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還未表態,底下就有人嘲諷說:“小夥子,用什麼機器造鞋呀?你能給我們造台這樣的機器嗎?”
那小夥子聽了,紅著臉坐回了原位。這時羅賓卻走到了他的身旁,然後把他拉到了主席台上,朗聲向大家宣布:
“諸位,這小夥子說得很對,雖然他還造不出這種機器,但這個想法很重要,很有用處。隻要我們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問題肯定會很快解決的。”
“我們永遠不能安於現狀,不能把思維局限於一定的框架之中,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創新。現在,我宣布這個小夥子可獲得500美元獎金。”
通過4個多月的大量研究和實驗,羅賓的皮鞋工廠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經被機器取代了。
羅賓·維勒,這個美國商業界的奇才,用成功證明了隻有那些相信自己,並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人才能抵達勝利的彼岸。
法國有一名記者叫博迪,在年輕的時候,因一場事故導致四肢癱瘓。在全身的器官中,唯一能動的隻有左眼。可是,他還是決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構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隻會眨眼,所以隻能通過眨動左眼與助手溝通,逐個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後由助手抄錄下來。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順序把法語的常用字母讀出來,讓博迪來選擇,當他讀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時,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確。由於博迪是靠記憶來判斷詞語的,有時不一定準確,他們需要翻辭典,所以每天隻能錄一兩頁,可以想象他們兩個人的工作是多麼的艱難!
幾個月後,他們曆經艱辛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為了寫這本書,博迪共眨了二十多萬次眼。這本不平凡的書有150頁,它的名字叫《潛水衣與蝴蝶》。
許多人會覺得難以置信。然而,真正的勇士,敢於登上“不能”的絕峰峭壁,獲取“一覽眾山小”的風景。
一位成功人士曾這樣描述自己心中的理想員工:我所需要的員工是具有奮鬥進取、敢於向高難度工作挑戰的人。而那些勇於向高難度工作挑戰的員工,始終是人才市場上的“短缺貨”,始終供不應求。
在職場中,如果你是一個“安全專家”,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那麼,在與“勇於挑戰的職場勇士”的競爭中,你永遠不要奢望得到老板的垂青。
當你萬分羨慕那些有著傑出表現的同事,羨慕他們深得老板器重並被委以重任時,那麼,你一定要明白,他們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
)第三節 不輕言放棄,成功就在拐彎處
⊙“no”這個詞代表著“不”,但也代表著失敗、拖延。可是如果我們把這個詞顛倒過來,“no”便成了“on”,也就有了“前進”的意思。
人生中會遇見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困難,淺嚐輒止,輕易言退,是做事的大忌。成功,往往產生於再試一次的努力之中。
古印度莫臥爾皇帝勇猛善戰。有一次,因戰爭失利,他不得不在一個馬廄裏躲避敵軍的搜捕。作為一國統帥竟然不得不躲在馬廄裏,他越想越喪氣,簡直忍不住要衝出去放棄自己的生命。就在這時,他看到馬廄裏有一隻螞蟻在艱難地拖著一顆玉米粒,試圖爬過一道看來它不可能過去的坎兒。已經是第30次了,螞蟻從坎兒上翻滾下來,但小小的螞蟻似乎沒有意識到困難的巨大,它又一次銜起玉米粒爬了上去,結果它成功地翻了過去。
莫臥爾從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脫險後他再一次召集軍隊,不屈不撓地與敵人鬥爭,最後他建立了中世紀最後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帝國。
故事告訴我們:抱著絕不放棄的態度,是贏得美好人生永遠適用的基本原則。
有個青年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青年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麵試的結果出人意料,青年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後,青年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五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由此可見,工作中,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和困難,都不要輕言“不”字。因為說“不”表示關上了追求的大門,“不”這個字指失敗、垮台、延誤。但是把英文“不”(no)倒過來拚,就有了新希望,因為倒過來拚就成了“繼續”(on),就有了活力和動力,就能不鬆懈地“繼續”追求人生的目標,直到問題解決。
職場中,許多不成功的人士在遇到挫折時,很快就放棄了做進一步的嚐試和努力。工作中的許多障礙不會因為你采取了堅定、明智且積極的行動,就從你的眼前消失。當你因為某件事而感覺受到挫折時,不妨想想愛迪生在改變整個世界前,那一萬次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