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隻要能夠想到,就能夠做到(1 / 3)

)第一節 把弱勢變強勢

⊙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一個執行到位的企業員工會努力把自己的弱勢變成強勢。強勢越多的人,可以利用的資源也就越多,競爭力也就越強。

衝破人生難關的人一定要有把負變為正的力量。美國心理學家阿佛瑞德·安德爾說,人類最奇妙的特點之一就是“把負變為正的力量”。

放眼古今中外:西漢司馬遷受宮刑,可謂奇恥大辱,卻含恨著寫《史記》。他在《報任安書》中舉出了一係列的變“負”為“正”的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鋼鐵大王卡內基、世界船王包玉剛、香港首富李嘉誠、著名企業家霍英東早年都家貧如洗,未成年就棄學打工,地位很低,資曆差……

有一位畫家,從事繪畫已有二十多年。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他的右手嚴重受傷,不能再執筆作畫。痛苦之餘,這位畫家嚐試用左手繪畫,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令他感到非常高興的是,由於左右手的易位,使他認識到並打破了許多不必要的條條框框,這些條條框框原先存在於畫家的意識中或潛意識中。結果,他現在用左手作畫,大膽奔放,筆筆精彩,妙趣橫生,整個畫麵顯得既形象鮮活,又率真自然。畫家用右手辛辛苦苦作畫二十多年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沒想到,改用左手作畫後,輕而易舉地就達到了。朋友們都開玩笑地說:“這真是因禍得福啊!”

古人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像畫家一樣,變通一下你的大腦和心態,許多“負”也能變為“正”。

威廉·波裏索在他的一本書中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來算作資本,任何一個傻子都會這樣做,真正重要的事是從你的損失裏獲利。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這一點也正是一個聰明人和一個傻子之間的區別。”

一位學法律的青年,家在一個小縣城裏。畢業時,很多同學利用關係千方百計留在了大城市裏,他沒有任何關係隻好回縣城。當時還很沮喪,後來他才意識到,回到偏僻地方也許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因為當一個好律師,必須有很多實踐機會。他發現整個縣城沒有一個正式律師,他是唯一一個受過正規訓練的人,成了寶貝。領導十分器重他,把很多案子交給他來辦。由於他潛心學習,愛動腦子,辦了好多大案子、棘手案子,很快嶄露頭角,成了頂梁柱。後來,有一個考取正式律師的名額,自然非他莫屬,他年紀輕輕就成了一名正式律師,並當上了律師事務所所長。相反,與他同期畢業留在大城市的同學,由於省城人才濟濟,實習的機會少,幾年之後有的還沒有單獨辦過案子,還是見習律師,有的還在當文書,做助手。彼此見麵的時候,同學們反而用羨慕的目光看他,說他是幸運兒,機遇好。其實,應該說這是艱苦落後的地域給了他磨煉、提高的好機會,使他很快成才。

無論周圍的環境如何,一個執行到位的企業員工會努力把自己的弱勢變成強勢。強勢越多的人,可以利用的資源也就越多,競爭力也就越強。

變“負”為“正”是一種很值得欽佩的精神,因為在你變負為正的時候,你是直麵赤裸裸的自己,你要用勇氣的刻刀把你身上有缺陷的地方重新雕刻。尖刀入肉,總是會伴有鑽心的痛,但是當你咬牙挺過的時候,你就距離完美更近了一步。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追求完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出色,可是沒有打磨的苦痛就不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

)第二節 將“絕對不能”改寫為“絕對可能”

⊙當你相信某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時,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找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但是,當你相信,真正地相信某一件事確實可以做到時,你的大腦就會幫你找出解決的各種方法。

美國實業家羅賓·維勒的成功秘訣是“永遠做一個不向現實妥協的叛逆者”,他使無數個“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以前他經營一家小皮鞋廠時,曾用獎勵的辦法讓工人們提供創意設計新款的鞋樣。產品上市後,頗受歡迎,他的廠子也多了起來。

沒過多久,危機出現了,當皮鞋工廠一多起來,做皮鞋的技工便顯得供不應求了。其他的工廠都出重資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使羅賓提高工資,也難以把工人從其他工廠拉過來。沒有工人,工廠將難以維持,這是最令羅賓頭疼的事了。他接了不少訂單,但如在規定的期限內交不上貨,那麼他將賠償巨額的違約金。

羅賓為此大費腦筋。他召集18家皮鞋工廠的工人開了一次會議。他堅信,眾人協力,定能把問題解決。羅賓把沒有工人的難題告知大家,並宣布了那個動腦筋有獎的辦法。

會場陷入了寂靜,人們都在埋頭苦想。過了片刻,一個不起眼的小夥子舉起了右手,在羅賓應允後,他站起來發言:“羅賓先生,沒有工人,我們可以用機器來造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