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作到位是優秀員工的第一標準(3 / 3)

你可以就此做個試驗:

你正坐在辦公室裏——你可以隨時給6名職員安排任務。你把其中任何一名叫過來,對他說:“請幫我查一查百科全書,把克裏吉奧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會靜靜地說:“好的,先生。”

然後他會去執行嗎?

我敢說他絕對不會,他會用死魚般的眼睛盯著你,然後滿臉疑惑地提出一個或數個問題:

他是誰呀?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放在哪兒?

這是我的工作嗎?

為什麼不叫喬治去做呢?

他死了嗎?

急不急?

需不需要我拿書過來,你自己查?

你為什麼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賭注跟你打賭,在你回答了他提出的所有問題,解釋了怎樣去查那些資料以及你為什麼要查的理由之後,那個職員會走開,吩咐另外一個職員去幫他“尋找加西亞”,然後回來向你複命:沒有這樣一個人。當然,我可能會輸掉賭注,但是根據平均概率法則,我不會輸。

現在,如果你足夠聰明,你就不必費神地對你的“助理”解釋:克裏吉奧編在什麼類,而不是什麼類。你會微笑著說:“沒關係。”然後自己去查。

這種自主行動的無能,這種道德上的愚行,這種意誌上的脆弱和惰性,就是未來社會被帶到崩潰境地的根源。如果人們不能為了自己而自主行動,人們又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地為他人服務呢?

乍看起來,所有的公司都有許多可以委以任務的人選,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你刊登廣告招聘一名速記員,應聘者中,十有八九不會拚也不會寫,他們甚至認為這些都無所謂。

這種人能夠寫出一封致加西亞的信嗎?

“你看那個職員。”一家大工廠的主管對我說。

“我看到了,他怎麼樣?”

“他是個很好的會計,不過如果我讓他去城裏辦個小差事,他可能會完成任務,但很可能在途中走進酒吧,而到了市區,他還可能根本忘記了他自己是來幹什麼的。”

這種人,你能把給加西亞送信的任務交給他嗎?

近來,我們聽到了許多人對“在苦力工廠工作的可憐人”和“那些為了尋找一份舒適的工作而頻繁跳槽的人”表示同情,但是從來沒有人提到,那些年齡正在不斷變老的雇主們白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去促使那些不求上進的懶蟲們勤奮起來;也沒有人提到,雇主們持久而耐心地期待那些當他一轉身就投機取巧、敷衍了事的員工能夠振奮起來。

在每家商店和工廠,都有一些常規性的整頓工作。雇主們經常送走那些不能對公司有所助益的員工,同時也接納一些新的成員。不論有多忙,這種淘汰工作都要進行。隻是當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的時候,整頓才會有明顯的績效——那些不能勝任、沒有才能的人,都被擯棄於公司大門之外,隻有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機製。雇主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隻會保留那些最佳的職員——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認識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但他沒有獨自經營企業的能力,並且對他人也沒有絲毫的價值,因為他總是偏執地懷疑他的雇主在壓榨他,或有壓榨他的傾向。他沒有能力指揮他人,也不願意被他人指揮。如果你要他去“把信送給加西亞”,他的回答很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當然,我知道像這種道德殘缺的人比那些肢體殘缺的人更不值得同情;但是,我們對那些用畢生精力去經營一個偉大企業的人應該予以同情:下班的鈴聲不能夠停止他們的工作,他們因為努力維持那些漫不經心、拖拖拉拉、不知感激的員工的工作而白發日增。那些員工從來不願想一想,如果沒有雇主們付出的心血,他們是否將挨餓和無家可歸?

我是否說得太嚴重了?可能如此。但是,就算整個世界變成貧民窟之時,我也要為成功者說幾句同情的話——他們承受巨大的壓力,導引眾人的力量,終於獲得了成功,但他從成功中得到了什麼呢?除了食物和衣服,其他什麼也沒有。

我曾經為了衣食而為他人工作,也曾經當過一些雇員的老板,我深知其中的甘甜苦樂。貧窮沒有什麼優越之處,也不值得讚美,衣衫襤褸更不值得驕傲;並非所有的雇主都是采取高壓手段極力壓榨員工,並且我敢說,大多數雇主都更富有美德。

我敬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在還是不在都會堅持工作的人。當你交給他一封致加西亞的信時,他會迅速地接受任務,不會問任何愚蠢的問題,更不會隨手把信扔到水坑裏,而是全力以赴地把信送到。這樣的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會為加薪而罷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久過程。

這樣的人無論有什麼願望都能夠得以實現。每個城市、鄉鎮、村莊,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都需要他參與其中。世界呼喚這種人才——非常需要並且急需——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誰將把信送給加西亞?

