命是你用來宣泄從內心深處湧出的激情所做的事,而職業是為了獲取外在的獎勵(物質生活的擁有、經濟上的保障、社會地位或者他人的尊敬)。
所以,一個人若是沒有使命感,即便有一個長遠目標,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人;一個雇員的個人使命若不能同企業使命相結合,同樣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敬業負責的員工,更不會成為執行到位的人。
老張是個退伍軍人,幾年前經朋友介紹來到一家工廠做倉庫保管員,雖然工作不繁重,無非就是按時關燈,關好門窗,注意防火防盜等,但老張卻做得十分認真。他不僅每天做好來往工作人員的提貨日誌,將貨物有條不紊地碼放整齊,還從不間斷地對倉庫的各個角落進行打掃清理。
3年下來,倉庫沒有發生一起失火失盜案件,其他工作人員每次提貨也都會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所要提的貨物。在工廠建廠20周年慶功會上,廠長按老員工的級別,親自為老張頒發了5000元獎金。好多老職工不理解,老張才來廠裏3年,憑什麼能夠拿到這個老員工的獎項?
廠長看出大家的不滿,於是說道:“你們知道我這3年中檢查過幾次咱們廠的倉庫嗎?一次沒有!這不是說我工作沒做到,其實我一直很了解咱們廠的倉庫保管情況。作為一名普通的倉庫保管員,老張能夠做到三年如一日地不出差錯,而且積極配合其他部門人員的工作,對自己的崗位忠於職守,比起一些老職工來說,老張真正做到了愛廠如家,我覺得這個獎勵他當之無愧!”
老張無疑是一個將公司的發展視為自己的使命的人,他如此地敬業、負責,並不是為了“邀功請賞”,而是職業使命感的自然流露。
強烈的使命感能喚醒一個人的良知,也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一個人如果具備了強烈的使命感,一定會目標明確、生氣勃勃,麵對任何艱難困苦的挑戰絕不猶豫退縮。
“運送包裹,使命必達”是聯邦快遞的使命,也是每個聯邦快遞人的使命,麵對這個使命,每個人除了絕對執行,不允許有任何借口。背負著強烈使命感的聯邦快遞人用自己絕對服從的行動捍衛了公司的使命。
1998年,賓夕法尼亞州發生洪災,納克小鎮被大水包圍。當時,聯邦快遞有一筆業務,每周五為小鎮中的一位病人遞送藥品。這天到了周五,大水絲毫沒有減退的趨勢,想到小鎮中的病人此刻可能正處於病痛中,急需藥品送達。當地的遞送員傑克決定涉水去送。他將藥品安放在鐵盆中,半泅著到達小鎮,及時把藥品送到病人家屬手中。傑克也因此獲得了聯邦快遞授予的“金鷹獎”。
2000年,有一個客戶從國外快遞了一些藥給一位中國病人。因為風雪天氣,飛機航班延誤了,又趕上春節假期。一位李姓員工就放棄自己的假期,坐了兩天火車,最終及時把藥送到客戶手上。
這些優秀的聯邦快遞人在執行使命時,從不找借口,他們想到的隻有:執行,執行,送達包裹!他們用絕對服從使命的行動向人們證明了他們不辱使命。
從這些不辱使命的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以公司的發展為使命是忠誠、敬業的思想基礎。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才能夠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才能執行到位。
《福布斯》雜誌的創始人b.c.福布斯曾經說過:“做一個一流的卡車司機比做一個不入流的經理更為光榮,更有滿足感。”沒有不重要的工作,隻有看不起工作的人。以公司的發展為使命,就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一番事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