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型公司發出招聘信息後,應聘者接踵而至,多達百餘人。當時,公司隻需聘用兩人,於是在一番精挑細選後,從眾多應聘者中選中三人,以進行下一輪的角逐。
接著,由該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組成的招聘小組經商討後,為這三人出了一道這樣的題目:“假設你們三人一一起開車去森林探險,結果車子在返回途中拋錨。這時,車內隻有四樣東西供你們選擇,分別為刀、帳篷、水和繩子。請你們按照這些物品對你們自身的重要程度進行選擇吧。”
其中的一位男士首先答道:“我選擇刀、帳篷、水、繩子。”
負責招聘的高層領導問:“你為什麼把刀放在第一位?”
這位男士說:“我不想害人,但防人之心還是要有的。帳篷隻能睡兩個人,水也隻有一瓶,萬一有人為了爭奪生機,想謀害我怎麼辦?我把刀拿到手,也好進行自我救助啊。”
其中的一位女士說:“水、帳篷、刀、繩子這四樣東西是我們大家都需要的物品。”
“我們大家”這個詞引起了招聘負責人的興趣,他微笑著問這位女士:“說說你的看法。”
女士解釋說:“水是生命之源,盡管隻夠兩個人喝,但大家都謙讓一點,省著點是可以共同渡過危機的;雖然帳篷隻夠兩個人睡,但三個人可以輪流睡;刀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當我們遇到不好走的路時,可以用繩子把大家綁在一起,以防丟失。”
另一位男士的回答與這位女士的回答大致相同。
結果,第一位男士被淘汰出局。
這就是把“我”字掛在嘴邊給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一個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表現自己,什麼事都搶著去做,把功勞歸在自己的頭上,過錯卻推給別人,這樣的人很令人討厭,沒有人願意與這樣的人為伍。除作是團隊中的頭號人物,否則將體會到被人孤立的滋味。
與人交談時,用“我”和“我們”的差別就在於聽者的感受。人們都比較喜歡聽“我們”這個詞,認為這是尊重的象征。如果將“我們”換成“我”,聽話者心裏必然會產生想法,認為你對他不夠尊重,你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從而對你提高防範心。
所以,聰明的人與任何人說話時,都應把集體觀念擺在心中首要位置,把“我們”掛在嘴上,讓說出去的話發揮出聯絡感情的作用,這會為你的社交開綠燈。
3.管理者說話要禁忌
說話每個人都會,然而能夠說出技巧的人卻不多。所謂“好話一句暖人心,惡語一句三九寒”,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說話,而且要學會說好話,尤其是作為一個管理者。
通常管理者的語言技巧對其工作影響極大。根據統計,管理者實施領導,90%以上的需要借助語言。特別是管理者在與部屬談話的時候,不僅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一定要選好交談的時機和場所,而且必須要講究一些方法和技巧,尤其要注意可能出口的一些“忌語”。
通常管理者在說話時,最忌諱以下八種方式。
(1)套話連篇
例如:“你的成績是主要的,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由於我水平有限,再加上掌握的情況不是非常地全麵,以上所講的並非都正確,對的請你接受,錯的請你原諒”等。
這樣的話便是名副其實的套話,員工聽完這樣的話後,會感到無所適從。在以後的工作中,員工還是不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2)自我吹噓
例如:“我在你這年齡早就……”“記得我當時在那裏負責時隻有××歲”“我們當時的工作條件要比你們現在艱苦得多”“你不要再說了,說得再多、再難,反正你幹的事我都幹過”等。
管理者與員工之間本來已經是上下級關係,從這點來看,員工還是比較尊重管理者的。為了使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管理者,員工希望從管理者那裏得到一些實用的知識和經驗。如果管理者不能夠理解這一點。在員工麵前進行一番對他們來說毫無價值的自我吹噓,自然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3)言過其實
例如:“你是我最佩服的”“你的涵養特別好”“你的功勞最大”“你的群眾基礎最牢”“你是最有德性、最全麵的人才”等。
讚揚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激勵員工、讓員工對工作更加投入,但這種誇大其詞的讚揚卻不能達到這種效果。因為,這種誇大其詞的讚揚是不合實際的。員工的理解能力再差,也能分辨出這種讚揚是發自管理者內心的還是隨口應和的。有些時候,員工甚至會把這種讚揚當作管理者對自己的一種諷刺,從而影響到雙方的關係。
(4)人前說人
例如:“在這方麵某某要比你差得多”“某某的工作不如你多”“某某的能力不如你強”“做這項工作,某某不如你合適”等。
如果管理者在員工麵前說三道四,特別是在談話中涉及他人的缺點和不足,不僅會破壞談話的氣氛,還容易在企業內部產生流言飛語。
(5)主觀武斷
例如:“我所分析的絕對沒錯”“某某對你的評價是完全對的”“你別再解釋了,絕對是你的錯或絕對是你不對”“你所做的、所講的百分之百的隻能由你自己負責”“你還有什麼可說的呢”等。