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說話察言觀色(3)(2 / 3)

就這樣,湯姆甚至未開口要求,就已經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由於器材及時運到,大廈得以如期完工。

兩人初次見麵,彼此都不太了解,往往比較尷尬。如果從談論對方的名字開始談話,可以讓對方產生興趣,這樣你就能占據主動,接下來的談話就會輕鬆柔和得多,就像茶餘飯後的閑談,語氣緩和,充滿感情,這樣辦事成功的幾率就會更大。

9.誠實的交流更有利於談判

無論在什麼場合與任何人談話,最忌諱的一點就是說謊,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是少說為妙,因為謊言一旦說出去就無法挽回,隻能用一個接著一個的謊言來圓第一個謊言,而且還要靠弄虛作假來證明謊言的“真實性”,久而久之必然會露餡、穿幫,水落石出之時,就是經營一落千丈之際。

有一家鄉鎮企業,專門生產一種工業纖維。由於設備陳舊、資金短缺,該企業一直維持著“撐不死、餓不著”的局麵。

一天,廠長李輝收到上海一家化紡公司的來函。該化紡公司在函上表明願意同他們聯營生產工業纖維,條件是由上海方麵投資500萬建立生產流水線,按他們現有的生產能力進行利潤分成。

李輝看完來函後喜出望外,可一見對方提出的條件又犯了躊躇:自己每年不過生產一二百噸貨,將來分成時自己豈不吃了大虧?他左思右想,決定先設法把這筆巨額投資弄到手再說。

第二天,李輝授意廠辦主任給上海回了函,把該廠吹成是個有200多名工人,產值上千萬的公司,要求利潤分成時得大頭,並擁有經營權。

不久,上海便來了電報,原則上同意該廠的要求,但要派人前來考察洽談。

李輝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即給縣運輸隊打了電話。又讓廠辦主任到縣機械廠借幾台破舊設備和幾十名工人,如此這般地布置了一番。

當上海化紡公司的一位王工程師來到該廠時,隻見廠區幹淨整潔,廠房內機器轟鳴,卡車出出進進十分忙碌。李輝指著倉庫門前的幾輛卡車說:“這些都是外地客戶,有的都等好幾天了。”

小王羨慕地點點頭,問道:“你們廠年產量多少?”

“也就千把噸吧,仍然供不應求,想擴大生產就是資金太缺呀!”李輝歎了口氣,搖搖頭說,“如果貴公司能多投資一些,前景就更可觀了!”

小王點點頭:“我回去向老總彙報一下,資金的事好商量,但你們提供的數據一定要準確。”

“那當然,既然合作,就應該信譽第一。”

二人坐車朝廠辦公室駛去,忽然,小王對司機說:“師傅,對不起,請停車,我去方便一下。”

不一會兒,小王回到車上。二人來到廠部辦公室後,李輝取出一張報表遞上說:“這是上半年產量統計,照這樣速度,今年突破1200萬應該沒問題。”

小王接過報表,又取出計算器按了幾下,抬起頭說:“李廠長,不對吧,據我推測,你們廠的年產量頂多200噸。”

李輝頓感詫異,問道:“200噸,有根據嗎?”

“當然有根據。”小王指著計算器認真地說,“剛才我去廁所時專門量了量你們廠的煙筒,發現其直徑為15米。也就是說,它每天產生的熱動力隻能供40人操作。就按你們人均5噸的數字來算,一年也就200噸。”

小王說到這兒,起身嚴肅地說:“扶持鄉鎮企業是我們公司的責任,但我們絕不同弄虛作假的人合作。再見!”

謊言說起來容易,但是一旦被揭穿對企業前景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一定不能口無遮攔,隨口亂說,否則會得不償失。

美國房地產巨商霍爾默先生有一次承接了一筆令他發愁的買賣,因為他購買的這塊土地雖然靠近火車站,有著便利的交通條件,但它卻緊挨著一家噪音不斷的木材加工廠。

幾次交易中,霍爾默先生都因隱瞞事實而導致洽談失敗。後來,他決定做一次全方位嚴肅、細致的考察。考察過後,他又找了一位想購買地皮的顧客。

這次,他改變洽談方式,開門見山地向顧客說明:“這塊土地交通便利,價格便宜。之所以價格較低,是因為它緊臨一家木材加工廠,噪音較大。”

霍爾默先生見顧客一言不發,就繼續說:“如果您能容忍噪音,它將是您理想的選擇。”

沒過多久,該顧客在霍爾默的帶領下到現場實地考察,結果非常滿意。他對霍爾默先生說:“我還以為你特別提到的噪音問題有多嚴重呢,這種噪音對我來說算不上什麼問題。總體來說,我很滿意。你這個人挺實在,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隱瞞事實,隻說好的一麵不說壞的一麵。你的如實相告反而使我放心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