阿爾伯特·哈伯德先生在《把信送給加西亞》短短的兩千多字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複命的典範。

現代企業,迫切需要羅文,需要具有責任心和自動自發精神的好員工!

許多公司都努力把自己的員工培養成對待工作自動自發的人。工作自動自發的員工,會勇於負責,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不僅會圓滿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還會忠心耿耿地為老板考慮,提出盡可能多的建議和信息,他們也因此會得到提升和賞識。比別人多努力一些,就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對很多人來說,每天的工作可能是一種負擔,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他們並沒有做到工作所要求的那麼多、那麼好。對每一個企業和老板而言,他們需要的絕不是那種僅僅遵守紀律、循規蹈矩,卻缺乏熱情和責任感,不夠積極主動、自動自發的員工。

執行到位需要自動自發,工作就是要付出努力,正是為了成就什麼或獲得什麼,我們才專注於什麼,並在那個方麵付出精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去做的事,而是超越了工作主體自身的職能而要去做的事!

當你嚐試著“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時候,你的生活會因此改變很多,你的工作也會因此而改變。其實,改變的不是生活和工作,而是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正是工作態度,把你和其他人區別開來。這樣一種敬業、主動、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神讓你的思想更開闊,讓你的工作變得更崇高。

那些整天抱怨工作的人,是永遠都不會“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他們或者出發前就膽怯了;或者遇到苦難,便中途放棄;或者弄丟了這封重要的信,害怕懲罰而逃走;或者被敵人發現,主動背叛寫信人。這樣的人,他們會變得非常狹隘,目光隻是盯在那點兒薪水上,工作對於他們來講沒有別的意義,隻是薪水。

)第六節 執行過程不打折扣

⊙許多優秀組織都表示,企業的發展需要這樣的人才——他們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並在執行中不打折扣、不講價錢,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1951年3月25日,邱少雲作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一員,跨過了鴨綠江。

到朝鮮後不久的一天,部隊在一個村莊休整,正遇上敵人的飛機轟炸,整個村莊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戰士們立即投入了搶救工作。邱少雲不顧生命危險,衝進了一間燃燒著的窩棚,隻見裏麵一位婦女已經慘死。邱少雲抱起死者身邊兩個可憐的孩子衝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邱少雲胸中充滿了憤怒的火焰,他下決心,要為打敗美國侵略者貢獻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消滅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獨特,易守難攻。在敵軍和我軍陣地之間還有三千多米寬的開闊地,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衝擊,必會導致我軍較大傷亡,影響戰鬥的順利進行。上級決定隱蔽作戰,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裏,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使幾百人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個小時而不能有一個暴露目標,這個任務何等艱巨。邱少雲和他的戰友們毫不畏懼,爭相請戰。臨行前,邱少雲立下了鋼鐵誓言:為了戰鬥的勝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偽裝草網的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叢生的開闊地埋伏了下來。

11日清晨,為了不暴露我軍潛伏秘密,觀察所裏的指揮員當機立斷,下令用炮火將這股敵人全部殲滅。

也許是敵人對這片開闊地的情況有所懷疑,不多時,幾架敵機朝著誌願軍的陣地投下燃燒彈。有一顆燃燒彈落在了離邱少雲兩米遠的草地上。不一會兒,插在邱少雲腿上的蒿草被點著了。在邱少雲後邊,就是一條水溝,隻要往溝裏一滾,就可以把火撲滅。然而,這樣就會把目標暴露給敵人,整個戰鬥布置將前功盡棄,五百多名戰友將麵臨巨大的危險。後方的指揮員心急如焚。好一個鋼鐵戰士邱少雲,任憑火焰越燒越猛,他強忍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緊牙關,紋絲不動。火燒得更大了。周圍的戰友甚至能聞到肉體燒焦的味道,而邱少雲仍舊靜靜地趴在那裏,直到火焰整個將他吞噬……

為了全體戰友的安全,為了戰鬥的最後勝利,邱少雲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黃昏來臨,出擊的時間到了。戰友們懷著滿腔仇恨,高呼著為戰友報仇的口號,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衝過去。經過激烈的戰鬥,敵人全部被消滅,三九一高地上飄揚起勝利的旗幟。

戰鬥結束後,同誌們在邱少雲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邱少雲為了集體事業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留給我們的不隻是戰鬥的成功,還有更多的啟示。

許多優秀組織都表示,企業的發展需要這樣的人才——他們具有很強的執行能力,並在執行中不打折扣、不講價錢,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獲得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以展示。

美國前教育部長威廉·貝內特曾說:“工作是需要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對於工作,我們又怎能去懈怠它、輕視它、踐踏它呢?我們應該懷著感激和敬畏的心情,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它做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