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表現了張瑞敏用他的“第三隻眼”抓住了機遇,進行了超前發展。在2000年4月16日開幕的世界經濟論壇中國企業高峰會上,張瑞敏對他的“三隻眼”理論作了新的改動。他說,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要長三隻眼睛:第一隻眼睛盯住企業內部員工,以凝聚內部員工的才智為上;第二隻眼睛盯住用戶,以用戶利益為上;第三隻眼睛盯住外部環境機遇,不僅是國內市場改革開放的機遇,還有世界經濟的大機遇。第三隻眼對中國企業來說尤為關鍵。
對於張瑞敏今天創下的輝煌,無人不為他高聲喝彩,但又有多少人能用心去探討他成功背後的秘密呢?對張瑞敏來說也許機會不能等同於他今日的成功,但他的成功裏卻有著捕捉機會立下的汗馬功勞。
職場如戰場,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你就走進了成功的大門。能不能跨入成功殿堂的大門,就看你有沒有足夠的洞察力和足夠快捷的反應能力了。
)第五節 從“盡職盡責”到“盡善盡美”
⊙有人滿足於“盡職盡責”,但缺乏一點主動性和創造力。執行到位的人力求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同時也使自己超越了平凡,走向了卓越。
美國總統麥金萊在得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們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盡最大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得盡可能完美。”
曾經有一位推銷員看到這樣一句話:“隻有盡心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
開始,他有些懷疑,後來,為了驗證這一句話,他細細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態度,結果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與顧客成交的機會。後來,他分析原因,認為自己在工作中的確沒有做到盡職盡責,在工作之前準備不充足,沒有想好最佳的應付方法。於是,他製訂了嚴格的工作計劃,並付諸工作實踐。
幾個月後,他回顧了一下自己的工作,突然發現自己的工作業績已經增長了幾倍。數年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開始在更廣闊的天地裏施展自己的才華。
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你真的已經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潛能、尋找到最簡捷有效的方法,從而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了嗎?
有些人認為“盡職盡責”就好,而有些人卻追求“盡善盡美”。也許你會問:“盡職盡責”與“盡善盡美”有什麼區別嗎?當然有。“盡善盡美”需要在“盡職盡責”之中再加入你的創造力與熱情,加入你的信念與才能。
“盡善盡美”是一種心理的追求,這種心理會體現在你的工作表現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你的工作狀況;“盡善盡美”更是一種工作態度,它的有無直接影響你的用心程度、創造力的發揮,以及最後得到的結果。
在美國某個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出租車要到某個目的地。這位乘客上了車,發現這輛車不隻是外觀光鮮亮麗而已,司機先生服裝整齊,車內的布置亦十分典雅。車子一發動,司機很熱心地問車內的溫度是否適合,又問他要不要聽音樂或是收音機。
車上還有早報及當期的雜誌,前麵是一個小冰箱,冰箱中的果汁及可樂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如果想喝熱咖啡,保溫瓶內有熱咖啡。這些特殊的服務,讓這位上班族大吃一驚,他不禁望了一下這位司機,司機先生愉悅的表情就像車窗外和煦的陽光。不一會兒,司機先生對乘客說:“前麵路段可能會塞車,這個時候高速公路反而不會塞車,我們走高速公路好嗎?”
在乘客同意後,這位司機又體貼地說:“我是一個無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麼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風景,那我就會靜靜地開車,不打擾您了。”
從一上車到此刻,這位常搭出租車的乘客就充滿了驚奇,他不禁問這位司機:“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這位專業的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司機繼續說他那段覺醒的過程。他一直一如往常,經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沒有意義。但在不經意間,他聽到廣播節目裏正在談一些人生的態度,大意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覺得倒黴;相反地,如果今天你覺得是幸運的一天,那麼今天每次所碰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就從那一刻開始,他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到了,司機下了車,繞到後麵幫乘客開車門,並遞上名片,說道:“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為您服務。”
結果,這位出租車司機的生意沒有受到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他很少會空車在這個城市裏兜轉,他的客人總是會事先預訂好他的車。他的改變,不隻是創造了更多的收入,而且更從工作中得到自尊。
各行各業,人類活動的每一個領域,無不在呼喚能自主做好手中工作的員工。齊格勒說:“如果你能夠盡到自己的本分,盡力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那麼總有一天,你能夠隨心所欲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你凡事得過且過,從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麼你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頂峰。對這種類型的人,任何老板都會毫不猶豫地排斥在他的選擇之外。
要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就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把自己經手的每一份工作都做到盡善盡美。
彼得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工薪階層家庭中,因為經濟困難,他剛剛高中畢業,便不得不放棄去大學深造的機會,到一家百貨公司去打工。雖然每周隻有5美元的薪水,但他仍然很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努力充實自己,想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無論有多麼的勞累,主管每次都要認真地檢查那些進口的商品賬單。由於那些賬單都是用法文和德文書寫的,他便開始在每天上班的過程中仔細研究那些賬單,並努力鑽研與這些商務有關的法文和德文。
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憊,但仍一一核查那些賬單,便主動要求幫助主管檢查。由於有以前的那些準備,他幹得相當出色。從那以後,檢查賬單的工作便由彼得接手了。
又過了兩個月,彼得被叫到一間辦公室接受一個部門經理的麵試。給他麵試的經理年紀比較大,對他說:“我從事這個行業已經四十多年了,你是我發現的為數不多的每天都要求自己進步、日益把工作做得更加完善的人。從這個公司成立開始,我一直從事外貿這項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個得力的助手,但是因為這項工作涉及的麵太廣,工作又勞累繁雜,尤其是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否則一個小小的差錯也會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損失。這項工作最大的要求就是員工要把工作做到毫無差錯、盡善盡美,我們認為你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我也相信公司的選擇沒有錯。”
盡管彼得對這項業務一竊不通,但是他憑著對工作不斷鑽研、學習的精神,讓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憑著那股盡職盡責的認真勁兒,半年後他已經完全勝任這份工作並做得相當出色。一年後,他接替了那位經理的工作,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部門經理。
作為一名員工,時時刻刻都要高標準、嚴要求,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這樣才能贏得老板青睞,獲得發展的機會。
一位資深的職業谘詢師說過,“你是否能夠讓自己在公司中不斷得到成長,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僅僅滿足於現在的表現,凡事都做到‘差不多’或者‘將就’的程度,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遠都不能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作出重要的成績”。
當老板賦予你一項重任時,千萬不要滿足於得過且過的表現或盡職盡責的心態,要做就做到盡善盡美。在追求進步方麵,不要做到適可而止,一定要做到永不懈怠;在知識能力方麵,不要滿足於一知半解,一定要做到精益求精——隻有如此,才能確保自己能夠高標準地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務,不把問題留給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