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隻要能夠想到,就能夠做到(3 / 3)

著名成功學家溫特·菲力說:“失敗,是走向更高地位的開始。”許多員工之所以獲得成功,備受上司的青睞,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的屢敗屢戰。沒有經受過大的失敗的人,也不會獲得大勝利。

成功與失敗如同人生發展的兩個輪子。在實際生活中,隻有自信主動、心態積極、堅持開發自己潛能的人才能真正領會它的含義。你做一件事情失敗了,這意味著什麼呢?無非有三種可能:一是此路不通,你需要另外開辟一條路;二是某種故障作怪,應該想辦法解決;三是還差一兩步,需要你進行更多的探索。這三種可能都會引導你走向成功。失敗有什麼可怕呢?成功與失敗,相隔隻有一線。即使你認為失敗了,隻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心理態度、自信意識,還是可以反敗為勝的。如果你不是怕丟麵子,怕別人說三道四,那麼失敗傳遞給你的信息隻是需要再探索、再努力,而不是你不行。

不敢再試一次,是導致事業和人生失敗的致命原因。再堅持一下,成功就在拐彎處。

)第四節 找到方法,讓難題變成有利條件

⊙抓住方法、機會,能讓許多難題變成有利的條件,為我們創造更多可以脫穎而出的資源。職場中人,要注意尋常細節中潛藏著的有利條件,主動尋找方法,發揮自身無盡的能量。

有一年,美國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電報電纜線因破損需要更換,這則小消息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一位不起眼的珠寶店老板卻沒有等閑視之,毅然買下了這根報廢的電纜。

沒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圖,隻認為他一定是瘋了。他呢?關起店門,將那根電纜洗淨、弄直,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屬段,然後裝飾起來,作為紀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電纜紀念物,還有比這更有價值的紀念品嗎?

就這樣他輕鬆地發跡了。後來他又買下歐仁皇後的一枚鑽石。淡黃色的鑽石閃爍著稀世的華彩。

人們不禁問:他是自己珍藏還是抬出更高的價位轉手?他不慌不忙地籌備了一個首飾展示會,觀眾當然是衝著皇後的鑽石而來。可想而知,夢想一睹皇後風采的參觀者會怎樣蜂擁著從世界各地接踵而至。他幾乎坐享其成,毫不費力就賺了大筆的錢財。

他就是美國赫赫有名、享有“鑽石之王”美譽的查爾斯·劉易斯·蒂梵尼,一個磨坊主的兒子。

這個故事蘊涵著一個道理:無論你現在是否微小得像隻“螞蟻”,隻要你善於尋找方法,就能不斷強大,總有一天會變成“大象”。

美國船王丹尼爾·洛維格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後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就和他善於尋找方法的特點息息相關。當他第一次跨進銀行的大門時,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襯衫領子,又見他沒有什麼可作抵押的東西,自然就拒絕了他的申請。

他又來到大通銀行,千方百計總算見到了該銀行的總裁。他對總裁說,他把貨輪買到後,立即改裝成油輪,他已把這艘尚未買下的船租給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給的租金,就用來分期還他要借的這筆貸款。他說他可以把租契交給銀行,由銀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這樣就等於在分期付款了。

許多銀行聽了洛維格的想法,都覺得荒唐可笑,且無信用可言。大通銀行的總裁卻不那麼認為。他想:洛維格一文不名,也許沒有什麼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卻是可靠的。拿著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錢,這自然會十分穩妥。

洛維格終於貸到了第一筆款。他買下了他所要的舊貨輪,把它改成油輪,租給了石油公司。然後又利用這艘船作抵押,借了另一筆款,從而再買一艘船。

洛維格的成功與精明之處,就在於他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來增強自己的信用,從而成功地借到了錢。

由於信用,日本人藤田田贏得了麥當勞在日本的代理權,後來成為日本外餐業巨子。

他曾提出一個有趣的億元儲蓄法。雖然對於一般日本人,要擁有一億日元是幾乎不可能的。但藤田田指出:隻要最初10年每月存5萬,以後每月存10萬,最後15年每月存15萬元,再加上利息,30年後就擁有1億元了。要成為億萬富翁,根本無需運氣或智慧什麼的。隻要能吃苦,咬緊牙關,隻要費時間,誰都可以簡單地存到1億元。

藤田田本人真是這樣做而且做到了。盡管他清楚,如果從賺錢的角度看,這樣做並不合算,因為30年銀行的利息根本抵不上貨幣貶值。但他認為:這樣克製自己,不斷和自己搏鬥,對養成克己習慣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其實,找到方法,你也可以像藤田田一樣,成為“億萬富翁”,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的。抓住方法、機會,能讓許多難題變成有利的條件,為我們創造更多可以脫穎而出的資源。職場中人,要注意尋常細節中潛藏著的有利條件,主動尋找方法,發揮自身無盡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